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為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知識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從小學數學入手,對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探究,希望借此為小學數學教學研究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每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從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敢于研究;創設情境——營造和諧氛圍;培養自主能力——發展創新意識這幾方面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以下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分別進行介紹。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敢于研究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激發他們內在的驅動力。鑒于此,教師應注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以此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去發現,探究新的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就應該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學。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五方向與位置中“去圖書館”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面圖,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八個方向,以及簡單的路線圖,并能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和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上課之初,我引出了這樣的一個引子,如:“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喜歡。”聽到學生的回答,我借助PPT軟件向學生呈現出一幅公園的情境圖,學生紛紛被眼前的圖片所吸引,在學生觀看完畢后,我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獅子館的位置說出其余的八個方向各有什么,隨著我問題的提出,學生得出結論,由于選擇的觀測點不同,產生的方向也不同。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加強了學生對方位的認識以及辨認能力,還激發了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營造和諧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說:“成功的教學往往依靠的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信任和尊重,依賴是教師構建和諧課堂的一種途徑?!辫b于此,教師應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填鴨式”教學,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以此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同時,教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使學生感覺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還能使他們沒有心理壓力,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和諧氛圍。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二圖形的運動中“對稱軸(一)”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認識軸對稱圖形,能直觀地判斷出軸對稱圖形,以及能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用折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上課之初,我并未急于為學生進行知識講解,而是借助PPT向學生呈現出備課時準備的一幅殘缺的圖片,學生立刻被眼前直觀形象的圖片所吸引,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思考圖片中的這張圖片是什么。很快課件就播放完畢了,學生眾說紛紜,有的學生說:“心形?!边€有的學生說:“字母。”聽到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我及時將課堂氛圍進行了調整。接著,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剛才你們的回答,老師都聽到了。如何證明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呢?”隨著我問題的提出,有的學生用剪紙的方式證明自己的猜測,還有的學生用畫圖的方式證明自己的猜測。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可以獲得數學探究的樂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培養自主能力——發展創新意識
眾所周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標,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常言道:“授人魚,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課堂教學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使他們能通過自身的能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高,創新意識也得以培養。
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二觀察物體中“看一看”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在與他人合作觀察交流活動中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以及能體驗觀察和想象的樂趣,并能積累觀察物體的活動經驗。我讓學生在學習這節課前將自己家中的鞋盒、魔方帶到學校,在正式學習這節課時,我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鞋盒、魔方分別是幾個面。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手腦協調性,還有助于推動學生產生一些奇思妙想。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創新意識,除了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還需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此同時,還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而使他們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成長為新時期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亞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8(19).
[2]陳春.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