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角,具有“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學習的積極性、傳授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學習條件,引導學生和教材對話,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把教材的知識內化成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習慣培養;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09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84
眾所周知,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教學活動要體現“生本思想”,但是,在實際的中小學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弊端:大部分教師還是“滿堂灌”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被動的聽,然后對知識死記硬背。教師只管考試成績,唯“分數”論,不管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因而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發揮出來,更沒有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也不注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下面就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談談本人的幾點做法。
一節成功的課,不在于教師口若懸河的講解,而在于學生能夠主動去理解、去探究。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最深的是教師要善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對數學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數學學習成為學生自覺的追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采用猜謎、聽故事、辯論、競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例如,在教學“有余數除法”時,上課一開始,我就在磁性黑板上貼出6只可愛的小鹿吸引學生。接著要求學生從左到右反復地數這6只小鹿。只要學生報出數到幾,我馬上就能說出是數到了第幾只小鹿,如學生報“9”,我馬上說出數到了第3只小鹿。學生每次報數,我次次猜中,學生非常驚奇,探求其中奧秘的欲望油然而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教學事半功倍。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占主要成分,一切活動都是從動手操作開始的,在操作的過程中,會不斷思考問題,變形象思維為簡單的抽象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設計能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教學環節,組織學生分組操作,盡量能讓全體學生都有參與操作的機會,培養他們主動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的習慣,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水平。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棱的認識”這一課時,充分利用學具和學生一起動手操作,拼搭長方體和正方體。拼搭好后,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在拆除圖形時要求學生找出小秘密,學生很快發現了長方體的三組棱長短不一,每組4條棱的長短相等,正方體的所有棱長都相等。通過操作,使長方體和正方體棱的特征這個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在想想、擺擺、講講的過程中,學生很輕松地找到了規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皮亞杰指出:“知識來源于行動,學生只有通過自主的認識行動,才能獲取新的知識。”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主動探究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秉承“先學后教”理念,引導自讀、自思、自講、自做,學生能自己學懂的教師一定不能講,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能再講;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精講;通過學生練習能獲取的知識,教師也不能講。教師要通過大量自主活動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廣闊性、深刻性、創造性和科學性,使他們學會思維方法。例如,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教師問,“除了口訣記憶之外,你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記住9的乘法算式的積呢?”這時大家好奇心頓起,通過小組觀察、討論、探究,學生想出了好多辦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并提出:“后一句口訣的積都比前一句大9;9乘以幾就比幾十少幾;積十位上的數字和個位上的數字之和都等于9。”這樣一來,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要學”“要探究”的內驅動力,教師再順勢引導,就提高了教學實效。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學中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教材、敢于質疑教師、大膽提出問題,和同學一起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還培養了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的精神,提升了學生能夠提出問題的學習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教師要把獲取知識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學習,自主發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的積極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更多地提供給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自由度”,使學生的智力潛能得以充分發揮,真正駕馭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曉丹.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力的88個細節[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2]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李世雄(1967.2— ),男,回族,甘肅天水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