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用祖
摘 要:在傳統的生物課堂中,教師認真地履行著教師的責任,不辭辛苦地為學生講課,但是教學效果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究其原因,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更好地發揮,學生很難有自己創造的空間,尤其是對于生物這門學科來說,概念性知識占據了更大的比例,教師依靠單純的講授法難以讓學生接受全部的知識。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合理組織學生小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注重聯系實際生活,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給學生帶來清晰的思路,從而使學生全面把握課堂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有效教學;教學效果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生命線,大多數的知識也是教師通過課堂直接傳遞給學生,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重視課堂教學的作用,注重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互動過程,思考課堂教學過程的細節環節,為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努力和探索。此外,教師還應認真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與教材,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科學地設計教學計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根據學生的特點,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初中生是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學生充滿了好奇心,對生物知識充滿了探究的欲望。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論指導,也沒有豐富的學識和認知,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反而很難摸索到合適的方式和方法,他們的心理年齡尚低,卻渴望讓老師和家長把他們看作是大人,他們有自主動手探索的欲望,卻沒有理論的支持,如果缺乏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他們對生物知識的探索興趣可能會有所降低。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他們設置適當的問題情境,鼓勵他們靠自己的實力去探索。
例如,在學習人體的免疫功能時,學生會了解到人體的三道防線,也會產生很多問題,有的學生會提出“為什么有的人第二次生病的時候再吃藥似乎沒有多大用處”的問題,那么教師就能夠以這一問題為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認真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課堂上所學的新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調動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欲望,為學生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隱性知識,強調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
二、合理組織學生小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學習方式,教師的作用就是協助學生進行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生物課堂中,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究,在小組合作中發揮學生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生物教材上的概念性知識有很多,但是值得探究的問題也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現實能力,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發現生物知識的趣味性,為學生提供展示自身想法的舞臺,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細菌和真菌時,教師就可以合理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平常生活中看見過的細菌和真菌,并總結他們的外形和結構特點。為了讓學生了解細菌和真菌的區別,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到實驗室中利用顯微鏡觀察他們的形態,并做好數據記錄,然后在課堂上進行結果匯報,從而鍛煉學生的觀察與表達能力。學生在小組中參與活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單一、枯燥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與教師展開良好性互動,激發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行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
三、注重聯系實際生活,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
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應注重以學生為本,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此外,教師還應把生物課堂上注重將生物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帶給學生過程性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明確學習生物和解決問題的目的。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利用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可以解決很多難理解的問題,教師加以引導和輔助,讓學生真正地參與課堂,保證教學的有序進行。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教師應巧妙借助小組合作的力量,充分調動學生表現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中的互動過程,有效利用直觀的教具和信息技術,借助課件演示的方法,將書本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對新的未知領域的好奇心。例如,在學習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動態的顯微鏡使用說明,再把用顯微鏡觀察裝片的具體步驟展示給學生看,給學生呈現直觀的使用方法,再指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又如,在學習果實和種子時,教師應將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和人類世界緊密相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大自然和生活的奧秘,加強生物與社會、科技的聯系。
綜上所述,生物課堂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陣地,離不開學生為主體,教師也應注重對課堂動態和學生的反應進行積極地反思和總結,回顧課堂學生的表現,對學生和自己有一個綜合性的評價,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不斷地反思和探索,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識與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動手與實踐能力,從而構建有效的生物課堂。
參考文獻:
[1]譚倫容.淺談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認識[J].讀與寫(上,下旬),2015(15).
[2]安愉.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學中國人,2017(6).
[3]趙慧.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 學周刊,2015(12).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