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學習十分重視閱讀能力地提高,閱讀能力的高低是決定學生語文整體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群文閱讀策略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策略,通過歸類閱讀、讀后反思、寫作等方式,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類似的文檔進行教學,借以提升學生整體閱讀能力。本文針對群文閱讀的幾種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討,努力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 群文閱讀 讀寫結合 寫作方法 外延想象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程標準下,對閱讀有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對文章不僅要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還要能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群文閱讀是為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閱讀能力不斷鞏固提高,更好地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群文閱讀也通過廣泛地閱讀相似題材文本、段落,更好地拓展學生的閱讀面,提升學生整體認知。
1群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1.1拓展閱讀面
做為語文教師,應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總量。采用群文閱讀方法之后,把具有相似寫作手法的文章整理歸納,然后讓學生按規定要求進行閱讀,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總量。
1.2夯實閱讀能力
較快的閱讀速度是學生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培養的,不能一蹴而就。小學階段每堂課時間40分鐘,要讓學生進行閱讀還要進行一定內容的講解,整節課信息量很大。學生如果課堂上無法將規定內容閱讀完畢,就會影響自己的學習進度,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采用群文閱讀的方法,通過多篇文本練習來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
1.3激發閱讀興趣
傳統閱讀方法,閱讀量比較小,內容相對單一,學生在學習上比較被動。采用群文閱讀,根據一個主題,教師收集相關題材文章,并圍繞一定問題進行比較和查找教學,不同文章內容更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在文章中找不同,學習不同的表達方法,激發學生在讀文后對文章的認識和思考。
1.4提升語文素養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語文閱讀要求是加強學生閱讀方法的學習,學會精讀、瀏覽和略讀三種閱讀方式,學會朗讀和默讀。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概括內容抓重點段落的精讀方式,不斷激發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群文閱讀通過對各文本進行分析,掌握不同文章寫作方法來豐富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理解。
2群文閱讀教學的具體步驟
2.1分類與歸納
在群文教學時,首先要對文檔進行歸納,根據不同類型和主題進行分類。通過合理的分類,有針對性地讓學生了解相關題材的作品內容,加深對文本地認識和了解。第一、根據文章主題分類。比如都是關于魯迅的文章《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有的人》;以人與動物為主題的《老人與海鷗》、《跑進家來的松鼠》、《最后一頭戰象》、《金色的腳印》。第二、以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主題進行分類。比如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為主題的《山中訪友》、《山雨》、《草蟲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又如感受人間互助真情的《窮人》、《別餓壞了那匹馬》、《唯一的聽眾》、《用心靈去傾聽》。第三,根據文章的類型和作者寫法主題來分類,比如都是描寫藝術作品的《伯牙絕弦》、《月光曲》、《蒙娜麗莎之約》、《我的舞臺》。
2.2合理設計問題
群文閱讀在問題設計上,應重視提高學生整體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提取文章關鍵知識點的能力。第一,設計具有對比性的問題。通過對比讓學生認真尋找、思考、分析幾篇文章之間的異同,這也是群文閱讀的一個很關鍵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學文言文群文閱讀《晏子使楚》、《鐘氏之子》時,就讓學生抓住文中人物如何巧言妙答來進行思考和回答。學生既學習到文章寫人的主要特點,又對文中人物的機智回答有一定了解。第二,抓住文章的特色來進行問題設計。文章之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讓學生找到文章的特色,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3組合多樣化
群文閱讀由多篇文章構成,教者應該根據文章的特點組織不同文章,用不同的表現形式進行展現。在教學中,應當精心設計展現方式。例如,采用舉一反三的方法,用優秀的閱讀方法教會學生如何閱讀一篇文章,然后再讀其他的文章。比如《山中訪友》、《山雨》、《草蟲的村落》、《索溪峪的“野”》時,可以先讓學生熟知文章是通過擬人手法來表現山中事物,來感悟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進而更好地體會其他幾篇文章。
3群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3.1讀寫結合
讀文與寫作結合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閱讀教學中,讀文與寫作相結合,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很大的促進和幫助,既能拓展學生的閱讀面,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常會出現讀與寫相互脫離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應當努力實現讀與寫的相互促進和相互補充。在小學階段,要深化閱讀與寫作的融合和強化,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這也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向。
3.2選好主題
在群文教學前,教者要特別注意文章選擇,明確群文教學的總目標以及多篇文章的主題關系,設計好群文的教學重點。在選擇文章時,教者可以從不同方位去確定主題,如:文章的表達方法、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
以表達方法為主題來確定文章的內容,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不同的寫作方法。比如:人物的外貌特點、人物語言、同一特征的景物、景物的觀察方法來分組;以人物描寫方法來進行分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景物描寫、心理描寫等來進行分組。通過進行分組,學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文章內容。
3.3寫觀后感
在群文閱讀后,馬上進行習作訓練,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在閱讀完幾篇文章后,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定的印象,可以在學生自身感受的基礎上,繼續進行習作的拓展和提高。通過寫作拓展,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模式有一定的學習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習的優美句段進行學習,積累優美的詞句,提高習作的表達水平;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寫一些讀后的感受,表達自己對于文章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3.4延伸想象
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并調動學生寫作的欲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我們平時所學的課文,內容上堪稱典范,都是名家名篇,是學生進行寫作的很好樣板和有力支撐。通過認真對課文文本的學習,能夠很好地讓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在群文教學中,教者應根據不同的題材讓學生進行改寫。比如:從最簡單的詩歌開始,可以讓學生模仿詩歌進行創作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也可以從課內文章開始,讓學生模仿并改寫學過的課內議論文、記敘文。
同時,群文閱讀教學在閱讀眾多文章的基礎上,教者可以引導學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續寫。比如:《窮人》這篇課文,在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人與人互幫互助的美好情感基礎上,讓學生對《窮人》這篇課文的結尾進行續寫和補充,引導學生對文中善良夫婦在將來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想象,并對其如何克服困難進行詳寫,同時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進本文的續寫中。對文章的續寫是對文章內容的升華,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人物的那種美好品質。
總之,在信息爆炸時代,教學中應當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充分認識到群文閱讀對于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作用。在教學中采用更多的有效組文方法,幫助學生拓展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與效果,真正讓學生們的語文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做為語文老師我們也要不斷拓寬閱讀面,夯實自身的知識底蘊和文化底蘊,在實踐中不斷嘗試群文閱讀教學。讓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作者簡介:王翔(1983.4-),男,漢族,福建廈門人,本科,廈門市思明第二實驗小學,二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