易高穎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研究,發現大多數中學思想政治課堂上,學生注意力失焦現象普遍。學生學習思想政治這門課更多的是無奈地為了應付考試和升學。思想政治課肩負著傳授知識與塑造品德的雙重任務,但它的特殊性決定了相比其他課程更為抽象和沉悶,所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對構建高效課堂乃至影響學生今后人生發展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本文提出教師應通過關愛學生、提升氣質、不斷反思、終身學習等途徑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會對緩解學生注意力失焦問題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教師;人格魅力;思想政治課;注意力
一、問題的提出
提起思想政治課,大部分學生的腦子里就會出現一大堆枯燥無味的理論,對它根本提不起興趣,只因考試的壓力和升學的無奈才去被動地學習,被動地接受老師講授的知識,所以絕大部分同學在思想政治課上思維渙散,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
思想政治課與自然科學課程有很大區別,它的特點是理論性比較強,所講授的知識概念比較抽象。對于缺乏實際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的中學生來說,如果所講的理論不能很好地聯系生活實際,并且要背誦的內容過多,確實會另課堂顯得略為枯燥乏味。要把這些“死板”的知識講活,需要教師發揮個人的優勢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些思想政治老師上課方式單一,照書念,不能聯系學生興趣與生活實際,所以在中學的思想政治課堂上,學生注意力失焦現象相對比較嚴重,打瞌睡、發呆、眼神渙散、開小差等情況很普遍。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為如何構建高效課堂進行各種探索。何謂高效課堂?就是在規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盡可能地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學知識。人們似乎更多在關注新的和技術層面的東西,比如多媒體、信息技術、翻轉課堂等,來增加教學課堂的靈活性和多樣性。這些的確能對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作用,但相對來說有些忽視最基本最傳統的一項教學因素——教師的個人修養和人格魅力。中學思想政治課教書與育人的雙重目標性,決定了老師必須更加注重個人魅力的培養建設。思想政治老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總導演,必須具有優秀的人格魅力,才會對學生具有吸引力,只有學生喜歡老師為前提,才愿意主動傾聽,才有高的學習積極性,才樂于把注意力聚焦于課堂學習活動中。
二、教師人格魅力的內涵及其表現
俄羅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關于教師人格魅力的含義,任忠惠認為,“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師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所釀就的人格吸引力,他是教師的才、情、智、氣質、能力、品質、語言等各方面的影響力的綜合,是一個教師的內在品質的外在體現。”[1]熊艷紅說“教師的人格魅力是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而形成和發展的獨特的感染力、影響力和號召力之總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親和力強,學生愛戴,教育效果好。”[2]總之,教師的人格魅力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可以給課堂上的學生帶來震撼人心、直指人心的影響和沖擊。
筆者總結教師人格魅力的表現主要有: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中學思想政治教師的思想品格是指具有科學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觀、正確的教育觀,[3]愛崗敬業、為人師表、以身作則、遵紀守法。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看待和解決問題。
(二)廣博的文化知識。中學思想政治教師主要從事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要求具備豐富的知識。知識是思想政治教師教書育人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前提和保障。[3]一個博古通今,知識面廣的老師,才能把課講得生動有趣。
(三)優秀的教學能力。教學是一種能力,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具有優秀教學能力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對整體線索的勾勒、微觀細節的描述,還是對背景知識的介紹、典型事例的穿插以及疑難問題的提示,都能揮灑自如、引人入勝,從而把教學帶入一種美的境界,以實現學生理論思維的展現和思想感情的升華。[4]
(四)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素質包括樂觀的心態、成熟的性格、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教師擁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和保證。
(五)美好健康的外在形象。教師站在講臺上,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學生欣賞的女教師應該端莊優雅、和藹可親、美麗大方,男教師應該干凈整潔,風度翩翩,氣宇軒昂。
(六)關愛學生,能夠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愛學生的老師,在教育教學時更能被學生所接受。同樣一席話,出于一位教師之口,學生愿意去聽,去感受理解,而出自另一位教師之口,學生則聽不進去,非常抗拒,這種情況在學校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可見師生和諧與否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影響。
三、思想政治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注意力聚焦的意義與價值
教師的人格,具體包括品行、情操、道德、氣度、胸懷等,會通過教師的語言、形象、態度、行為等各種途徑和方式,滲透、融合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從而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的人格素養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活力,也是決定學生在課堂上精力集中程度和集中時間長短的重要因素。并且,這種影響是及時見效的,沒有教師人格魅力的提升,就沒有真正的高效課堂。[4]通過人格魅力,教師能夠更加直觀的向學生展現積極正面的形象,能夠在教學過程的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同時,利用教師的人格魅力,還可以感染學生的情緒和態度,改變較為枯燥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1]
中學思想政治課程具有既教書也育人的特殊性質,它不但是一門傳授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科,更是一門承載育人價值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學科。因此,思想政治教師的人格魅力在這樣的學科中更顯得尤為重要,其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比其他科目老師更深更久遠。因此,中學思想政治課的特殊性決定了思想政治教師必須重視自身完美人格的培養,應努力發揮自身能作為學生榜樣、能影響學生觀念、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特殊能力。[4]
當一個教師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以積極陽光的態度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時,也能感染學生的情緒,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下,學生的態度和情緒不知不覺地被提高,課堂注意力集中,逐步消除了心中負面的心理和厭學的情緒。這個過程中,教師能潛移默化地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逐步抵消較為枯燥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渲染學生的情緒和態度,帶領學生積極的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3]
四、中學思想政治教師人格魅力提升的具體途徑
教師人格魅力的提升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筆者認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關愛學生,善用情感紐帶
老師愛學生,學生才會愛老師。愛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學生情感豐富,渴望得到愛,老師的細致關懷很容易激發他們學習的信心和求知力量。思想政治教師除了傳授知識,還肩負有塑造學生完整人格和高尚品德的重任,更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后,教師都應該尊重和關心學生,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良好的師生關系、友善親和的課堂環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其他任何因素都無法取代的巨大教育力量。
(二)提升氣質,塑造美好形象
時代在前進,觀念也在更新。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課堂上,教師的衣著品味和言談舉止乃至舉手投足和微表情,都會被學生看在眼里。教師不能不修邊幅,穿著不能太土、太隨便。一個教師擁有美好健康的外在形象,能投射給學生美的感受,另人身心愉悅。一般來說,對具有美麗形象的老師,學生會更有親近感,更容易產生崇拜心理。一個氣宇軒昂、精神抖擻的老師,也能喚起學生的朝氣,提升課堂吸引力。思想政治教師所具有的形象,會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和持久深遠的影響,是讓青春期的中學生產生對這門課長久關注度的關鍵因素。
(三)不斷反思,提高教學技能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但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6]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備條件,是教師專業素養提高和持續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創造型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徑。[5]教師不僅要善于學習,還要對教學過程不斷探索和反思,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修正自身的不足,進而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四)終身學習,積極開拓進取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發展,無論教師的學歷高低,或是教學經驗豐富與否,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里,如果不堅持學習,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終將被社會所淘汰,也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對知識的需要。教師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自詡為高高在上的知識擁有者,在這個人人都能接觸到新知識的時代,作為教育別人的教師,更應該堅持學習,廣泛涉獵,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使自己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來澆灌課堂。另外,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涵蓋了廣闊的知識面,包括哲學、歷史、地理、經濟學、法學、邏輯學、時事政治等,這就對思想政治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學思想政治老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構建完整且系統的本學科理論知識體系,還要順應時代發展,堅持從多渠道獲取知識,對思想政治課所所涵蓋的方方面面都能有一個比較好的把握,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把課講得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任忠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J].學論,2011(35):262-263.
[2]熊艷紅.高效課堂呼喚教師人格魅力[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02):73-74.
[3]孫貝貝.試論將中學思想政治教師的人格魅力融入教學實踐[J].基礎教育研究,2018(01):29-32.
[4]管建軍.淺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魅力[J].科技資訊,2006(4):139.
[5]侯懷亮.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人格魅力及其提升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6.
[6]許燕,王芳.教師健康人格促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