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聯
摘 要: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教師要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就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尊重學困生的人格,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幫助學困生找到一條能激發他們潛能的教育途徑,使他們全面發展。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策略
新課標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但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學困生,他們的學習成績、思想品德、學習習慣等方面比多數同學落后一些。這些學生往往因為家庭或者自身原因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習成績差,有些學困生不僅不認真聽講甚至還會擾亂正常的課堂秩序。作為教師,如何轉變學困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從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方面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困生轉化的前提條件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這就要求教師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做平等中的首席,對學生要溫和平等,教育學生要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且教師還要學會換位思考,用學生的視角看待存在的問題,用學生的大腦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努力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說、敢想、敢做。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尊重和包容他們認知結構和思維過程中的缺陷、不足,并給予積極有效的幫助。這樣學生和教師樂于交往,樂于溝通,為教學做好鋪墊。
二、激發學習興趣是學困生轉化的根本
1.用閃光點點燃智慧的火花。學困生起點低,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因此在教學時要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用平常心看待其優點和不足,用放大鏡看待其優點,用顯微鏡觀察其缺點。對學生不同的表現,我們應該根據他們的長處來規劃教學,因材施教,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學困生的過失,用期望的心情等待每一點進步,從而讓他們在進步中增強自信心。
2.教師要注重自身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提高,與時俱進,不斷充電,補鈣,以精彩的課堂吸引學生,以高尚的師德感化學生,以淵博的知識陶冶學生。在教學中多給學困生一份愛心,讓他們走出自卑的陰影,在體驗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樂趣;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趣味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分層施教是學困生轉化的有效途徑
分層施教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卻非常的難。課堂教學改革要求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注意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創造機會讓學困生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能,減少他們的挫折感,使他們盡可能多地獲得教師和同學的贊許。由于學困生基礎知識薄弱,在課堂教學、作業要求、能力測試等各個步驟和活動中要求區別對待,充分體現教學鮮明的針對性,使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有展示自己的舞臺,達到人人參與、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充分激發他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競爭意識,這樣經過一段時間教師的激勵和學生自己的成功嘗試,就會使每個學生的自信心倍增,也可以使學困生走出失敗的陰影和不自信的心理誤區,最終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在課堂上對學困生要特別關注,鼓勵其回答問題,即使回答錯誤,教師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多肯定,少批評。對發言、質疑正確的,教師要給予贊賞和表揚,這樣才能打開他們緊鎖的自卑之門,樹立自信。
四、親情鏈接,家校結合是學困生轉化的有效措施
學校首先要完善各種制度、評價方式,把關心和轉化學困生納入學校工作計劃,精心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給學困生心理上的體貼與安慰,及時疏導他們心理上的壓力,給孩子一個穩定的情緒,積極的情感,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其次,學校應積極爭取資金,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并且利用網絡平臺給孩子和家長打造一個視頻溝通的平臺,利用活動時間讓孩子和家長交流、溝通,以此彌補留守學困生情感上的缺失。
五、合理評價,是學困生轉化的有效保障
評價是一種診斷,更是為了促進發展。實施學困生的轉化,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機制。以往的評價方式往往是在所有的學生中間進行一個橫向比較,這對學困生來說,十分打擊其信心。在這種評價機制下他們始終處于劣勢,從來得不到肯定,也從來品嘗不到成功的喜悅,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自卑感,極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心理。所以,我們要采取分層評價的科學方法。把全班的學生劃分成幾個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措施。分層次評價學生成績,這樣做不僅避免了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片面追求考試成績而弄虛作假、只關心優秀生而放棄學困生的問題,使教師的教學工作能真正面向每一個學生,對學困生來說,合理的評價方法也激發了其自身的發展動力,樹立了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信心,同時增強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工作積極性和針對性。
總之,教師要有足夠的誠心和耐心,尊重學困生的人格,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幫助他們找到一條促進其潛能發展的教育途徑,彌補其不足,只有這樣持之以恒關愛學困生,才能使學困生得到有效的轉化,才能使農村教育得到均衡的發展,這也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途徑。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