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青
摘 要:初中生物概念的教學是掌握生物知識的關鍵,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石。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最重要途徑就是情景,通過實驗教學、學科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一系列真實的情景,讓學生的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建立聯系,落實核心素養。
關鍵詞:情景;概念教學;核心素養;有效
在概念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概念的認知程度,還要重視學生建立概念的過程和方法,教師必須給學生創設一個適應教學要求,借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索事物本質屬性的生物情景。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知識的應用價值和隱含著的文化精神,形成核心素養。
一、借助資源,設計生物情景
農村廣闊的天地為生物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鮮活資源,同時農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很多農業生產和生活的經驗,有一定的觀察、體驗、實踐基礎。在此基礎上尋找歸納生物現象的共性,從而建立新概念,使學生感到很親切,覺得生物就在自己身邊。善于恰當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不僅可以創設良好的生物情景,還可以逐步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分析的良好思維品質和習慣。
例如:在進行《水分、養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一課的教學時,我結合我校處于農村,學生有著豐富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的經驗的實際,利用一些農業生產、生活知識創設問題情景,如設置“我們應該如何給植物澆水、施肥?”“澆水、施肥時應該距離樹干多遠才好?”“你知道植物根的結構嗎?植物根的哪一部分結構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這樣的問題情景,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感到親切好奇,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探索知識的情感。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走進課堂教學,解決生活中的常識問題,實現“科學為大眾”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形式的生活化,讓課堂活起來,在內容上不僅考慮了學生的生活經驗、環境和常識,還讓學生感到知識貼近他們的生活,使課堂具有親切感和親和力。
二、運用實驗,設計生物情景
用實驗方法描述概念的特征,刺激學生的感知,喚起思維。其優勢在于現象明顯、排除干擾、可重復,通過對生物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出共同本質屬性,以此建立新的生物概念。
例如:在進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這一內容教學時,運用生物實驗設計生物情景,在教學中,我并沒有按照常規直接給學生做演示實驗,而是先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情景,讓學生自己實驗。
活動1:課前的預備實驗
分學習小組在課前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黑暗處理”和“部分遮光處理”的實驗操作,并提出需要思考的問題:為什么要進行這兩步實驗操作的準備,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活動2:展示課前預習實驗
按學習小組展示課前預習實驗。分組簡要匯報和交流。
活動3:繼續后續實驗操作
實驗后續操作演示:酒精脫色→清水漂洗(軟化)→滴加碘液→觀察。再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操作,加強巡視,叮囑、關注和恰當地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對學生不斷點撥和提醒,鼓勵和肯定。
活動4:實驗結果的觀察、比較與分析
分組有序展示和交流實驗結果。分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答案,反思自己的實驗操作。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從教師到學生、學生到教師”的教學流程的交替進行,隨著實驗步驟的步步有序操作,教師要不斷地引發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不斷生成問題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構建出“黑暗處理→部分遮光處理→酒精脫綠→滴加碘液染色→觀察比較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的知識鏈,完成“光合作用的產物”的學習內容。
三、利用熱點,設計生物情景
生活是人永遠的課堂,怎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回歸生活,得益于生活,怎樣才能使學生的關注點投向生活,在生活中視野更開闊,頭腦更充實,將生活的熱點引入課堂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如我在講《傳染病及其預防》時正是“H7N9”流行期間,這個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也成為學生討論的焦點,幾乎每天能在學校、電視、報紙、社會等各種媒體中獲得有關傳染病的信息,作為生物學教師應關注“H7N9”流行的進展,充分利用這一熱點問題,使學生了解、生成和建構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染源、傳播途徑及其預防措施等生物學知識。將書本學習的內容與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相聯系,這既能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又能啟迪學生的心靈。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與環境、科學有關的熱點很多,又如《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中,使學生在晚自習回家的路上注意聆聽青蛙的叫聲,引導學生從零星的蛙叫聲中獲得兩棲動物的生存環境面臨威脅的原因,使學生關注生物的生存環境,保護環境。教師要善于抓住一切教育機會,將課堂的知識更多地與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用科學的眼光關注生活,善待生命,善于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運用發展的、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四、用小故事、小魔術、小幽默設計生物情景
學生喜聞樂見,注意力快速集中,大腦興奮程度高,課堂氣氛活躍。能夠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提高素養。設計時選用的素材要緊扣生物概念,為概念教學所需,被概念教學所用。放得開,收得住。
例如:在講《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現象時可以用一個小魔術:以衛生香復燃來引入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激發學生學習光合作用的興趣和好奇心,為這節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最重要途徑就是情景,因此情景創設對概念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設置大量的情景化的教學過程,讓孩子的真實學習能夠發生,以多樣的交互方式激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供給學生多種學習起點和多條學習的路徑,才能滿足學生個別化學習與不同認知的需要,真正有效落實核心素養。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