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嬪
【摘要】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之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不斷在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上推陳出新。文章主要通過對三個方面的具體探究來分析如何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現創新教育,以期能夠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育;開展策略
一、引言
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主要體現出素質教育的具體教學理念,要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思維創新,并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和創造活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教學方式的引導下,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一種良好的創新性思維發展模范,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調動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并大膽對現有的觀點與理論知識內容進行質疑,以打破傳統教學形式下的思維束縛,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進一步認識。
二、為創新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活動需要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才能實現,良好學習氛圍的建設,能夠更好地將學生的創新和創造性能力激發出來。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當前的語文學習狀況以及課本知識的相關內容,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身的創新意識與質疑精神,促進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發展。
首先,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一些有趣的創新活動,并在此過程中提出對于不同活動內容的看法和觀點,使得學生的自主性與主體性能夠最大限度地顯現出來。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實際行為以及背后所體現出來的心理狀況進行關注,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教師還要將自身的教學地位擺正,將自己看作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以一顆平等的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并在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發現不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僅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側重點不同,學生對于每一科目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單一地讓學生進行盲目的權威學習和崇拜,而是要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1]。
其次,為了能夠更好地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教師要運用微笑課堂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用溫柔的語氣、期待的目光、關注的傾聽等來建立起與學生之間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并使得學生能夠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和鼓勵能夠使得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心理狀態得到有效增強,繼而營造出一種有利于創新性發展的精神環境。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微笑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在更加輕松的氛圍中得到更好的創新性體驗[2]。
三、創新教育要從完善小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入手
現有的相關資料研究表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與其個性化人格特色具有不可分割的重要聯系。因此,教師要想有效地開展相關的創新性教育活動,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以及創新思維的基礎上,完善學生的人格和品行,更好地促進其全面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尤其注意對學生身上體現出的部分阻礙因素進行糾正。例如,部分學生從小就接受了較為嚴格的行為和品德教育,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較為刻板,過于重視學習結果,學習過程中的靈活性不強,導致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這類學生雖然在課堂和考試中的表現較為出色,但是在創新性實踐活動中不能發揮出其優勢。因此,教師要更加注意對學生現有的人格和個性進行完善,不斷尋找其身上的缺陷并加以改正,使其逐漸趨于完美。在完善學生個性以及品格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優秀故事,此類故事多是歌頌主人公的優秀品格以及高尚情操。教師可以對此類文章進行重點教學,使得學生在道德心理方面產生共鳴,對學生人格品質的塑造將產生積極的影響。除此之外,教師要特別注意發揮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促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3]。
四、激發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探索精神,培養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相關語文知識內容進行深化探索,并在探索過程中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創新能力,使創新逐漸成為學生的習慣和能力。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的差異進行體會,但是學生也會表現出一些共同的特性。因此,教師在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性探究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可以按照學習成績劃分,也可以按照學習興趣自由組合,讓學生在不同的小組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點。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與同伴的交流與溝通,逐漸提高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與合作能力,從而在思想碰撞中激發起創新意識。
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活動場景以及具體的任務和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性精神。實踐活動可以在課堂中進行,也可以在課下進行。例如,可以讓學生對一兩句話進行擴寫,或者對課文進行續寫,或者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活動等。也可以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內容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4]。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對學生進行創新性教育以及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增強思維活躍性,使得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及想象力都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桑曉燕.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7(12).
[2]葉愛洋.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才智,2016(06):44.
[3]李成菊.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中外交流,2016(33):00253.
[4]饒德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J].速讀旬刊,2016(09):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