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作為世界的通用語言,在國際商務溝通中有不可小覷的作用。英語視聽說課程關注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本文以Hutchinson & Waters的需求理論為框架,從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方面,通過發放問卷,分析國際貿易學生對英語視聽說課程的需求,進而對英語視聽說課程提出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英語視聽說;需求分析;國際貿易專業
1 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英語已成為商務溝通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在必要的英語技能(聽,說,讀,寫)中,聽說能力在實際運用中更加頻繁。但是,大多數英語學習者很難掌握聽說能力,更不用說專業為非英語的學生。為此,大多數高校都為本科學生開設英語課程,例如大學英語和綜合英語教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提高學生的競爭力。而對于國際貿易專業學生來說,若能成為復合型人才,便能夠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本文主要分析了國際貿易的學生對英語視聽說課程的需求,并根據結果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以此滿足國際貿易學生的需求。
2 理論框架
需求分析這一名詞是Michael West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到20世紀70年代,歐洲委員會在專門用途英語領域中正式提出“需求分析”這一概念。
事實上,需求分析模式主要有四種:Munby的目標分析模式,Richterich和Chancerel的目標情景分析模式,Hutchinson 和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式和dudley-evans和St John的需求分析模式。本文采用Hutchinson 和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式進行需求分析。
Hutchinson & Waters認為需求包括兩方面,即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其中目標需求包括學習者在目標情境中語言技能應用(必要、欠缺、需求)三個維度,通常可以根據實際工作中的需求反饋來得到相關信息;學習需求包括學習者動機、語言技能或策略等,一般可以理解為對學生所期待可以學習的東西以及學習的方式進行的分析。目標需求是學習者在目標情境中需要做的事情,這意味著需求分析在課程結束時關注學習者的需求。學習需求意味著學習者學習英語所需要做的事情,如學習者的動機,學習的個人原因,學習方式,時間和資源。
3 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文獻法和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在研究前期,主要通過查閱相應的文獻資料進行,理解需求分析的相關理論與模式。在調查期間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對2017級國貿班級的學生進行調查,問題采用單選題和多選題的方式。考慮到調查的可實施性和問題理解的準確性,問卷語言采用中文。
4 需求分析
4.1 目標需求分析
目標需求分析旨在調查英語視聽口語學習者的需求,需求和缺乏。
1)必要。通過問卷顯示,大多數國際貿易的學生學習英語是出于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以及準備考試的原因,比例分別為43.75%和34.38%,這表明視聽說課程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該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數國際貿易學生認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或很少使用英語,原因在于多數學生認為找工作或考取研究生學歷并非其此時此刻的需求。另外,在“什么時候會用到英語聽說方面的能力”這個問題上,學生一般展示或考試中才使用英語。因此,視聽口語課程應密切關注市場趨勢,鼓勵學生使用英語。
2)缺乏。調查問卷中問題4到6有關這一維度。結果顯示,80%以上的學生認為他們處于中上和中級英語水平。在英語基本技能方面,大多數學生的口語和寫作存在困難,其次是聽力和閱讀的,百分比分別為56.25%和31.25%。更重要的是,大量學生認為掌握背景信息會導致聽說困難。在“聽說課中遇到最大的問題”中,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詞匯和語音只要障礙,只有12.5%的學生認為材料的難度水平構成一定障礙。因此,教師應增加語言輸出練習,即口語和寫作。此外,應提供一些不同文化的相關信息,如美國英國文化。最后,對關鍵詞和短語的含義和用法進行講解,并提供語音練習,如連讀等。
3)需求。調查問卷中,有三個問題關于學生需求。67.75%學生認為掌握大量詞匯和短語以及練習精聽來提高聽力能力,做作業以及練習泛聽比例為25%和6.25%。在課程收獲方面,一半學生想掌握單詞及用法和擴大知識面,如其他國家文化。然而更多學習者更熱衷于培養他們的基本語言技能和綜合技能,即聽力和口語技能(65.63%和75%),這將有利于他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生涯。此外,在課堂教學的形式方面,53.12%的學生更喜歡學生展示與任務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因此,教師應該告知學生如何進行精聽,并講解詞匯用法。此外,學生在平時都應進行大量的聽力和口語練習。
4.2 學習需求分析
1)動機和偏好。毫無疑問,如果學習者擁有學習動機,事情將會事半功倍。根據問卷,大多數學生的學生動機是渴望將來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因為,多數公司都對跨學科人才有所青睞。此外,34.75%的學生希望獲得進一步學習,為研究生入學考試奠定基礎。只有少數人以出國留學,獲得證書等目的學習英語。可見,學習動機可以提高重視程度,激發潛能。
學習偏好是需求分析的重要因素。一旦學生意識到其學習偏好,他們就會控制自己的學習。50%的學生表示他們喜歡該課程但是,有2名學生討厭這門課程,因為學生認為將來他們不需要使用英語。另一方面,對于英語的基本技能的偏好方面,24.38%學習者想提高口語能力,其次是聽,讀,寫。此外,想提高聽力和閱讀能力的比例都是25%。
因此,在學習中,教師應提供一些就業信息和研究生考試信息。另一方面,教師應作為支持者或指導者,應縮短教學時間,讓學生分享他們的意見并提供必要的幫助,并非知識講解信息或詞匯的含義。
2)時間和資源。關于學習時間和學習資源的來源的問題上,62.5%的學生花費5-8小時,他們除了在課上學習外,還有一些相關英語培訓。此外,在學習資源方面,87.5%的通過手機,68.75%學生通過互聯網獲。顯然,相對于教科書來說,這些方式是獲取知識最簡單的方法。因此,學生應做一些練習,以鞏固所學知識。此外,教師盡量利用互聯網和移動應用的方式來布置作業或任務,例如讓學生收集關于特定主題的材料。
5 結語
在本文中,作者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從目標和學習需求兩方面研究學生對英語視聽說課程需求。在目標需求中,大多數學生認為他們的英語水平處于中等水平,并且最大的障礙在于寫作和口語的能力(輸出),文化背景和單詞的用法制約了英語能力的提高。在學習需求中,大多數學生出于未來找工作以及準備考試來學習英語,但是他們對該課程的興趣程度中等,希望用復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因此,教師應講解必要的背景和用法增加輸入,鼓勵他們充分地使用英語增加輸出,采用多種方式促使學生融入到學習中,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布置作業。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 T. & Waters, H.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余衛華.需求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8):20-23.
[3]朱吉梅.本科院校英語教學中的需求分析調查.山東外語教學,2014(5):16-22.
[4]徐飛,馬之成.國內英語教學需求分析研究:回顧與啟示.外語電化教學,2017(8):85-90.
作者簡介
王鈺(1994-),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