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玖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通過課堂知識的傳授來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建立信息技術應用意識,還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有效訓練來幫助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不同層面的培養來獲得知識、能力、意識的全面進步和提升。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9-120-1
信息技術是當今社會每一位學生都需要具備的一項知識技能與手段,因此,教師應經過教學總結和凝練,歸納出如何引導學生通過知識學習形成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其中,學生需要通過知識的學習建立信息意識,并通過海量的網絡信息進行篩選和信息判斷,進而從中選出自己需要的重要信息;教師還需要通過計算思維的訓練來培養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征集資料、建立運算模型、組織數據、完成計算,進而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得出需要的計算結果;學生還可以通過數字化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來高效運用信息技術資源,創造性解決問題、突破信息技術難點,進而適應學習過程中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在數字化環境中逐步建立創新能力;最后,教師還需要通過信息社會責任的培養來幫助學生承擔信息社會責任,養成“不造謠、不傳謠”的良好信息責任意識。
一、信息意識的培育
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所謂信息意識,其實就是學生對于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斷能力。在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發現依托于互聯網,信息技術信息頗為豐富:隨便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一個關鍵詞,就會出現成千上萬條相關信息。因此,如何從眾多信息中篩選出有效的信息就成為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獲取信息的過程與方法》這部分知識時,筆者首先應通過課本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信息來源的一般分類,并幫助學生根據問題確定信息需求、選擇信息來源,進而有效組織信息獲取的途徑和方法。同時,筆者還應通過互聯網資源的運用來訓練學生信息獲取的能力,并鼓勵學生分析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和原因,進而引導學生根據實際信息的數量、質量、形式和時效等條件來篩選信息、整合信息。最終,學生不僅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掌握了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和實際意義,也在信息查找和整合過程中建立、提升了自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計算思維的培養
計算思維其實就是“個體在運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方法形成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可見,計算思維就是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使用來完善人腦無法及時處理和解決的數據,進而高效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完善數據模型的建立和有效數據的獲取。
例如,在學習《算法的程序實現》這一章節知識時,筆者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計算思維,就通過課本知識的詳細講解來深化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講解解析法、窮舉法、遞歸法解決問題時,筆者從數學知識角度入手,幫助學生詳細分析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算過程,并幫助學生建立計算遷移思維;在學習查找數據、數據整理知識時,筆者又為學生講解了信息技術當中的運算方法,使學生更明白、更清晰地建立信息技術計算思維。最終,學生經過知識學習不僅掌握了知識,也完善了相關的信息技術素養。
三、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數字化學習需要學生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來進行信息與知識的分析與評估,并選取最為合適的數字化信息資源與工具來進行信息處理,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應用信息技術工具。同時,教師需要在信息技術教學實施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字化學習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來處理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這一章節知識時,筆者為了強化學生的數字化信息處理能力,通過多媒體作品制作的講解來幫助學生認識多媒體作品制作的手段和操作過程;接著,筆者又引導學生在數字化的操作過程中嘗試自主創新,并看看是否能夠借助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操作手段碰撞出新穎的創作火花。最終,學生經過frontpage、dreamweaver等數字化操作工具的使用掌握了多媒體作品的制作方法,又通過自主思考和小組合作學習的進行突破了知識瓶頸、完成了知識的創新應用。
四、信息社會責任的培養
俗話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當學生經過信息技術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后,教師就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引導來逐步完善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與能力。
例如,在學習《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這部分知識時,筆者首先針對網絡上不文明的行為進行了講解,并針對其違反的法律法規、對于道德規范的破壞請學生在班級中進行思考和討論,進而引導學生說出結論。同時,筆者還對學生進行引導,并鼓勵學生說出如果是自己,在面對不文明的網絡行為時應該怎么做?學生表示應做到不傳謠、不造謠,并表示每一個人都應該使用道德與法律的準繩來要求自己,不要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同時還應該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見,學生通過知識學習不僅具備了信息技術知識,也逐步完善了信息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健全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并在知識學習與應用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其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從信息意識的建立、計算思維的形成、數學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的養成和信息社會責任的提升等層面實現全面進步和提升。筆者相信,在教師的教學培養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學生一定會成為知識完善、能力優秀、素養健全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徐海珍.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通訊世界,2017(24).
[2]陳燕玲.面向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評價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