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航
【摘 要】目的:探究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產婦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于筆者醫院分娩并發生產后出血的80例產婦,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入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對照組僅作常規臨床護理,研究組采取臨床護理+健康教育。比較兩組產婦的產后2小時出血量與產后24小時出血量。結果:研究組的產后2小時、24小時出血量均遠遠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臨床護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減少產后出血產婦的產后出血量。
【關鍵詞】產婦;產后出血;臨床護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2
產后出血在婦產科中較為常見,判斷標準是產婦分娩后2小時內出現超過400mL的陰道流血量或分娩后24小時內出現超過500mL的陰道流血量[1]。據相關統計顯示,在所有分娩的孕產婦中約有2%~3%會發生產后出血,產后出血不僅會影響到產婦的身體健康,還會增加其發生感染或休克的風險,嚴重者甚至可能死亡[2]。因此,對于產后出血,臨床必須加強治療與預防。本文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于筆者醫院分娩并發生產后出血的80例產婦,試探究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產婦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于筆者醫院分娩并發生產后出血的80例產婦,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入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具體資料為:研究組:年齡23歲~33歲,平均(28.63±4.12)歲;孕周38周~40周,平均(39.42±1.11)周;經產婦11例,初產婦28例。對照組:年齡22歲~34歲,平均(28.57±4.09)歲;孕周37周~41周,平均(39.16±1.13)周;經產婦10例,初產婦30例。將產婦的平均年齡、孕周長短、生產史等資料進行組間對比,P>0.05,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兩組之間可采取統計學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僅作常規臨床護理護理,針對導致產后出血的不同原因給予針對性護理,具體為:①因胎盤因素而導致的產后出血:及時將胎盤取出并驗證其完整性,若胎盤不完整則為產婦刮宮;②因凝血障礙而導致的產后出血:為產婦使用藥物改善其凝血功能,務必做到快速止血。③因軟產道損傷而導致的產后出血:為裂開的軟產道進行縫合修復,及時處理陰道血腫,需注意,縫合止血前務必將血塊徹底清除。④因宮縮乏力而導致的產后出血:根據醫囑肌注縮宮素(10U)和麥角新堿(0.2~0.4mg),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出血;使用米索前列醇(口服0.4mg;陰道后穹窿處置入0.2mg),以關閉血竇、加強子宮收縮;給予宮腔填紗,通過局部壓迫止血方式減少出血;給予子宮按摩,以促進宮縮。
研究組除了采取上述常規護理措施,另加行健康教育,具體內容為:①產前:向產婦及其家屬講解妊娠生理知識與孕期保健知識,使其了解分娩知識與臨產征象,掌握產后出血的發生原因及癥狀表現,進而提高孕產婦的自我保健意識及自我護理能力,及時發現產后出血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進行處理。同時,應指導產婦學會如何控制和調節情緒,為其補充鐵、葉酸以及維生素,確保產婦身體狀況的良好。②產時: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給予健康宣教,告知其不要因疼痛而過分激動,在進入第二產程后還應指導其正確用力和屏氣,引導其在宮縮時深呼吸、保持雙腿屈曲,在宮縮間隙放松肌肉,為其節省精力。此外,產時應觀察產婦表情,實時給予鼓勵與情緒引導,以免其因情緒過于激動而發生出血。③產后:針對產婦可能因新生兒性別或家庭思想理念而產生的負性心理,應給予其心理疏導和情感支持,使其保持樂觀心態與愉悅心情。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的產后2小時、24小時出血量,方法為稱重法,即在收集產婦的產后出血后放入專用的醫學測量儀進行測量,按照1.05g重量≈1mL出血量的比例進行換算[3]。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版軟件對80例產婦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的產后2小時、24小時出血量均遠遠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產后出血是典型的產科并發癥,通常來勢兇猛,產婦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大量失血,若不及時治療產婦將有可能因為失血過多而發生失血性休克乃至死亡等嚴重結果。導致產后出血的原因有許多,如: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宮縮乏力、軟產道損傷,等等[4]。針對這些原因,本文中對照組采取了相應的臨床護理,如取出胎盤并刮宮、使用改善凝血功能的藥物、給予子宮按摩并使用米索前列醇或縮宮素等藥物、縫合修復損傷的軟產道,等等,這些措施固然可以減少產婦的失血,但若是產婦本身缺乏保健意識與自我護理能力,那么這些措施便難以發揮出理想的效果。對此,本文中研究組為產婦采取了健康教育,其先是在產前給予了健康宣教,使產婦對產后出血的原因、護理方式有了充分的了解和重視,從飲食方面保證了產婦的良好狀態,并通過情緒引導降低了產婦因激動而發生出血的風險;又在產時給予了產婦進一步的健康教育,通過鼓勵安撫引導了產婦的情緒,給予了產婦分娩指導,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產婦產程的順利進行;最后,更是在產后進行了健康教育,改變其負性心理,提高其配合度,可以說其從全程為產婦進行了全面的健康教育,故提高了產婦的保健意識與護理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控制了產后出血。見結果,研究組產后2小時、24小時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P<0.05),正是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產婦中顯著應用效果的直接體現。
結語:
為產后出血產婦進行臨床護理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減少其產后出血量,進而減輕其因產后出血而受到的損害。
參考文獻
周冬妮,林惠靈,蘇麗金.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24):259-261.
李雪玲.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4):8-9.
劉玉芳.淺析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護理與健康教育[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05):199.
丁新菊.健康教育應用于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