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群
【摘要】寫作,也就是文學創作的一種。它是思維、邏輯、認知從語言轉向文字的一種轉換形式,顯然這個過程是系統的、多樣的、同時也是極其復雜的。由于小學生年齡段比較小,且對于生活經驗認知度低,對于表達情感的欠缺,也導致了他們在寫作的時候經常出現詞不達意的效果。對于在文字創作中存在一些缺陷、有問題的學生來講,教師對學生修改作文能力就需要正確的引導了。從古至今,對于文學的創作,作文的寫作能力家長與教師都給予了相當高的重視。然而如何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教師目前重視的教學任務之一。
【關鍵詞】寫作教學 ?小學教學 ?習作修改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04-01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抒發表達內心的情感,除了在平時的口語交際以外,還有一種表達形式那就是把口語的形式轉變為文字的形式。從目前教育方式上來看,教育并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不但能夠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更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對于作文的修改工作還是教師在完成,教師通過自己對學生作文的查閱寫出建議,這種情況只能說明是以教師的角度來體會作文的情感,查閱過后讓學生自己從教師的建議中找到自己作文中不足之處,但這樣的方式教師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關注,并沒有傾聽學生自己的表達情感,簡單的評語給是教師的建議,對于學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并沒有顯著的效果及幫助。教師應該采用適當的方法,逐漸提升和培養學生的習作修改能力。
一、對于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修改作文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修改作文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小學的四年級到六年級時尤為重要,教師以自身為主體,把學生的作文進行逐步進行批閱,給出相應的建議,讓學生通過教師對自己作文的建議及評語中體會欠缺的內容,甚至對于作文基礎不扎實的學生來講,自己寫的作文經常性的跑題,到最后導致作文沒有主體性,教師也明確給出了建議,但是學生從教師的評語中不能完全理解教師的意思,在實際寫作運用中還是會經常性的出現寫作問題,教師這樣傳統的批閱模式,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沒有得到幫助,反而加重了教師的教學工作,浪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修改作文能力的意識低。在教學課堂中,學生第一次接觸自主修改作文,很是盲目,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的引導方式通常都是告訴學生死記硬背,什么句子用什么符號,什么時候結束這一段等方式。這樣的方式讓教師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教學效果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同樣,這樣的方式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思維能力也不活躍,只會按部就班的服從教師的想法進行形式上的接納。
二、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修改作文能力的方法
(一)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方法。學生在剛接觸自主修改作文的時候,完全處于無從下手的狀態,不知道應該從哪里入手,又需要修改哪里。教師就需要來給學生講解修改的方法及過程,可以從課件上進行優化,根據學生的寫作優點及缺點,進行逐步分析,分別做成視頻課件的形式,用熒屏的方式進行詳細的講解,清晰明了,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學生的作文進行逐步講解,這樣通過教師的詳細示范講解,學生就會輕而易舉的理解了為什么要修改作文,要修改哪里,修改的理由是什么,輕松的總結出修改作文的技巧。
(二)培養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修改技巧。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可以讓學生對作文進行閱讀,在閱讀中找到語句不通順的地方進行改正,通過閱讀全文的方式了解作文的中心思想,能否運用修辭手法使描述的事物更形象生動。對于語句精彩的部分給予表揚,在修改作文的同時要明確的知道首尾呼應的重要性,作文的首、結尾段落要起到相互呼應的作用。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互相修改的方式,來展現每個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在修改其他同學作文的同時,通過借鑒其他同學寫作的優點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針對書面書寫的整潔程度給予相應的好評,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能書寫規范、卷面整潔。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作文修改能力,都是必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培養小學生對作文修改的能力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傳授給學生,教師需要正確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斷地進行研究與實踐,改善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常君志.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嘗試[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6):167+169.
[2]解淑華.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自改能力[J].學周刊,2015(05):127.
[3]秦玲.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有效培養途徑[J].文學教育(上),2017(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