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琳
摘 ? ?要: 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關系到他們的語文成績,還深刻地影響他們的文化素養。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教能力的不斷進步,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水平已經得到了提升。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要構建有效的小學作文課堂模式,掌握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和策略,全面培養學生的作文創作意識,幫助他們提高語文成績。本文從作文教學角度出發,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方法和課堂指導模式進行有效分析。
關鍵詞: 小學生 ? ?寫作教學 ? ?應用模式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入手,不斷探究和更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盡可能發揮寫作的個性化和自由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我們要為學生牽引正確明亮的創作道路,給學生構造“豐富多彩”“切實可行”“印象深刻”的語文作文教學課堂。
1.注重寫作的教學方向,鼓勵學生自主創作。
現今農村教學水平不夠高,一些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不夠充分。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太傳統,沒有真正釋放學生的創作天性,寫作訓練不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找到教學問題的關鍵所在,鼓勵學生在創作時盡可能發揮個性化和自由性。在小學生看來,語文學習是幫助他們提高生活意識、認知世界、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在這個感官世界中,語文寫作占有很大比重。教師要做好引導和教學工作,讓學生學會在創作中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掌握認識世界的有效途徑,通過實際和富滿情感的語言充分表達自己。小學生處于情感豐富的年齡階段,好奇心和創作欲望都非常強烈,當他們聽到一個童話故事、看到一個動畫片時,就會在腦中聯想出很多有趣的東西。教師要支持他們“隨即創作”,在生活中隨時捕捉自己的創作靈感,記錄下真實和有趣的事件,通過有效的訓練促進表達技巧的提升。相較于城市小學,農村小學生更容易親近大自然,接受田園文化教育,同時豐富的田園生活可以為他們寫作提供充足的寫作素材,所以教師平時要鼓勵學生積極記錄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感。通過引導學生逐步積累寫作素材,為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
例如,在以往小學語文教學完畢后,一些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可能會直接讓學生完成教材課后的一些練習題,這樣難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果教師可以打破傳統課下作業留置方式,為學生留置一些貼合他們生活實際的實踐活動,如觀察自己爸媽或其他家庭成員的面貌,用文字自主描述,或者要求學生在課下觀察自己家里面的一種花草樹木,用文字進行自主描述等,又或者引導學生記錄下自己某次參與小麥收割、玉米種植等的實際感受與體會等,通過為學生留置這些實踐性比較強的任務,就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邊玩邊記錄的過程中積累寶貴的寫作素材,強化寫作能力。比如,有的小學生可能會記錄下自己某次種小麥的場景,之后如果寫作中涉及種植的場景,可以讓學生調用這部分自己積累的素材。與此同時,使學生切實體會種小麥的辛苦,無形中使他們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艱辛,進而促使他們養成孝順父母的良好品德,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對于他們身心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2.加強寫作的教學力度,提高學生的創作效率。
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傳統寫作教學往往具有應試性,一些學生按照考試的模板創作和構思,使作文失去原本該有的靈魂,教師以應試為根本指引學生學習。以往的教學模式容易阻礙學生的想象空間,雖然短期內能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作用,但不是長久之計。小學階段本就是打好基礎的過程,對學生布置僅限制于考試模板的作文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以長遠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構思、鼓勵學生創作,通過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手法抒發自己的內心獨白,記錄生活中最真實的情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打好語文基礎,從小養成自主構思的良好習慣,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問題,為將來更高級學科的學習做好準備。以往的教學模式容易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致使作文教學失去靈魂。學生容易產生依賴思想,久而久之以一種“被動、消極”的態度對待寫作,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正常發揮。小學生正處于情感豐富的年齡階段,寫作不是為了考試,一味地逃避、敷衍了事,教師應該支持他們內心的表達,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情感在作文創作中抒發出來。需要注意的是,小學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思維比較活躍,常常能夠想出一些成年人難以想到的想法。同理,在寫作過程中,小學生可能會寫出一些非常離奇或不符合常規的事情,此時教師不可制止學生的這種行為,更不可直接指責學生不應該這樣寫,而應該指導學生如何在現有思路上進行改進,這樣才能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例如,在教學《朱德的扁擔》和《司馬光》等有關人物描寫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相應地為學生引入有關人物描寫的寫作教學內容,基于教材上面的現成案例,將整篇文章劃分成若干章節,之后分章節地為學生講解該如何描寫人物,如描寫人物的時候,可以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先對人物的整體外形進行描述,之后對其臉部等細節部位的一些特征進行描述等。然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按照教材上面的人物描寫方式,以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等為對象,嘗試對爸媽進行描述,借此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所學寫作技巧和方法等的理解與認識,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考慮到小學生年紀比較小,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與認知能力不足,所以可能不喜歡閱讀大篇文字,此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生動、形象的一些圖片或視頻,借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此外,小學作文重在表達。只要學生“敢想、敢說、敢寫”,就能創作出優秀作文。我們應該適當“鼓勵、支持、引導”學生的寫作思路,有效幫助學生找到創作靈感,既要讓他們“暢所欲言”,又要保證他們情感的正確表達。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生活意識和學習態度,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發揮與年齡相適應的寫作能力。
3.引入寫作的教學實例,豐富學生的創作思維。
當學生有了實際的創作思路,就能夠通過自己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創作出優美的作文。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創作習慣,讓他們學會從日常生活的各種元素中找感覺、找資源。“布置周記”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學生增強信心,從平日的周記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創作靈魂,養成嚴密的書寫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最終提高創作水平。有的學生對待周記的態度不認真,教師必須給予批評和教育,讓其認識到訓練周記的重要性和價值,積極按照教師規定的要求自我提升。因此,為了豐富小學作文教學內容,教師應該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及寫作教學目標等,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寫作教學實例,提供給學生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的作文創作思路,尤其布置作文題目時不應僅局限于考試范圍,而應該始終立足教學目標和要求,綜合考慮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發展情況和興趣愛好等,著重選擇一些貼合他們生活實際的寫作主題,這樣才能有效降低學生寫作難度,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最終達到提升他們寫作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師讓學生以“夢想”為主題創作一篇作文時,大部分學生會寫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教師要引導和鼓勵他們將這個作文題目放大看,適當擴展和升華。夢想不僅可以指自己的理想,還可以上升到大家庭、國家乃至世界。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當提供給他們一個放松愉悅的創作空間時,他們一定能釋放自我、表達自我,找到屬于自己的創作世界。此外,語文教師引入寫作教學實例時,要盡可能應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寫作資源,而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如可以充分運用農村的豐富田園文化資源,這些是城市小學開展寫作教學中不具備的,是農村小學寫作教學中的特有資源,借此發展學生的創作思維,促使學生寫出更真實的作文內容,而不再僅僅按照常規寫作模板照抄照搬。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從深刻意義上說,學生寫作能力能反映其語文素質水平。我們要在日常教學中運用切實可行的課堂方案,注重寫作教學方向,鼓勵學生自主創作。只有循序漸進地加大寫作教學力度,引入寫作教學實例,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創作效率,發展學生的創作思維,保證其健康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勤.淺談提升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學周刊,2018(07):133-134.
[2]閆薇,李冬冬.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中),2014(04):92-93.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8年度《農村小學“自然作文”教學的探究》課題(課題批準號:LN【2018】2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