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明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有必要教授學生一定的寫作策略。在掌握了一定的寫作策略之后,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清晰,寫作水平明顯提高。但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很少有教師將寫作策略作為明確的教學內容進行教授,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不同序列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領略到小學語文這一學科內容的全貌并加以掌握,而在這些序列當中,其內容價值沒有明顯分別,但在教學中卻有優先級的差別,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把握閱讀與寫作之前的良性互動關系,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和運用能力。寫作能力作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教師必須重視這一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訓練;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一直是很讓語文老師頭疼的一方面,問題的出現一定是有原因的,必須要分析問題,找到問題所在,再逐步找到解決的方案。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教學訓練不僅可以使教師從整體了解到學生的語文素養情況,能夠更有效地針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的培養。
一、增強精美詞句仿寫
在學習的課文中有很多精彩的句段、優美的詞句、巧妙的構思,在學生充分理解之后動手仿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帶學生多理解句子詞意,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思想,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歸納、總結、解決問題。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提前準備教學方案,反復檢驗教學行為是否明確,目標是否清晰,學生能否有效地進行動手實踐。學生的學習就是在有計劃、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情況下進行的,由于教師既掌握所教知識的內在聯系,又了解學生學習過程的特點,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讀寫能力,完成掌握前人經驗和構建自己認識結構的學習的過程。
學生在寫作學習中缺乏必要的結構意識,這使得學生在寫作訓練中想法比較簡單,缺乏豐富的想法,不能滿足自我創作的發展,也不能滿足素質化的教育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寫作整體結構進行教學,通過合理的結構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全面了解學生對所讀內容的理解和消化程度,對所學語言及表達方式的運用情況,目的是考查學生實現讀寫目標的程度,定期統計學生的寫作量,反饋每篇寫作問題,做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促進學生及時完善學習方式。這樣既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質量和效率,還可以使師生之間進行深入了解,從而整體推進語文學科的教學發展。
二、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小組交流
在原有的寫作教學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獨立創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階段寫作教學本質上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在學生實際學習中應加強學生間的交際聯系,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小組形式,鼓勵學生進行小組交流,這一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由此轉化為書面表達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屬于雙向提升教學。
三、抓課文重點改寫
課文中的重點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也是學生需要充分理解的地方,教師應注重抓點,使讀和寫相結合,一舉兩得。于永正在執教中精心設計了《新型玻璃的自述》的寫作練習,他就是根據課文重點,把班里分成了五組,每組各寫一種玻璃,并要求寫作各自的特點和作用,然后自己做宣傳看誰會宣傳自己,完成后學生自行上講臺自述,老師當場評改,這樣的練筆方法使學生感到趣味盎然,讓學生覺得寫作是件輕松的事,這樣的練筆方式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這樣的良苦用心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讓人感到贊嘆。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輕松的方式,既能抓住課文重點,也讓學生充分理解重點,從而達到學生喜歡并自主進行課文重點的理解。
四、教師本身與學生
尤其是小學生,可塑性非常強,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自身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身為教師要以身作側。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才華,學生就會更親近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課堂氛圍,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課堂教學,豐富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這樣學生才會自主地去思考、學習、理解。
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多向學生推薦讀物,多培養學生讀書的好習慣,學會觀察和積累,多鼓勵學生閱讀。并且教師在課堂內要多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這樣才會豐富學生的內心,在寫作與創作中不會出現大腦一片空白的現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觀察和感受。在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培養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使之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學生做用心的人,把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刻在腦里,在寫作時自然就成了寫作的素材。
小學的語文習作課,對學生而言是打好寫作基礎,培養寫作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師在這一時期,應做好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工作,同時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多寫作,而學生則需要堅持不懈,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身為教師做好對自身習作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升工作,以便于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習作課堂。
參考文獻:
[1]舒家瑤.第八冊第六單元作文訓練設計“仿作入手,讀說寫并重”作文訓練實驗教學實例[J].江西教育,1992(5).
[2]呂建國.小學語文習作訓練有效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6).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