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摘 要】隨著廣東電力體制改革逐步深入,尤其是電力現貨交易規則公布及試運行,復雜的電量結構及電價形成機制將造成綜合電價水平浮動多變。而綜合電價水平是發電企業的生命線,直接影響到發電企業的盈利水平和經營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發電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就應以傳統核算工作為基礎,逐步向業務前端延伸,將管理會計理論應用于實踐,參與發電企業的經營決策。
【關鍵詞】管理會計;電力體制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F406.7;F426.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5-0289-02
截至2018年,廣東省作為全國最活躍的省級電力市場,已建成較為成熟的雙邊協商、集中競價、掛牌交易和發電權轉讓等一二級市場銜接、場內外互補的中長期交易品種,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結算體系和市場服務體系。目前,主要交易品種及價格形成機制見表1。
截至2018年底,廣東統調裝機容量1.165億kW·h,其中煤電、氣電、核電、新能源占比分別為51%、17%、11%、6%。省內快速調節資源十分緊張,燃氣燃煤機組、水電機組、蓄能機組僅占31%。隨著新能源電源不斷增加,低谷時期負荷增長滯后于電源增長,未來系統調峰更加困難,需要經常采取火電停備、深度調峰、核電減載等綜合措施。同時,廣東省政府按照戰略需要,大幅度消納省外清潔能源,進一步擠壓省內發電機組份額,未來省內發電行業形勢復雜多變。
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發電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應以傳統核算工作為基礎,逐步向發電業務前端延伸,參與生產與營銷工作,不斷將管理會計理論應用于實踐,優化電力生產、營銷工作安排,參與電力企業的經營決策,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1 傳統發電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局限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發電行業蓬勃發展。發電行業投資規模大、回報期長,而傳統發電行業中的財務會計基本履行核算的職能,為發電企業的決策提供精準可靠的數據報表,真實反映成本變動趨勢,履行事后統計、監督、分析等基礎職能。
傳統的發電行業財務會計工作主要聚焦于成本管理而忽略電價管理,這是由于電力體制改革前電力行業競爭環境較簡單,電量、電價政策較單一,電價在政府部門核定后,無需開展后續工作,因此營銷策略保持“度電必爭”即可,即專注于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來獲取利潤,運用管理會計理論的空間較小。
2 電力體制改革促使財務會計向管理職能轉變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發電行業逐步進入市場化改革的深水區,尤其是以廣東為代表的電力體制改革,電量分配方面基數電量計劃逐年減少,市場化電量逐步增加,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逐年降低;長協電量、競價電量、偏差電量、輔助調頻服務等新概念及背后的定價機制造成了綜合電價水平的復雜多變,而綜合電價水平是發電行業的生命線,直接影響到發電企業的盈利水平和經營情況;同時偏差電量及其定價機制使發電企業無法通過爭取更大市場份額的電量來提高盈利水平,并出現電量越多虧損越大的經營局面。
3 管理會計在發電行業中的實踐
在競爭環境日趨復雜的背景下,發電行業競爭策略發生顛覆性改變,由傳統的“度電必爭”逐步調整為“一廠一策”,按照市場情況靈活調整。發電企業地理位置及電源類型不同,應適用不同的競爭策略。因此,管理會計理論應用于實踐的程度,將對發電企業經營情況產生直接、重要的影響。
管理會計應從參與選擇、制定合適的競爭戰略及方案,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并嚴控成本費用開支、建立和健全組織機構、提高業務人員素質及人員配置、提高信息處理水平、加強經營分析等方面逐步應用于發電企業,尤其是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及深化經營分析工作,使管理會計理念深入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
3.1 選擇合適的競爭戰略及方案
發電企業的地理位置和類型決定發電量及燃料供應的經濟性、便利性,管理會計應根據企業自身條件,結合行業、地區、競爭對手等多種競爭環境,參與選擇、制定合適的競爭戰略及方案,并提交給決策層。
如處在電源支撐點、實際電量有保障的電廠,應注重電量指標營銷管理,利用規模效益獲取利潤;實際電量獲取困難的電廠,應注重熱負荷的開發及兩個細則、輔助調頻服務市場的開發,平衡電量、熱耗的經濟關系;對天然氣價格議價能力較強的電廠,應對天然氣單價進行嚴格管理;而對天然氣價格議價能力較弱的電廠,應充分利用發電權轉讓交易,這將比自主發電獲得更多的利潤。
3.2 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嚴控成本費用開支
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將預算指標與績效考核分解至部門、責任人,激發部門、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了解業務部門的考核指標,與對該項指標直接負責的業務部門聯合,了解和熟悉企業的行業性質、經營模式與業務流程,構建主要財務指標因素分解模型,實現業務與財務一體化;嚴格控制成本費用支出,按照成本性態區分變動成本與可變成本,準確預計可變成本中的能耗指標,同時結合市場情況對價格指標進行預計,并積極參與到與上游燃料供應商價格談判中,進而形成精準的可變成本預測;結合收入結構、成本結構,形成不同邊界條件下的數據模型,綜合考慮電量銷售策略及結構、輔助調頻結算費用、成本結構、機組設備狀態等因素,制定適合企業自身的發電策略,達到經濟效益的最優化組合,為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3.2.1 建立和健全組織機構
要積極參與前端業務環節,與前端業務部門形成跨部門的專業小組,專業小組成員應了解發電曲線及設備情況、營銷管理、財務知識、成本結構等相關知識,定期或不定期進行交流,提升業務、財務的融合度,促進業務、財務一體化。
3.2.2 提高業務人員素質及人員配置
配備足夠的專業人才對市場情況進行分析、預測、判斷,同時加強對其他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逐步使專業小組人員成長為復合型人才。
3.2.3 提高信息處理水平
了解和掌握各種信息,并從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運用大數據思維整合各類信息,通過系統和數學工具進行更精準的實時負荷預測和電價報價預測、收集競爭對手信息等。例如,將政府機關的電量分配文件、電力交易中心公告、電網系統運行計劃、電網生產月報等關鍵信息進行整合,用于企業的經營分析。
3.2.4 提高經營分析水平
定期、不定期召開經濟活動分析會或專項會議,分析中要做到與戰略、預算對接,反映戰略實施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差距;關注偏差(差異)分析,重點關注顯著不利偏差的形成原因,以便采取糾偏措施;應充分考慮外部環境(宏觀環境、市場環境與行業背景等)及內部環境(自身核心競爭力、優劣勢等)的影響,充分運用波特五力模型、價值鏈模型等工具,從財務結果的增減變化入手,延伸到業務層面尋找動因及驅動因素,具體量化影響金額,并給出相應的糾偏措施。
4 管理會計在中電投珠海橫琴熱電有限公司實踐運用的效果
中電投珠海橫琴熱電有限公司為積極應對電力市場改革,通過建立跨部門的專項工作組模式,集中生產部門、營銷部門、財務部門成員展開討論,在月度的發電合同轉讓、集中競價交易前,根據電力市場情況、燃料供需情況等,綜合考慮電量銷售策略及結構、輔助調頻結算費用、成本結構、機組設備狀態等多方面因素,利用不同邊界條件下的數據模型,對比不同條件下的損益情況,形成各種策略、方案提供給領導層決策,并在事后通過反復演算、驗證決策的正確性,從而推動業務部門改變傳統的“度電必爭”策略,從業務、財務一體化角度參與制定市場營銷策略及方案,向市場和管理要效益。這種模式得到了中電投珠海橫琴熱電有限公司及上級公司的認可,在實踐操作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5 結語
財務會計職能由基礎的核算職能逐步轉變為管理職能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財務會計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的經濟形態不斷更新。只有順應經濟環境變化,不斷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將財務會計工作不斷向業務前端延伸,發揮管理會計的職能,促進業務、財務一體化。這樣既能逐步提高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拓寬職業通道,提升市場競爭力,也能促進企業的經營發展,為企業實現持續、穩定的可持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廣東電力市場2018年年度報告[EB/OL].https://pm.gd.csg.cn/views/page/xwzxCon-t-10447.html,2019-02-01.
[2]呂婷.電改背景下廣東電網戰略管控指標庫優化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7.
[3]中華會計網校.管理會計之——經營分析[EB/OL].http://jxjyxuexi.chinaacc.com/CourseWare/0/10651/36-05/,2018-01-05.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