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婧

摘 ? ?要: 學習母語,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基礎;而學習英語,對于每一個非英語母語的學習者,尤其是中國在校大學生來說,除了在課堂中汲取有限的英語知識外,還需要通過后天自主獲得相關的語言文化、社會文化等。積極地了解、掌握并融入英語文化,通過知識和文化相結合,才能有效地、真正地學好英語。本文試通過分析大學校園英語文化建設及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探索這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使這兩者互相推動,形成良性循環。
關鍵詞: 大學英語 ? ?文化環境 ? ?語言文化
當代的中國大學生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英語基礎。這個基礎,指的是寫得、識得、說得、聽得。然而,是否每一個人都有英語的語言文化基礎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弊端在于語言環境。所謂的校園英語文化其實就是一種校園英語環境。一些學生在走出英語課堂后,就完全和英語切斷了。以這種學習模式,要真正掌握好一門語言猶如天方夜譚。那么,身在校園的大學生,可以以什么方式彌補這種不足呢?盡管受到環境的制約,大學生依然可以通過積極構建多元的校園文化并參與其中,輔助英語學習;并在將英語學習推進到校園文化的過程中,讓校園更具活力和魅力。
大學生是高校的主要群體,更是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者、參與者之一。一所大學良好的校園文化是針對本所大學生的自身特點所構建的,也是通過大學生在被校園文化的熏陶后再次傳遞出來,以下將從宏觀和微觀角度淺析大學校園英語文化建設和英語學習之間的關系。
1.宏觀角度下的大學校園英語文化和英語學習
每一所大學都有獨特的校園文化。優秀的校園文化是大學良好的風貌象征,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學習上、生活上的幫助、教育和指導,而且是學生的精神導向,積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塑造其健康、成熟的人格。
那么,與英語學習相關的校園文化有哪些呢?從宏觀角度以如下兩所大學為例闡述。
1.1澳門科技大學
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其語言文化和內地不同,主要語言為葡語、英語、中文,大學的授課語言和內地也不盡相同。首先,澳門科技大學的授課語言主要為英語,這就使全校師生融入一個恒定的英語學習氛圍中,英語學習不再禁錮在英語課堂中(澳門科技大學對英語課的分層已經細化到精讀課、口語課、聽力課,對于這三門課程配備相應專長的英語教師)。盡管部分內地引進的教師在課后可用中文答疑學習輔助,但是英語仍作為主流語言貫穿每個學生的大學學習生涯中。由此可見,該校的語言大環境為英語,促進學生學習英語。
其次,澳門科技大學的活動豐富多元,且每一次校內外活動都可以在校園網站中查到中英文雙語報道。學生在網上了解學校動態的同時,還能提高英語的閱讀和翻譯能力。并且在每一場活動的集體照片中,都能看到中英文標識甚至全英文標識的活動旗幟。學校專設一門文化素養課程,課程內容可以自選英文話劇欣賞及自編、英文辯論比賽、師生中英語言文化交流等。這些都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使英語學習不再固化為死記硬背,而是在交流中學習、在文化中了解、在互動中鞏固,把語言學習轉化為一種文化的輸入,而不是單純的文字學習。
優良的校園英語文化促進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培養了很多優秀的雙語學子,收獲了亞太地區甚至國際上的獎項,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校園的文化發展。
1.2南通理工學院
南通理工學院雖然是一所工科院校,其大學英語仍進行分層教學。課程設置為大學英語讀寫、大學英語聽說,旨在培養具備實際英語能力的人才。除了以往的課堂學習外,學校還通過組織課后師生交流答疑的方式進行英語文化建設。交流答疑形式為:每天分配不同的英語教師,為全校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英語各方面的幫助。交流答疑不僅局限于課本聽說讀寫知識,還包括語言文化、西方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溝通。
其次,在西方的節日如圣誕節、萬圣節期間,為活躍校園氣氛、融合中西方文化、讓學生更好地體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用英文節日標語和裝飾布置校園,各學院也會聯誼組織各種活動,如英文歌詠比賽、英語小話劇公演等。這些活動以節日為背景、學生為主體,英語為載體,一方面使校園的英語文化更豐富多彩,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使學生親身體驗西方文化,讓英語學習不再枯燥無味。
除此以外,學校每周都有午間英語廣播。英語愛好者積極參與選拔,由所有參與者進行票選,挑選出口語優秀的學生作為英語口語主播。主播的內容有:熱點新聞、人物傳記、科普知識等,均選自全英文書刊或網站(如Yahoo,BBC官網)。全校范圍內的英語廣播讓整個校園充滿了濃濃的英文氛圍,使全校學生以口語優異的同學為榜樣,激勵大家大膽說英語,不再做英語啞巴。
2.微觀角度下的大學校園英語文化和英語學習
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側重點不同,英語文化建設因專業而異。以下以南通理工學院商學院金融專業為例,從微觀方面探索校園的英語文化建設。
金融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使用英文的頻率較高,無論是金融貿易的何種形式、實貨金融、期貨金融甚至紙貨金融,在工作流程中及人際交流中,都不可避免地會使用英文。鑒于為金融專業的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文化氛圍,且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后續的能力培養,以采集信息、歸攏意見的方式創建并執行針對性的英語文化互動方案,如下:
方案時間: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
方案對象:金融1703班、金融1704班,共84人。
方案計劃:84人均分到聽組、說組、讀組、寫組,每組21人(四組學生的上學期期末英語平均成績大致相同)。本學期,期中前每組按組別特色組織對應的英語文化活動;期中后每組選出一名優秀代表進入另三組進行協助,在期末前組織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校性、綜合型英語文化活動。
方案目的:(1)通過創建校園英語文化,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和興趣;(2)通過組織多元化的英語學習活動,創建校園英語文化環境;(3)檢驗大學校園英語文化和英語學習之間是否有積極影響。
方案結論:大學校園英語文化和英語學習存在積極促進關系。
從上表不難看出,金融兩個班學生本學期的期末平均成績比上學期期末提高了接近九分。由此說明,校園英語文化互動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使英語學習不再拘泥于課堂,不再局限為教師講授,而是首先(期中前)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培養自己的長處。期中后,在優秀的英語代表帶領下完善不足,使英語學習變成一個聽說讀寫全方位發展的能力培養過程。這項活動產生了熱烈的反響,極大地推進了校園英語文化的發展。尤其在網絡平臺的宣傳和幫助下,有更多其他專業學生紛紛加入英語晚會、英語共享組等,英語學習逐漸融入每一個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
大學校園的英語文化建設和學生英語學習之間互幫互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校園英語文化建設得越豐富、越多元、越立體、越與時俱進,越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良的語言學習氛圍和環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觀的學習愿望;而當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渴望被充分調動并發揮出來后,從個人方面看,學生提高了英語綜合素質和能力;從大局看,促進并加速發展了校園的英語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尚大軍,李言.中西方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得比較與借鑒[J].當代教育科學,2015(5):54-56.
[2]毛利.淺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市場,2010(19):155-156.
[3]李莉,劉姝赟,關雅囡.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探索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04).
[4]常云霞.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策略的思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3).
[5]劉貴芹.高度重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 ?努力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02).
[6]何凌霄.大學英語中的文化認同教學問題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3(04).
[7] 雷原揚.大學英語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8(16).
[8]彭春霞.大學生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與提升對策[J].現代交際,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