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化教育的飛速發展,使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由精英型向職業型轉變,特別是高職院校,所面臨的生源情況復雜,教育難度也會更加重大。面對雙重內容的轉變,高職會計專業更應以突破傳統教育的困境,以創新的形式幫助高校突破現有困境,本文就高職院校現有的會計教學實況做出分析,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對策;
課題項目:陜西省職教學會課題,SZJZX-1819,會計專業建設標準開發與實踐。
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職院校在正在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尤其是當代高職院校普遍生源質量差,增加了教學和管理的難度,很多學生完全沒有會計專業所具備的基礎,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理解教學內容、缺乏對教學的興致,嚴重影響學科的教育的進展程度,所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是必要的,同樣也能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就業生存之道。
一、高職會計專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用不合理
在我國當前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仍舊以本科教育內容為基準,施行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等三大課程體系組成,這對于高職教育的學習與實踐是不夠的。高職院校通常會在教學的初期,安排公共課程的學習,這樣會使學生在剛接觸高職課程時,不能第一時間接觸到專業課程,使學生對于自身的學習與未來的就業產生迷茫。同樣,在學習公共課程的內容時,也會覺得吃力、枯燥等,完全不能展示出所學專業的特點及實用性。還有一些院校選擇教材多以會計理論框架為基礎,所涉及的理論內容是充分的,但對于學生的實操性完全不夠,很難適應當前的就業需求,還有一些實操性的教材,所教育的內容太過于形式化,對真正的崗位實操沒有任何意義,完全不能提高學生實踐應用的能力,沒有任何教學效果可言。
(二)教師普遍缺乏實踐教學能力
會計專業所需要的教師,應該是理論與實踐并存的師資隊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是從事教育工作,完全沒有相關的實踐經驗。或者有些實踐經驗的人,在教育過程中,很難將實踐操作的內容以教學方法為學生講述清楚。造成學生對于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狀態產生,無法完成對學生專業化培養的教學目的。
(三)教學理念及方法落后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依舊延續傳統的教育模式,一味的以灌輸式的方式教育學生專業化的內容,卻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的實踐,與專業教學能力培養的目的相左。
(四)評價方式單一,改革步伐過慢
現階段我國普遍對學生驗收學習成果的方式依舊是以答卷的方式進行,而會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在傳統的答題過程中無法顯現出學生真實的實踐能力。而近年來一部分高職院校認識到問題的所在,以更多實踐的課程去改善學生的實踐能力,但與企業所需的專業能力相差甚遠,影響教學質量。
二、針對高職會計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一)重構課程體系,以職業崗位要求為線索開發教材
高職院校要重新架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企業輪崗內容的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開發新的職業教育材料,以此作為專業教學的教材,這樣才能符合當代企業的需求,對學生培養的內容才能有用武之地。
(二)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轉變教與學的關系,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僅要將師生關系互換,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不斷挖掘當代學生的心理特特征,根據學生的喜好去進行課程內容的引導,通過誘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問題的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主動了解專業內容,并通過自身的能力去了解專業課程的深度含義,提高教學質量。
(三)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
高職院校的教師也應與時俱進,不斷以理論能力高,實踐基礎強的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教師可以去企業一線進行實操,同時企業一線的員工可以幫助學生做課外輔導,不斷提升高職專業的教學質量。
(四)改革考核評價方式,突出專業實踐能力
對于學生的考核方式,應該是全面的、綜合性的考察,應包含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實操的動手能力、會計道德準則等內容,按照企業要求來進行評定,促進教學內容與考核標準的改革。
(五)強化校企合作,提高師生的實踐能力
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加強實訓教學。利用校園的資源去完成對學生基礎教育的培訓工作,同時通過與企業合作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一方面幫助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經驗,通過對學生指導加強教師的實踐能力,使兩者的綜合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加強校企合作的方案的實施,實現學做合一,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結果,尤其是會計專業實踐性較強,很難出現學生畢業直接能去一線的崗位進行工作。所以,要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業一線的工作人員幫助學生來完成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由于一些企業為保障自身財會內容的安全性,不會讓學生接觸到一線的財務工作,可以在校內實訓基地,為學生模擬財會內容的實踐工作,可以與企業相合作,有專業的會計帶領學生,進行輪崗內容的實踐,還能幫助學生提升對各個崗位工作的實踐經驗。
結語: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無論基于什么方面的內容培養,其主要目的都是將學生培養成企業需求的專業型人才,所以,以學生實踐能力為導向,才能將學生培養成真正適用于企業發展的人才,這樣才能有效面對當前教育的困惑,完成對學生專業教育的培養,使學生更好的在社會上發展與立足。
參考問題:
[1]王玉香.“互聯網+”時代高職會計教育的困境與變革[J].時代經貿,2018(32):95
[2]聶穎.“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困境與變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34):153
[3]楊宗亮.淺談高職院校會計創新模擬實訓教育的困境與改革[J].經貿實踐,2018(19):272
[4]蔡璐,楊雨澤,施立鵬.高職會計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貿實踐,2018(17):313
作者簡介:
吳夏妮,女,陜西省西安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