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
摘 要: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與進步,信息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風暴正在向我們襲來,它以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感染力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身為央企代表的中國航空油料應該與時俱進,與新媒體時代相接軌,開展全新的企業宣傳工作,讓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在新媒體時代成為央企的新標桿。本文旨在分析央企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工作,以及新媒體對央企發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作用;宣傳;央企
目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人們減少了對傳統媒體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樹立企業形象、弘揚企業文化、深化企業機制改革等策劃。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正是由于科學的合理的利用新媒體進行企業宣傳,不僅提高了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的知名度,而且也擴大了其影響力。與此同時,新媒體在給企業帶來利益和品牌效益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一、新媒體的內涵與優勢
新媒體是除報紙、廣播、電視、戶外以外的“第五媒體”。一般來說,其共有三種傳播信息的形式,即數字雜志、數字報紙及數字廣播。
與傳統媒體相比較來說,新媒體不再受到時間和地域的控制,而且具有實效性、廣闊性、虛擬性、普遍性等特點,與傳統媒體相較而言,新媒體更加注重形式上、內容上、理念上的創新。同時,其自由性也深受民眾所喜愛。在傳統媒體盛行的時代,人們只是閱讀者。但是現在人們可以自由地在新媒體平臺上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極大程度上豐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是,新媒體的運營成本是固定且低廉的,但是其作用卻能夠極大地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與人類文明的進步,因此在當今時代備受推崇。
二、新媒體對央企宣傳工作的作用
(一)拓寬企業宣傳渠道
眾所周知,在新媒體風暴的影響下,許多企業都以新媒體為核心力量來開展企業宣傳工作。特別是央企還構建了系統化、多樣化的企業宣傳渠道。首先,創立特色的宣傳平臺,注重社交平臺的創新建設。打破了以往宣傳工作的形式化和固體化,公司可以通過建立工作QQ群或者微信群讓領導與普通員工拉近距離,及時的溝通工作中的問題。同時,注重對已建設好的的平臺進行定期更新企業動態。其次,注重新媒體宣傳企業工作既要有內容又要有特色。比如: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在五一勞動節時,通過工作成績評選出最美加油員,并將這一信息發布在微博平臺上,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信心。將新媒體的創新形式與企業工作內容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宣傳工作的效率和創新宣傳工作體系。最后,央企要順應時代的潮流,運用新媒體與時代思想相結合進行企業宣傳。比如:可以利用“抖音”這一熱門是短視頻軟件制作與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思想文化相關的視頻,不少航空公司可以通過幾秒鐘的視頻對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有初步的認知。綜上所訴,新媒體對拓寬企業的宣傳渠道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二)增強了宣傳的時效性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差別就是在于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即時、瞬時地記錄并發表時事。新媒體完全符合企業的宣傳理念,將企業所制定的方案和發生的重大事件立即告知大眾,使大眾更方便、更快捷地了解到自己所支持企業的新動態,這是傳統媒體所不能超越的特性,從而有利于拉近企業與大眾之間的距離;有利于企業的管理機制改革;有利于提升企業的整體形象。
新媒體雖然對大眾了解企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正是因為加強了其宣傳的時效性,使得微信等社交平臺推送的文章遠不如傳統紙媒文章的真實性、準確度及客觀性。所以在提高企業宣傳的時效性同時,要注重其文章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時效性不僅僅強調的是文章、消息、新聞推送的及時性,而且要突出評論的即時性。總而言之,企業要制定因時因地適宜的宣傳策略,提高其宣傳工作的效率。
三、新媒體時代央企宣傳工作的有效性策略
(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合二為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已經不能滿足社會所需,這就需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讓兩者優勢互補,共同進退。然而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結合之路是漫長且艱辛的戰役,企業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積極地調整其宣傳模式和產品的營銷理念,使二者真正得以融合,共同促進企業的發展和推動媒體事業繁榮進步。
另一方面,在新媒體為主流的時代,央企應避免盲目利用新媒體,而淘汰傳統媒體,央企應當讓傳統媒體發揮其積極作用。傳統媒體應保留其優勢來填補新媒體的缺陷。比如新媒體對于央企業的宣傳更多的是放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上,這就是“無形”的宣傳。這時,企業應當保留報紙、雜志等“有形”的宣傳媒介,把“有形”和“無形”的宣傳手段相結合,以此來擴大企業的影響力,獲得更多民眾的支持。
最后,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合二為一的過程中,企業領導者要注重宣傳企業形象和思想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實效性,提高企業宣傳的工作效率,增大其宣傳力度,滿足大眾的需求。
因此,央企在宣傳企業文化時,要特別注重把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兩者優勢互補,把兩者完美地進行深度結合與發展,使央企成為企業新標桿。
(二)強化企業新媒體運作體系建設
企業對于新媒體的宣傳和使用必須要實施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央企,制定的相關體系一定要嚴格執行,起到帶頭作用。其中,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就是借助新媒體運作成功的典范。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建立了遍布全國的航油銷售網絡和完備的油品配送體系,另外,也跟國外多家航空公司提供油料服務。由此可見,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油料配送和運行體系。但是在新媒體時代光有這些基礎的運行體系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強化和鞏固。首先,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要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和新媒體運用技能培訓,使員工充分了解本公司的文化,熟悉并巧妙地運用新媒體進行企業宣傳,比如形象化、生動化、簡單化地通過圖表形式介紹企業盈利狀況。一方面,滿足市場需求、國民經濟和民用航空行業發展規劃以及國家產業政策,制定和實施企業發展戰略。再借助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擴大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企業領導者要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歸納總結經驗和教訓,善于發現企業經營問題,科學合理地利用新媒體進行企業宣傳,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構建新媒體信息鑒別與引導的長效機制
在央企宣傳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央企宣傳發展的方向問題。主要原因是因為央企的宣傳方向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沖擊和企業內部人員技術的影響。對此,我們要積極地建立健全新媒體信息鑒別與引導的有效制度。首先,要對員工的個人能力技能進行機制評估,對于不同層次能力的員工進行劣勢技能培訓;全面地了解每個領導階層的員工背景,對每個人分配其擅長的宣傳部分,提升央企的綜合能力;同時,對于每個員工進行獎勵和懲罰機制,并及時地在新媒體平臺上公布央企相關員工的規章制度,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升人民群眾對央企的好感度。其次,廣泛收集群眾意見,滿足受眾的需求。對央企業務進行社會調研,聽取人民的建議,與國家時代思想相契合,加強央企的社會責任感,對人民和國家負責,大幅度的提升了央企的社會地位。最后,央企領導者要以身作則,嚴格管理企業,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強制力的企業守則。最重要的是,領導者要如何提升企業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要大力地通過博客或微博平臺對央企進行正面宣傳,從而獲得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括而言之,無論何時何地央企都要保證新媒體平臺的高效運營,只有這樣,央企才能與時代相接軌,與社會同步發展,迎來新的春天。
(四)完善企業思想宣傳的內容與形式
對于普通的企業來說一個“好”的宣傳策劃方案足以讓它在行業中扎根,但是對于央企來說光靠“好”方案是不夠的,還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媒介來支撐起這一宏大而又艱巨的宣傳工作。
央企本身是屬于為國家政府機關所管轄和控制的企業,其目標是實現企業發展國際化和市場全球化。對于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這一類型的央企來說,加強和完善的思想制度是在新媒體時代宣傳的必要內容之一,是推進企業可持續的科學發展的生命線。央企的企業思想本就與普通企業思想差異甚大,但又具有其弊端,所以央企發展一直停滯不前。針對這一問題,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采取的一系列的補救措施效果尤其突出。第一點,提高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所有工作人員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針對招收員工制度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在企業內部進行思想教育測評,轉變思想觀念,在微博等官方社交平臺上發布企業思想內容,有利于豐富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的文化內涵和增強企業思想凝聚力。然后,注重培養員工創新意識和時代精神。所以其宣傳的企業思想文化必須是時代先進思想,必須是國家領導人的核心思想。創新其宣傳的形式,在微博或者微信等社交平臺上開展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相關的企業思想競賽活動;或者,通過在新媒體平臺上發表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的核心思想和特色企業文化,有利于擴大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的在海外的思想文化影響力。
總而言之,豐富和發展一個企業的思想內容、思想形式是一項長期工程。它自身具有其發展規律和特性,是人為難以把握的。但是只要央企的每一位成員都意識到思想工作開展的重要性,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揆情度理,注重實踐,認清思想工作宣傳的本質,企業思想就會迸發巨大的力量。
四、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也在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傾盡全力地為央企宣傳奮斗與拼搏。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很多事物都變成了全球化,比如:航油、高鐵、購物、互聯網等都走進了全球人民的家門。但是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身為央企的重要成員之一,要清楚的認識新媒體的利弊,運用科學省力的新媒體來促進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文化宣傳工作進程,提升本公司的品牌力量和塑造其國際形象,讓央企走出中國,走向全世界。
參考文獻:
[1]吳曉明.新媒體傳播平臺上的網絡新聞[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6,13(3):5-8.
[2]孫強,溫宇俊,張鵬洲.關于新媒體產業發展的一些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08(9):56-59.
[3]楊清波.網絡媒體的內容把關和輿論引導[J].當代傳播,2009(3):100-101.
[4]王依玲,杜駿飛.2009新媒體發展回望[J].青年記者,2009(36):29-31.
[5]劉帥.當代新媒體發展關鍵問題初步討論[J].科技風,2009(15):26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