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
摘 要:2002年,陳省身先生在世界數學家大會上為少年兒童題詞“數學好玩”,從此數學界拉開了把數學這門學科當作游戲來對待的序幕。每次看到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取知識的時候,我都會覺得通過游戲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太重要了。
關鍵詞:核心素養;數感;數學游戲
對于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最大的優點就是好奇心很強,尤其是對感興趣的事情會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我們都聽過朋友、同事或者是身邊的人談到自己孩子做的一些“傻”事,比如:爬樹、和泥巴、抓蜻蜓等。這些表現都準確地驗證了一句話:“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每當我們看著孩子開心地玩耍時自己何嘗不想參與其中呢!孩子快樂的時光是有限的,在他們娛樂玩耍的過程中,我們如果能夠給予指導和幫助,孩子收獲的除了快樂和高興以外可能還有知識和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首先要培養孩子的數感,這也是孩子應該從小具備的一種能力。在小學六年制數學課程中,對“數”的學習內容相當多,比如:數的運算、估算、小數(分數)的認識等,到了初中孩子還要接觸函數等知識,這些內容無不和數感有直接關系,生活中同樣也是,我們在超市購物、外出游玩分配坐車時,都會遇到數學問題。數感看似是極其不起眼的一種能力,卻會跟隨一個人一輩子,可見這種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培養孩子的“數感”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數感呢?尤其是對于一個天真活潑、勤思好動的一年級孩子而言呢?我想讓孩子在玩中去接觸數學知識,在玩中去體會數學思想,在玩中去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
在一次串門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很好的培養孩子“數感”的契機。我的好友臨時有事出門,讓我幫忙照看他剛剛入學的孩子,為了打發時間,我拿出了自己小時候玩過的一個玩具“小棒”和他一起玩挑棍游戲,游戲規則很簡單,不碰小棍然后慢慢地把小棍撥開,最后誰的棍多誰贏。游戲很簡單,但在一個一年級小孩面前還是很有難度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孩子的耐心慢慢地減少了,注意力也開始分散,從最初的積極參與到屢戰屢敗,這時候給我出了一個難題,我該怎么辦?是放棄這個游戲還是換種思路培養孩子的能力和耐心呢?
正在我思考的時候,小男孩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叔叔,十后面是多少?”我突然恍然大悟,原來孩子焦躁的原因之一竟然是不會數數。我懂了,我與其這么硬著頭皮玩下去,不如利用手中的“教具”讓孩子一邊玩一邊認數。于是,我和孩子一起,撥開一根小棒我們就數一個數,從1、2、3……,一直數到了10,然后我告訴他,后面的數是11,它比10多了幾個?孩子很快告訴我:“多了1個。”我興奮極了,馬上又撥出來一個,問孩子同樣的問題,孩子很快地就回答了出來,就這樣,我們竟然不知不覺地數到了20,孩子也記住了“比一個數多幾或者少幾”這樣的數學內容。
休息片刻后,我決定再和孩子學習些別的內容。于是,我讓孩子數數,孩子特別聽話地數了起來“1個、2個、3個……10個。”我問孩子這樣數有什么規律呀?孩子告訴我:“他們都挨著。”于是,我故作思考地問孩子:“你還會怎么數?”孩子特別驕傲地說:“我還會跳著數。”于是孩子又數了起來:“2個、4個、6個。”“還有嗎?”我迫不及待地問了他,他思考后說:“還有1個、3個、5個。”看著他滿臉得意的微笑,我心里竊喜,孩子通過模型已經知道了奇數和偶數,而且通過動手操作親自體會到了這些數的特點。
正當我覺得孩子可能到了吸收知識的極限時,沒想到孩子的一個舉動又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發現孩子在收拾小棍的時候竟然把小棍“十個一捆,十個一捆”地放在了一起。這一舉動讓我突然意識到孩子腦海里具備了“滿十進一”的道理。于是,我問孩子:“一捆是多少小棒?”孩子說是十根。我繼續追問“兩捆呢?”孩子馬上回答道:“兩個十。”“然后呢?”“三個十、四個十……”我的天呀!孩子的回答太準確了,而且孩子說的不正是他們未來要學的位值制嘛!
不可否認,孩子的探索欲是強烈的!他們會不停地發現和思考,用自己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知識解釋著自己看到的事物,這些寶貴的資源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他們有時看似毫無道理的解釋其實也是有一定意義和思想的。
在我臨走的時候孩子的眼睛一直盯著家里的石英鐘,然后問剛剛回來的爸爸:“爸爸,鐘表上的小點兒表示什么意思呀?”爸爸馬上告訴他,一個點兒就表示一分鐘。接著孩子自己竟然數了起來,經過很費勁的數數,孩子告訴我們一共有60個小點兒。這時候,孩子自己自言自語地說:“要是把這六十個小點兒也能捆起來就好了。”真沒想到,在我快要走的時候,我發現孩子竟然也有“進制”的意識,于是,我告訴他:“一分鐘里有60個一秒鐘,一小時里有60個一分鐘。”雖然孩子還有些不解地看著我,但我相信我留下的思考會對他有啟發,會讓他對“進制”這個內容有想法,孩子也會自己悟到“十進制”的。
其實,孩子的天性除了玩就是玩。如果能夠讓孩子玩出水平,玩出東西,那才能叫玩得精彩。我們現在的生活氛圍和課堂教學需要有這樣的玩耍過程,讓孩子在玩中去“發現問題”,通過自己思考“提出問題”,利用動手、動腦、與人合作交流的機會去“分析問題”,最終能夠在不斷的失敗中獲得成功并“解決問題”。我想,這樣的“玩”一定能培養出一個具有很高數學素養的學生。
參考文獻:
張丹.小學數學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