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杰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物理課與生活的聯系更加密切,充分挖掘鄉土資源,對物理課堂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充分、合理地利用鄉土資源,物理教師就要有創新的課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鄉土資源的情境性、實效性、情感性來整合物理課堂教學,并將其轉化為教學實效。
【關鍵詞】鄉土資源;農村初中;物理教學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教育只有回歸生活,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使其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物理能力。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初中物理課堂與生產生活的聯系更加密切,鄉土資源在農村學校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充分挖掘鄉土資源,對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要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鄉土資源,并將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呢?筆者結合的教學實際,談談幾點看法。
一、鄉土資源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大多數農村學校在辦學條件等方面遠遠要落后于城市學校,從教學資源的硬件設施,到學習的信息傳遞,無一不是簡單陳舊、貧乏單一。于是,在農村物理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形成了一種潛意識,直接影響了農村物理教學的質量。
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洗禮,廣大農村物理教師應該重新審視課堂,努力探索,認真觀察身邊的事與物,善于發現,并創造性地進行資源再重組應用。其實,本地的鄉土資源,是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取之不盡的教學資源,它在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貼近生活
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內容大多來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物理課堂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既取之于生活,又用之于生話,彰顯物理學科生活化特點,遵循生活化教學原則,培養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認識到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
(二)有利于豐富課程資源
農村初中存在著教學資源缺乏的困擾。充分利用鄉土資源,能夠在學校原有設施等基礎上以不增加任何負擔的方式解決當前的難題,豐富物理教學資源。
(三)有利于培養鄉土情懷
鄉土資源來源于農村當地,來源于學生身邊的人和事,有著不可替代的親切感。利用鄉土資源,讓學生深入了解當地的傳統文化,感受家鄉文化中的獨特魅力,能夠增強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鄉土資源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增強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自豪感。
(四)有利于降低教育成本
鄉土資源是可以重生的資源,是最省錢的資源,同時也是最自然、最原始的資源,這些資源十分豐富易得,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因此,充分利用地方資源,能降低學習成本,減輕學校和家庭的負擔。
(五)有利于形成教學特色
教師充分、合理地利用鄉土資源,除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有利于形成與眾不同的教學特色。
二、鄉土資源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利用
物理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農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出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特點,這樣學生才能通過所看所感所思去體會物理,學習物理。鄉土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要恰到好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其獨特的教育功效。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在不同的課堂中創設不同的情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筆者在教學“聲音的特性”這一節課時,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聽窗外的鳥叫聲、青蛙叫聲、風聲、樹葉嘩嘩聲,然后在學生享受這大自然美妙的交響樂時,請學生判斷出這些不同的聲音,從而引入了“音色”的教學環節。在講到“機械運動”時,請學生遠眺巍巍的大明山,然后提出問題:“大明山在運動嗎?”在學生討論后對學生解釋:“其實大明山正在運動呢。”在學生一片嘩然聲中,引出了“參照物”概念。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提取學生熟悉的鄉土事物創設物理教學情境,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有效結合,并拉近學生與物理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1]。
(二)提高教學實效,增強學生記憶
鄉土資源來自本地區,俗話說:“撒謊瞞不了家鄉人。”因此,學生十分樂于接受物理教學中出現的生活事物。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這些寶貴資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感受來進行課堂教學。農村學生經常在家做家務活,對大自然的接觸也是十分多,有著較多的生產生活經驗。為此,在物理教學中讓學生的經驗再現,不但是對學生經驗的認可,而且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因為這樣的生活經驗很有說服力,而且學生感到很親切。比如在講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多種聲音,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能夠迅速列舉出溪水、黃牛、鳥兒的聲音,并踴躍參與到課堂當中,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習“蒸發和沸騰”這一物理現象時,可以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場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理解了蒸發和沸騰現象,并根據教師所講述的蒸發與沸騰中的物理變化原理,說出“響水不開,開水不響”的原因。
第二,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一些事物來進行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聲音的發聲”時,讓學生利用課前到田間地頭摘到的樹葉、小草來吹奏音樂;在教學“杠桿”這一物理原理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鐵鍬、撬棍等工具是如何利用杠桿原理進行運用的,并根據杠桿原理的力矩必須相等這一知識點,讓學生畫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進一步判斷哪些農業生產工具是費力杠桿,哪些農業生產工具是省力杠桿;在教學“彈力”時,請學生在課前動手制作彈弓、弓箭,上課時請他們展示,進行動作示范,并說出影響彈力大小的因素;在講到“沸騰”時,就舉例家鄉美味“榨粉”的制作過程中要讓粉嫩滑可口,如何利用水沸騰時溫度不變來控制的方法……
(三)發揮情感功能,點燃學習動力
成功的物理教學可以幫助初中生提升物理知識認知,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并作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觸及學生的情感,可以產生極好的教育效果。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將鄉土之情融入到教學當中,可以觸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
三、結束語
鄉土課程資源十分豐富,它無處不在,無奇不有,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民族文化,無論是田野大地還是深山美景,都可以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教學的資源。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農村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立足于當地的鄉土文化,才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教學資源,豐富物理課堂教學內容。農村初中物理教師只要勤于思考,善于觀察,勇于創新,充分合理地利用鄉土資源,定能為農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開辟一片燦爛的晴空。
【參考文獻】
[1]江丁國.農村初中物理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8(06):120,122.
[2]宋榮玲.優化農村初中物理實驗及教學實踐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