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一堂精彩數學課的導入是教師必須重視的環節,它考驗教師的智慧、用心以及與時俱進的意識。一個用心設計的導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具體案例探究導入的趣味性、挑戰性、操作性、生活熱點性,以及復習課的導入設計,旨在通過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成就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課堂導入;問題情境;數學
一出好戲,開頭很重要;一節好課,導入很重要。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課堂導入,會讓后續的教學順利開展,同時興趣能激發學生的課堂效率。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有趣。”如何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容,設計課堂導入值得我們研究與嘗試。本文呈現關于一些課堂導入的情境案例與思考,與大家交流。
一、 豐富導入的趣味性
案例一:“線段、射線和直線”引入
猜一猜:答案打一數學名詞。
我們今天會學什么知識呢?答案就在盒子里哦!
答案:________________
思考:初一的學生對于好玩,有趣的事物很感興趣,而猜謎這個形式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更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內驅力,并且謎語內容的設置也符合線段,射線,直線的特征:線段2個端點,射線有1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
二、 提升導入的挑戰性
案例二:“合并同類項”引入
已知多項式:3x2-x+x2-4x2+3x+1
小組競賽:老師報出x的值,看看哪個同學最快說出多項式的值,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學有機會分享經驗。
思考:小組之間的競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當發現同伴算的又快又好的時候,自身的求知欲望被激發,主動學習的意識得到發展。發現方法的學生有了分享展示的機會,能讓他享受到思考的快樂以及被認可的歡欣。
三、 設計導入的操作性
案例三:“操作與思考”可以作為該課的引入活動,目的是直接引入課題
在紙上畫一個圓,上、下移動直尺,并思考下列問題:
(1) 在移動的過程中觀察直線上的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2) 探討哪些因素會影響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案例四:矩形性質的探究
類比平行四邊形,動手操作,利用量角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探索發現矩形可能具有的性質,并把探究的結論寫下來。
案例五:軸對稱圖形
借助手指,用對稱涂鴉來畫一些軸對稱圖形(對稱涂鴉是健腦操中的動作,左右手同時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
用雙手擺出成軸對稱的2個圖形,動動手指,找找對稱點。
思考:在小學的時候,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會識別軸對稱圖形,掌握找對稱軸的基本技能。初中的學習是進一步發現軸對稱圖形的相關性質,并能靈活應用。因為學習了健腦操,而且正好有對稱涂鴉這個動作,我就將它設計到課程導入中,通過這一動作,不僅能整合孩子們的左右腦,而且能更好掌握軸對稱圖形以及軸對稱的相關知識。
思考:幾何的學習過程中,會有很多結論的發現。但有時候因為進度原因,有些老師往往喜歡給出結論,然后大量練習來鞏固所學,殊不知這樣會大大限制學生能力的發展。我們應該設計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導入,讓學生通過回顧已學知識的研究方法,用類比思想通過自主觀察,猜想,實踐操作,驗證,交流等基本數學學習活動,經歷新知識的產生過程。從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建構知識體系,發展數學能力。
四、 導入情境生活化,熱點化
案例六:認識不等式,環保熱點問題
視頻播放一段沙塵滿天飛的惡劣天氣畫面后,幻燈片依次打出:
背景1: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
(1) 設某種可入肺顆粒物的直徑為a微米,怎樣用數學語言表示a與2.5之間的關系?
背景2:PM2.5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汽車尾氣。據統計一輛汽車一年排出的有害廢氣量超過自身重量的3倍。
(2) 設一輛汽車一年排放的有害廢氣量為m千克,汽車重為n千克,怎樣表示m與n之間的關系?
背景3:汽車在低速或超速下行駛,排出的有害廢氣會大于正常行駛的車輛。高速公路上的限低速標志,表示汽車在該路段行駛的速度不得低于60 km/h。
(3) 若用v(km/h)表示汽車的速度,怎樣表示v與60之間的關系?
背景4:PM2.5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的重要指標,據測算,PM2.5日均值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級別為一級。
(4) 若用x(微克/立方米)表示空氣質量一級時PM2.5的日均值,怎樣表示x與35之間的關系?
思考:通過上述導入中的4個問題,學生能列出不等式,通過歸納發現不等式的定義,同時PM2.5的問題,能讓孩子關注當下,感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激起了學生的責任心,喚醒了學生環保意識,調動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案例七:等可能性
2015年最火爆的綜藝節目是《中國好聲音》,在《等可能性》這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引入:導師考核,通過抽簽,倆倆PK,梓童抽簽:
(1) 梓童一定會抽到李安嗎?為什么?(隨機事件)
(2) 梓童抽簽后可能會有幾種結果?哪幾種?
(3) 梓童選擇好一個信封后會出現幾種結果?(結果有且只有一個)
(4) 這些結果的出現是等可能的嗎?為什么?(機會均等)
思考:我們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學習材料,應該是與時俱進,聚焦當下的生活數學,而不是脫離生活實際的純粹數學。導入越接地氣,越精細打磨,呈現出的課堂效果越好。
五、 復習課的導入
(一) 思維導圖
案例八:在復習第二章《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我繪制了整章的思維導圖,從2個基本概念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到基本圖形線段,角,特殊三角形的軸對稱性,利用思維導圖的優勢,清晰明了地進行概念梳理,學生反饋這樣復習條理清楚,并對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掌握更全面。
(二) 開放性導入
案例九:復習二次函數的基本知識
請學生畫出函數y=x2+4x-5的圖像,根據函數圖像盡可能多地寫出與此相關的結論。看一看誰寫得多,寫得全。
學生的精彩呈現:
1. 將一般形式轉化為頂點式,交點式。
2. 對稱軸,頂點坐標,最值,開口方向,增減性,與x軸的交點坐標,與y軸的交點坐標。
3. 配方法,頂點坐標公式。
思考:這樣的導入設計,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寫出結論,通過回憶二次函數的基礎知識,各層次的學生都能說出三五點內容,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總結,無意中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小組分享中,我們看到了合作交流,看到了思考傾聽,這樣的活動設計不僅僅能復習知識,同時也發展學生的探究意識,提升合作能力。學生的精彩呈現,積極參與,才是我們理想的復習課堂。
課堂導入的設計體現著教師的一種教學智慧以及用心鉆研的程度,這種智慧與用心對于學生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多積累,多實踐,多總結,多反思,讓導入成為一節精彩數學課的開始。
參考文獻:
[1]杜育林.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實踐與反思[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旬,2013(12):19.
[2]酈興江.精品源于思考 智慧成就高效[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旬,2013(6):61.
作者簡介:
葛晏琳,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