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琴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媒體教育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學歷史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手段,從提高學生對于歷史學的興趣、主動性等幾個方面著手,不但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教師在學術交流、課改創新等方面也能帶來很多的方便。
關鍵詞:互聯網+;中學;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1-0071
“歷史記錄的是過去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場景,遠離現在,因而與現實有隔離感,使得傳統的歷史課堂無法擺脫抽象乏味的歷史說教。”歷史課堂如果能夠將多媒體運用自如,便能讓歷史活靈活現地再現,讓學生不再死氣沉沉,讓歷史人物栩栩如生,讓歷史事件呈現眼前,學生在這種情境下學習歷史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如臨其境的感覺必定能夠加深對歷史知識的印象,學生對歷史情境更加刻骨銘心,課堂氣氛也會高漲而活躍,他們的思維也會受到深刻的啟迪,學習興趣能夠得到很好的激發,課堂效率也會事半功倍。
一、互聯網+輔助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1. 好的歷史課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現在的中學歷史課本“繁、難、偏、舊”,涉及的概念和知識點多,例如《鴉片戰爭》中,涉及到的事件、年代、地名、人物有很多,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后學生還得花大量時間來記憶這些知識點,這就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學生興趣,興趣沒有了,還有學習積極性可言么?然而,多媒體教學其集聲、文、圖、像于一體,準確生動地表現方式,縮短了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
2. 可以把知識點重新整合突出重點難點。現代課堂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盡可能多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并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那么,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前將知識網絡結構,提綱以及相關的圖片視頻準備好,在教學過程中就會節省很多時間,學生面對具體感性的材料,對文章的理解就更輕松了,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3. 師生共同制作課件加強交流。在我們的課件制作中,高質量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單靠個人力量是難以順利完成的,從編寫提綱、教案、查找資料到剪輯、制作,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團結協作的精神,這必然極大地沖擊以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單干”做法。
還有的資料可以交給學生去完成,讓他們在資料收集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找到學習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予集中指導,了解學生的思想及愛好,學生也可以知道教師的想法及苦心。課件做好之后,展示給學生看,增強他們的學習成就感。
4. 把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傳統教學中,教師單靠語言和簡單的圖表展示內容,很難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學生大多時候都是為學習而學習,很難產生共鳴,難以實現歷史教學的思想教育功能。運用多媒體教學,可把一些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與歷史聯系起來,“恰當地再現歷史情景,創造歷史氛圍”,讓學生走進歷史,感受歷史,這樣使學生感覺到歷史就在他們的身邊,歷史的興趣也就隨著而來。例如,在《抗日戰爭》時,先展示紀念抗戰勝利 70 周年大閱兵的相關圖片和一些視頻資料,再向學生提問:“這一內容與歷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是密切相關的,這場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很自然進入了新課,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歷史和現實生活是有聯系的。
二、互聯網+輔助教學在歷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 與傳統教學適當結合。有了多媒體技術,歷史課堂會更加生動、高效,久而久之,在慣性的作用下,學生會依賴多媒體課件,但不能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有些學生反映,教師快速放映PPT,跟不上速度;也有教師反映,運用多媒體教學雖然十分新穎有趣,但是卻欠缺對知識的掌握和記憶。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多媒體課件上出現的教材上沒有,教材上出現的多媒體課件上也沒有,二者互補。所以,教師在用多媒體講解的同時把重點難點寫在黑板上,給學生一條思路清晰的線索,讓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也方便查找攜帶。因此,只有多媒體與傳統教學適當結合,教學過程才會更加完美。
2.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多媒體教育的出現難免會限制教師自身,一個方面就是多媒體自身的優越性所帶來的教師對它的依賴。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它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師語言講述的部分受到限制以及多媒體課件影響教師對歷史教學的反思。教師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度。畢竟多媒體只是一個教學輔助手段,教師不能讓學生整節課都在多媒體的控制下。教師要主導課堂,不要讓多媒體掩蓋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不要讓多媒體左右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計劃,不能用鼠標控制一切。有特色的事物才具有生命力,對于歷史教師、歷史課而言也是一樣的,只有自己講得與眾不同,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喜歡歷史課堂。
3. 要為學生留下思考、創新的空間。多媒體強大的功能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學生變得“懶惰”,久而久之,會不自覺地依賴多媒體課件,不再對問題做深入思索,表面上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則并沒有,這樣造成學生抽象思維和創新意識的不足。這是需要教師注意和思索的問題。因此,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要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式,例如討論法、啟發法等。教師可以根據多媒體展示的材料提出問題,學生思考,然后討論,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教會學生學習、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思維。
總而言之,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已經在世界許多國家普遍應用并被證明是切實有效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尤其對歷史教學,它更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線,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觀古今于一瞬”。能較好地解決歷史的過去性,使“死”去的歷史在學生面前“活”起來,減輕學生學習歷史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確立好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多媒體立足于教學需要,歷史教學現代化手段的應用前景將無限廣闊。筆者相信,將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定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實施產生積極作用,能開創中學歷史教學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寧夏銀川市永寧縣永寧中學 ? ?7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