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應對時代的需求和未來的發展,許多國家提倡以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為關鍵的核心素養,這對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能力至關重要,如今核心素養已逐漸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熱門話題,能夠有效指導和引導學校教學中的學科課程教學,核心素養的實現也需要每個學科的獨特教育功能和對學科本質的探索,因此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尤為重要。
關鍵詞: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應用
一、 引言
“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泛,核心素養提出后,教育目標更加明確,可以培養學生具備核心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使他們能夠成功融入未來社會,促進社會發展,同時能夠滿足個人的自我要求。核心素養將立德樹人視為教育的基本任務,它不僅包括學校、社會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還包括培養學生個性、創造力以及適應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傳統的教育以知識本位——應試教育為主,從小學到大學,考試成了選拔人才的唯一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基本采用了知識灌輸的方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因此很容易失去靈活性,失去教育本身的目的。
我國對學生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能夠讓學生全面發展也是各國制定核心素養的基本準則,它需要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其中包括學習能力、觀察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表達能力和適應能力的素養,與學生的自我發展和實現自身價值觀和社會價值的優勢有關,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需要許多文化素養來應對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每個人都需要的普通文化素養,核心素養是一門跨學科的素養,強調所有學科的發展。
二、 核心素養與學科課程的關系
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每一門學科都可以將核心素養運用到學科中,并且核心素養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核心素養不僅僅重視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多方面的人才。
(一) 學科課程的載體功能
核心素養需要落實到特定的載體上,中小學課程標準的研制需要弄清楚核心素養與學科課程的關系,傳統的課程設計主要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課程設計大多止于學科知識,課程設計的核心問題在于如何把相關學科知識內容加以組織,事實上,學科課程只局限于學科領域,沒有關注更上位的統領性素養。
(二) 學科核心素養的橋梁作用
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是核心素養轉化為內容標準的思路,在這種思路中,學科核心素養在其中起著橋梁的作用,所謂學科核心素養是指通過學習某學科的知識與技能、思想與方法而習得的重要觀念、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學科素養課程設計已經成為國際學科教育的主流,學科課程目標、學科素養是集學科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為一體的,并且也是相互依賴的,發揮各個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發現本科目的魅力,以便實現核心素養的最終目標。
三、 如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在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中,課堂教學是其落地的重要渠道和主要支點,對于目前國內各學校教育形式的現狀,仍存在諸多需要改進的內容,對此提出合理的建議能夠幫助廣大學校以及教師反思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有效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進度
教師要想完成有效教學首先是應該保證學校規定的課時量,以使教學內容有足夠空間能夠被更加科學合理地展開,目前,國內多數學校均采用“填鴨式”的教育,學生每天付出絕大多數時間用以消化所學內容,這完全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在保證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情況下,也要重視學生有效參與實際操作類的教學活動。
(二) 增強校本研究的實效性
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很多科目都是具有聯系的,學??梢蚤_放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以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并且教師要“以學論教”,即以學生為主體,研究學生現階段的認知情況、學生是否存在某些困惑及疑惑,提高教師理解學生的能力。在校本研究過程中,可聘請該領域的專家學者,對重要內容進行講解,給予教師面對面的指導、培訓。其次,教師要意識到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做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活動,必要時可大膽地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重組和發揮。
(三) 創設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環境。
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對學生思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要營造一種促進師生有效互動的良好氛圍,不僅允許而且要鼓勵存在辯論、質疑、模擬、案例、實踐的課堂,讓學生的思維更多維度的發展,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地改進教學問題設計,通過有效問答,促進學生語言與思維的雙重發展,同時要進一步增強課堂調控能力,善于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與多向互動。
(四) 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教師需要在上課期間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并且給予學生主動思考、獨立思考、主動提問、主動質疑的時間和空間,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積極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反饋,提供有針對性的方法指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要讓學生樂于分享、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對教師、同學的觀點給予合理質疑,這樣可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 總結
核心素養理論是當前整個世界教育行業的共同趨勢,其主要包括科學素養、文化素養、道德素養三個方面的內容,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成為統一的整體。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學生能具有終身學習的素養,具備接受挑戰的勇氣和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尤為重要,社會對人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雖然世界各國對核心素養體系的研究均付出極大努力,但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核心素養在學校課堂教學上的應用,核心素養可以使學校培養出全面發展的未來人才,可以使學生很順利地融入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所以要確保核心素養教學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位學生身上,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育中獲得面對問題的應變能力,使每一個學生在核心素質培養中受益終身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和學新.學科課程理論形態的確立——要素主義課程述評[J].西北師大學報,2001(6).
[2]石鷗.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價值[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
[3]褚宏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J].教育,2016,34(1):12-15.
作者簡介:
王曉婷,遼寧省沈陽市,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