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媛
摘 要 教育部提出要在教學中大力普及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效整合,實現(xiàn)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的變革,為學生營造豐富的學習氛圍,提供有效的學習工具。本文以英語邀請函寫作為例,基于合作學習理念,具體闡述了如何在大學英語寫作課程中融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視角。
關鍵詞 現(xiàn)代信息技術 小組合作 英語寫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48
A Research of Applying Cooperation Learning to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in IT-based Settings
——Taking the Writing of English Invitation as an example
SHI 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s been promoted vigorously in recently year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different courses, trans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methods greatly, create a rich and colorful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and provide various and effective learning resources and platforms. Taking the writing of English invitation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is paper elaborates how to integrat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perspectives for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IT-based settings; group cooperati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已經(jīng)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學領域當然也不例外。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始逐漸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給英語教學改革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寫作是二語習得中最為重要的一方面,遺憾的是目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本研究基于合作教學理念,希望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巨大優(yōu)勢整合大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利用先進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增加學生參與度以及提高學習興趣;變更教學理念,優(yōu)化寫作教學過程,真正實現(xiàn)以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本課題的研究也為英語其他課程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視角。
1 教學理論和教學法
1.1 教學理論基礎
1.1.1 認知發(fā)展理論
認知發(fā)展是指個體在社會環(huán)境活動中,個人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和變現(xiàn)能力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改變的歷程,代表人物有本杜拉、皮亞杰、維果斯基等。本杜拉認為學習是環(huán)境、學習者和認知行為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合作教學模式能提供學生自然的交互環(huán)境,有利于認知行為的發(fā)展。皮杰特認為教學中要認識到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的重要作用,學習是在學生個體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xiàn)自主建構的過程。他強調社會交往對認知發(fā)展的作用,學習是主動去探求知識,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而非直接給予。合作學習模式有助于學生提高認知水平,促進認知發(fā)展。維果斯基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最近發(fā)展區(qū)”(ZPD)理論。他認為學習者有兩種水平,一是學生現(xiàn)有的獨立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二是學生在他人的幫助下有可能獲得的潛能,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的設計和開展都應該著眼于最近發(fā)展區(qū),如何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潛能,爭取能超越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下一個發(fā)展階段的水平。合作學習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之間交流互補,加深對知識的認知理解,提高學習的質量。
1.1.2 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而非被動接受。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應當包括情境、協(xié)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建構主義認為學生、老師、學習任務、學習環(huán)境等都會影響學習效果,且各要素相互交織作用。課堂中,教師布置的任務反映了其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學生個性化地解讀,教師、學生和任務之間動態(tài)地有機結合?;诮嬛髁x理論,英語互動課堂中是以學生為中心,主動積極地參與知識結構的吸收和內化,在與其它各要素的互動中完善自我的知識體系。
1.2 教學法
1.2.1 合作教學法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學者首先提出了合作學習的理念,這一極具創(chuàng)新并富有成效的理論在此后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至今依舊廣受學界青睞。合作學習基于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理論基礎,以小組活動為主要的教學方法,把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質作為基本目標之一。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交際和合作,以及共同的責任感來達成同一目標。有效的合作學習一般包括以下五方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