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
中圖分類號: 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4-151-02
摘 要 不論是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還是文化建設,共青團都有著其它經濟組織和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核電產業的變化和業務發展的需要,核電企業積極與市場接軌,改變原有的固有發展模式和形式,創新專業化體制,這就迫切要求共青團組織以變應變,主動適應企業改革工作,在改革中尋求新的發展。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在核電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青年工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新形勢 核電 青年工作
中國經濟的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不斷增長,能源“十三五”規劃將能源需求目標調高到50億噸標煤。我國已經步入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著力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清潔能源產業正在步入穩定增長期。目前核電裝機只約占我國電力總裝機的2.13%,比例很小。能源需求與核電發展現狀的差距,加上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壓力,給我國核電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更好的適應業務發展要求,中核集團在秦山地區實施了核電專業化運營改革,企業青年工作在專業化改革的過程中遇到了團組織體系拆分、團員隊伍調整、團組織吸引力下降等一系列的困難與挑戰,但同時,這也為企業青年工作創造了越來越廣的活動空間,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團組織發揮作用。
青年人具有思想活躍,開拓創新的特性,這些都是團組織發展的有利方面和發展契機。因此在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的前提下,團組織履行教育青年、服務青年的工作職能,不論是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還是文化建設,共青團都有著其他組織和部門的不可替代性,這就迫切要求共青團組織以變應變,主動適應企業改革工作,找準企業青年工作的切入點,及時調整企業團工作思路,在適應中求轉變,在轉變中求發展,才能使團的工作真正成為促進企業在核電發展的新形勢下穩步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進而開創企業團工作的新局面。
一、核電發展新形勢下企業面臨的新局面
(一)企業所處社會環境發生變化
社會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組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個體之間交流的方式從原來的直接交流,到遠程點對點交流,再到虛擬放射性交流,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容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假如單純依靠直接交流或者書面媒體、視頻媒體的方式,共青團組織工作的受眾和影響面將有很大的局限性。
青年員工在市場經濟的社會中,不可逃避的受到效率和利益引導,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呈現多角度發展,革命傳統主義教育與共產主義理想教育的方式在引導員工奉獻企業為公司建設方面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視,但是更多的需要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相結合,充分了解員工日益變化的個人需求,能為青年員工制定可持續發展的職位上升雙通道。
(二)青年員工自身條件發生變化
公司現有青年員工多數出生于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在改革開放中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社會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成長的環境相對更加優越,而且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和培訓,知識結構更加規范化、理論化,個人對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解也無法與固有的企業文化相契合。
相對而言,青年員工的思維更加活躍,如果沒有家庭責任的負擔,他們將更加容易被融入到特定的團隊中。由于其可塑性和不穩定性,也極易產生挫折感,出現“職業迷?!?,如果沒有積極有效的進行疏導,將更加容易滋生規避情緒。
二、企業青年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一)共青團組織和青年員工之間的供求不平衡
與實現個人價值和適應核電新形勢下的競爭壓力相聯系,青年員工渴求知識、渴望成才,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學習的自覺性空前提高。他們希望團組織傾聽他們的訴求和心聲,為他們提供具體而實際的幫助。企業共青團組織受管理模式影響及資源、手段的局限,在日常開展的青工思想教育和主題實踐活動中,容易出現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參與局限性等問題,容易缺乏對青年員工的吸引力。在服務青年成才和維護青工利益方面,團組織又因資金問題、政策影響、活動載體和陣地缺乏而作用發揮較小。
(二)企業青年工作的職能與現有資源的矛盾。
團的職能覆蓋了青年的生活、工作、學習及成長、成才等諸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團的職能并未得到充分體現,團的工作機制往往存在“彈性有余”,而“剛性不足”。
目前公司35周歲以下青年員工約1900人,占員工總人數的48%。很多青年團干部除了本職作外身兼數職,另外還涉及到崗位晉升、職稱評定、外出培訓等,沒有時間和機會深入基層,遇到具體問題和困難感到束手無策和力不從心,無法適應新的形勢。另外改革融合后新團隊的文化差異也會不同程度影響了團干部工作熱情。
三、做好企業青年工作需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通過既有企業文化的融入與艱苦創業的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加強青年員工企業文化教育
中核集團歷經數十載的歷程已經形成了相對比較完整的企業文化體系,對于青年員工而言,仍然需要更多地學習傳統企業文化的來源和演變過程,以增強對核事業文化的理解。企業需要員工保持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從而時刻激勵自我進行創新和進步。
從學生轉換為企業員工的過程,是青年員工社會角色一個重大轉變,面臨著人生觀、價值觀的整合和重建,這一時期,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影響將是至關重要的。青年員工的企業文化建設是整體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座談會、在線問卷調查等方式可以及時了解青年員工思想動態,對企業文化體系的建設余創新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堅持團工作主體策略,積極開發新的宣傳媒介
團組織要始終圍繞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團的十八大精神,持續保持和增強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堅持政治建團、思想立團、固本興團、改革強團、從嚴治團,同時繼續充分挖掘工作定位,緊扣企業工作主題開展品牌活動,堅持“杰出青年評比”,“青工崗位能手”等青年品牌工作,凝聚團員青年,尋求各方支持,在緊密服務企業中心工作的實踐中建立青年工作品牌效應。
在宣傳媒介上,傳統媒介仍然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但是員工之間交流的方式逐漸向網絡化,快速化的方向發展,團工作信息的傳播方式要多方面運用新的傳播媒介。充分發揮網絡載體的優勢,積極開發新的媒介并結合媒介特點組合使用,利用公眾號、線上活動等新媒體介質,開展“線上團課”、微視頻、快閃活動,發揮線上線下聯動作用,使團工作的信息輻射覆蓋面更加廣泛,更加具有影響力和親和力。
(三)創新基層團工作方式 拓寬團干發展空間
共青團組織必須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大膽創新,否則就很難打開帶動全員參與的局面。對與團內一部分的工作可以委托基層團組織承辦,團委重點做好主題策劃、協調指導工作,為基層團組織開展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和提供有效的服務。這種方式,不僅合理配置了團系統的資源,而且為基層團組織提供發揮各自優勢的鍛煉機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達到組織效益和活動效果的雙贏。
目前企業中的團干部大多是兼職狀態。兼職團干部工作性質交叉、工作量大、任務重,因此必須選拔那些事業心強、知識面廣、綜合能力強、高度責任心、熱愛團的工作,勇于創新的團員青年來擔任。團組織要重視對團干部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積極建立企業內部的崗位晉升機制建立起有效的渠道,這樣有利于企業團干部素質結構優化和提高,也為今后團干的交流、提拔或轉崗使用提供廣闊的空間。
四、結語
新形勢下的青年工作要取得實效,取得成績,唯服務企業之路可走,新體制下的青年工作要贏得青年,贏得工作,唯服務之路可走。
不忘初心跟黨走,青春奮斗新時代。筆者認為,青年工作雖然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但只要我們用辯證的思維看問題,就可以找到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企業共青團組織只要善于運用改革發展帶來的新契機,以創新的精神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延伸青工領域,就一定能夠在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服務企業中心工作的實踐中建功立業,奏響青春事業新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