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時代,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本文以混合式教學為例,首先介紹了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并根據目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討論了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 ? 混合式教學 ? 口語 ? 課堂
近年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對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而言,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口語教學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同時克服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全新的途徑。
一、混合式教學的內涵
(一)兩個主體
混合式教學強調個體通過學習的過程獲得認知上的發展,重視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結合自身經驗,豐富對概念和知識的理解,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地位有了顯著的變化,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而是變成了信息加工的主體。與此同時,教師也開始轉變角色,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換言之,混合式教學模糊了教師與學生的界限,并且打破了常規的“一言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由教師主導課堂教學,真正實現了雙贏。信息化背景下,教師需要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創設和營造輕松的課堂環境,同時利用網絡對學生課外學習以及線上學習進行監督和管理,完成反饋和評價工作。
(二)自我實現
混合式教學尊重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成長特點,將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相信學生能夠通過體驗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質,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性質和意義。需要說明的是,混合式教學注重激發學生的潛能,從心理角度出發,鼓勵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如果說,學生通過學習能夠認識并且發揮自身價值,那么混合式教學就是實現這一過程的最佳途徑,比如優質的教學資源、靈活的學習時間以及多樣的網絡平臺,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選擇,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和安排學習內容和時間。另外,先進的教學平臺能夠將教和學有機地融合,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掌握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情況,同時合理制定教學計劃,而且師生可以在線互動,加強了溝通和交流,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
(三)深度學習
與傳統的機械學習不同,混合式教學更加重視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旨在讓學生充分理解基礎知識后,能夠發散思維,對知識進行引申和加工。另外,學生在接觸新知識和內容時,要敢于質疑和批判,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進行分析和整合,從而實現融會貫通,并且能夠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混合式教學包含質疑精神、創造思維以及反省意識等內容,圍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展開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同時輔助一些小組活動或者是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能夠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同時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不再一味地接受知識,而是學會分辨知識并且對它們進行歸類。更為重要的是,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為學生步入社會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
(一)觀念方法落后
目前,很多大學的口語教學觀念和方法都比較落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對口語教學不夠重視,與學生沒有互動,而且只是灌輸書本的知識,或者是讓學生背一些語法和單詞,并不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在考試過程中只是與學生進行簡單的對話,無法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可以說,大學英語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應試教育的方法類似,過于注重閱讀、翻譯和寫作方面的內容,雖然一些大學開設了視聽說課程,但是學生在上機學習時,基本上都處于練習聽力的狀態,無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學生自身也沒有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缺乏口語學習的覺悟。
(二)內容環境單一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大學英語口語課程的安排和設置都不合理,內容單一,課時有限,加上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無法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展開教學。一些教師雖然嘗試在課堂中全程使用英語,但是效果不佳,因為學生無法充分理解教學的內容,而且很容易失去興趣,進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另外,教師過于重視一些口語表達的固定句式,并沒有結合實際情況,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語言的內涵。口語教學離不開逼真的對話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忽略了口語交流環境的創設,使得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學生無法敞開心扉表達自己。常見的教學情景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述教材內容,而學生的反應極其冷淡,很少能夠與教師形成有效的互動[1]。
三、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具體應用
(一)拓展課堂形式
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的課堂形式需要不斷進行拓展,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將傳統的課堂與虛擬的課堂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比如在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同時讓英語的學習更加實用。一方面,教師在傳統的課堂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對話,模擬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而且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展開討論,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而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以滬江英語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和安排學習內容,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針對性的學習,這樣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有效地延長了學習的時間,并且鞏固了學習的效果。因為傳統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可能無法充分消化全部的知識,而通過課下在網絡平臺中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不足之處,做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從而有效地提高口語水平。
(二)優化教學方法
英語教師需要根據時代的特點和社會的需求,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全面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建立班級QQ群或者是微信群,在課前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這一過程中如果學生有問題,可以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這樣可以提高預習的效果,而且減少課堂的準備時間,從而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交流時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與教學相關的音頻和視頻,并且讓學生進行模仿和練習,逐漸糾正發音和語速的問題,規范學生的口語表達。尤其是一些發音技巧,比如詞組連讀、重音、爆破以及單詞復數等情況,需要多加注意。教師還可以在課下向學生布置作業,比如讓學生自己錄制一段口語表達的音頻或者是視頻,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是分享一些感悟想法,之后在課堂上播放,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
(三)豐富學習資源
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但是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使用的教材卻比較落后,口語話題與生活的聯系不夠緊密,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帥選出大量的教學資源,那么在進行混合式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集思廣益,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知識,同時提高表達的能力。比如教師在網上下載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英語資源,并且保證資源的真實性和時效性,比如一些時事熱點新聞或者是體育賽事,以最近的亞洲杯為例,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英文報道,并且制成PPT,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教師還可以制作一些微課視頻,讓學生練習短對話、演講等,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營造濃厚的語言和文化環境。教師還可以定期向學生發送英語資源的鏈接,比如短短幾分鐘的視頻或者是音頻,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聽和練習。
(四)完善評價體系
教師在對學生的口語學習進行評價時,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并且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的評價,同時采用不斷完善評價體系,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從而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水平和能力。信息化背景下,學生的資源使用情況、活動的參與程度以及作業的完成質量都能夠形成準確的數據,并且在網絡平臺上以表格和曲線的形式呈現出來,便于教師提出針對性的指導和學生自我進行調整。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組內互評和自評,同時根據期末考試的情況,將平時成績算作40分,期末考試算作60分,整體分析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并且與線上評價相比較,找到學生的不足之處,只有對學生進行準確和客觀的評價,才能更好地進行混合式教學工作[3]。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而混合式教學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熱情,同時科學地設計教學活動,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皓,趙倩.大學英語口語的混合式教學設計[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11):111-112.
[2]韓佳.大學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多模態協同[J].現代交際,2018,(04):4-5+3.
[3]曾一軒.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8,(18):23-25.
(作者簡介:楊立梅,碩士學歷,作者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