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麗娜
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終點。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強德育,實現德育與知識教育的有機結合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此,以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為例,就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滲透德育,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德育教育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指出,德育工作的重點在于“落實”,而“落實德育”需從多途徑、多層面、多角度、多方位出發,要求教育工作人員能夠充分挖掘各門課程中蘊含的德育資源,實現立德樹人在各科教學各環節中的有效滲透。對此,在當前高度重視德育、提倡課程教學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應加強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德育的有機結合,實現德育在其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為學生健康成長與優化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德育滲透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管理
由小學德育工作目標可知,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態文明教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是小學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從思想、意識、觀念、行為、習慣等多方面進行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培養與提升[1]。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任課教師應立足德育工作目標與德育工作內容,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挖掘德育資源,實現德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例如,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管理,是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文明行為習慣上存在較強的優勢。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德育滲透:其一,制訂課堂文明公約。即教師根據小學生自制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是非辨識能力弱等特征,針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現象,如強制關機、損壞他人鍵盤與鼠標、亂扔垃圾、沉迷網絡游戲等,要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與交流,通過語言引導,如“你的鍵盤被別人弄壞,你的心情如何?”“你喜歡在臟亂差的教室中學習嗎?”“非正常關機對計算機有哪些不利影響?”……實現問題的探討與行為的反思。并在此基礎上,與學生共同制訂“計算機課堂文明公約”。一方面,幫助學生樹立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規則意識;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行為習慣,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控制能力。
二、德育滲透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內容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主體,是育德、授業、解惑的載體,蘊含豐富的德育資源。對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可從課堂教學內容入手進行德育滲透。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目標、教材內容進行全面解讀,對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習情況進行準確掌握,從而才能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習能力、已有經驗、個性特長、學習需求等),結合教材教學內容探尋德育教育與學科知識教育的契合點,以實現德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環境保護教育等)在知識課程教學中的有效落實[2]。
例如,在利用Word進行文字編輯的相關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前,通過咨詢父母、搜索網頁、查詢圖書等方法,追憶歷史,緬懷先烈。并在此基礎上,以“寄給革命英雄的一封信”“獻給英雄的贊歌”“記一則革命故事”等為主題,利用計算機文字編輯工具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實現德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中的有效滲透。
例如,在繪圖工具相關知識教學中,教師利用“植樹節”為主題開展“我心中的大自然”計算機繪畫比賽活動,讓學生在為期一周的繪畫創作中,對自然、對生態環境保護、對祖國大好河山等具有一定的認知與了解,并能夠利用所學計算機知識,將自身體會、經驗、想象等進行具體展現,在提升學生知識掌握與應用能力的同時,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
三、德育滲透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方法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組織開展的重要載體以及先進教學理念落實的重要手段,隨著近些年素質教育、課程教學的深化改革,呈現出多樣化發展態勢。且多數教學方法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對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可將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方法中。
例如,學生在掌握文字處理相關內容之后,教師以“我是小編輯”為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即為學生創設“小二班日報出版社今日正式成立,作為出版社組長與組員的學生,需充分發揮‘小編輯職能,制作第一版日報……”的教學情境。教師在講述完報紙結構與構成要素后,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完成以下任務:(1)確定選題;(2)根據選題進行小報內容的規劃;(3)完善并優化小報內容;(4)作品展示與評價。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在溝通、討論、合作、學習、探究、實踐中認識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實現合作意識、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的提升,從而促進德育在教學方法中的有效滲透。
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存在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既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要求的體現,也是小學德育的延伸與補充。對此,任課教師應立足實際情況,充分挖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德育資源,探尋信息技術教學與德育工作的契合點,從而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夏紅軍.信息技術課中的德育滲透:基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隱性德育課程資源的建構[J].江蘇教育,2017(18):68-70.
[2]李發利.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德育滲透實踐與探索:“接收并回復電子郵件”教學設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17):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