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軍
【關鍵詞】 物理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065—01
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任務。中學物理課是一門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的基礎學科,初中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對物理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推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結合當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現狀,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以下幾方面淺述個人的見解。
一、更新教學理念,構建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永恒、重要的目標,而確保改革成功的前提就是教師必須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因此,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要加強新課程理念學習,真正地改變過去那種傳統的、陳舊的教學理念,要徹底樹立起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將教學的過程看成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行為。構建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作為教師要注重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只有在樹立了這樣的一種教學理念之后,才能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物理課堂教學的主人,學生才能有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機會,才能構建起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
二、優化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物理學作為研究自然、工程技術中許多問題的基礎理論,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有著重要的鍛煉與培養作用。教師無論選擇哪種教學方法,其目的還是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經歷和感受,其根本任務還在于培養學生用物理學的原理與方法思考、處理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淡化形式,側重以介紹物理學思想為主,強調物理知識、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創設貼近實際、利于學生體驗物理現象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引發好奇心、誘發求知欲、激發挑戰性,讓學生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要學會創新和運用物理知識。
三、創新教學方法,借力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效率
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在物理課堂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教學資源、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進一步整理,達到整體優化,以提高課堂效率。一是化抽象為直觀,突破教學難點、重點。如利用flash制作精美的物理原理、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的動畫,并在動畫中突出顯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各個知識點的相互關系等。實踐證明,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對提升物理知識魅力、突破教學重難點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開展模擬演示,增強實驗的效果。在物理教學中,由于受到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有些實驗沒有條件圓滿完成時,用多媒體進行仿真模擬演示,更能真實地再現物理變化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來獲得感性認識并對物理規律進行探究,能有效彌補學生在真實實驗中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四、重視實驗教學,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好實驗課,可以極大地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師要下足課前功夫,提高實驗現象的清晰度和成功率。由于物理實驗準備的工作量大,實驗操作的偶然因素多,為有效利用好現有實驗資源,我校物理教師之間為實驗而臨時調課是常有的事,在課前教師們都要一起反復做幾遍實驗,確保實驗現象清晰,成功率高。例如,八年級下冊《大氣壓強》的“瓶吞雞蛋”實驗,教師們一起研究:演示時應該把廣口瓶放在多高的位置才能保證所有學生的視線不受阻擋;多大的雞蛋才最合適被擠進廣口瓶內;統一配發的細紙條要多寬、多長,著火時火焰多大,才能既順利完成實驗,又最大限度地保證用火安全。另一方面要對實驗進行科學改進,確保取得最佳效果。初中一些物理實驗現象和過程是微小、短暫的,不易被觀察到,我們經常想辦法對這些實驗進行科學改進,努力提高實驗現象的可見度,以增強學生對實驗的感受力。
總之,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注重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將新課改理念融入物理學科教學,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深度參與到學習中,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