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將英語語言學習更加符合學生的內在需求,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從被動學習語言轉變成主動探索?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獲得學習的動力?生本理念倡導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探究,積極展示和評價反饋。本文將針對生本理念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進行針對性探究。
【關鍵詞】生本理念;初中英語;課堂運用;小組合作
【作者簡介】鐘翼(1986.08-),女,漢族,江西宜春人,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隨著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育模式已經不符合當今社會對培養英語能力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要求。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培養,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限制了學生的主觀創造力。因此,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無疑是教育模式的一種革新。生本教育能使學生重新獲得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特別是對于英語這一門語言性的學科而言,其特點不具備較強的思考性和邏輯性的,而在于滿足內在需求的輸入和表達欲望的主動輸出。若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參與積極性不強,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英語學科的生本探索和研究勢在必行。
為了探索研究如何在課堂上靈活運用生本理念,我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并在課堂上大膽的進行了實踐嘗試,通過長期的積累驗證了其可行性。生本模式下的英語課,通過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小組探究,生生交流,課堂評價等方式讓學生都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這種 “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生本理念也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生本模式下的英語課是圍繞課堂活動展開,包括要求學生把已學過單詞,短語,語言點的通過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操練,達到培養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在這種活動展示中,學生必須根據情景、劇本或零亂的圖片編成對話,根據情景剌激,本能地作出反應,參加模擬討論會和角色表演,從而激發出學生更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學生結束展示活動后,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并對展示小組作出客觀評價。
1.生本理念在詞匯學習中的運用。詞匯的輸入在英語學習中尤為重要,如何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音標拼讀法,以及學以致用,達到長期記憶的效果?生本理念的運用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詞匯學習的效果。在長期的嘗試中,我認為以下生本教學的方法比較有效。
(1)小組帶讀新單詞:由該小組成員自主討論單詞的發音,繼而在課堂上帶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朗讀,相互指出朗讀中出現的錯誤,并加以改正。(2)由指定的小組成員表演根據新單詞或新短語所編成的情景劇,讓其他學生根據表演說出詞匯。(3)由指定的小組成員組織其他學生使用新單詞后短語現場編成小故事,并逐個展示。(4)在對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進行短語的自主收集和學習運用。指定一個組的生組織收集課文當中的短語。
這樣可以使學生獨立探索單詞的讀音和用法,主動發現文中呈現的重點短語,并通過情景劇及故事的編寫從而鞏固運用新單詞,新短語。這樣學習到的詞匯印象更加深刻,且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閱讀教學中使用生本理念的方法。
(1)自主互答法。閱讀文章后小組討論并提出關于課文的一個問題,由各組之間進行交流,互相出題互相解答。本環節目的在于課文的學習交流,給予學生自主交流探究的機會。
(2)鞏固表演法。小組成員根據課文內容,編成話劇并進行表演,從而使學生達到對單詞、短語和課文的鞏固目的。(話劇要求使用重點詞匯及句型)
(3)拓展閱讀收集法。以課文《Unit 6 Reading B Who killed Dr Robinson?》,選自馬克吐溫作品為例。指定小組收集關于馬克吐溫的名句或其他相關英語素材或文章,該組成員組織班級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交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3.生本理念下的語法課。之前的語法教學是講解語言規律,熟記熟背后在進行反復操練,從而達到掌握的目的。而生本理念提倡學生主動探索,所以我在課堂上,更多的是給與學生足夠的語言現象,再讓學生感知材料,發現語言的特點,自己歸納語言知識的規律。注重引導學生從機械模仿到靈活運用,通過設置與實際相符的活動,盡可能使活動的內容個性化,同時讓學生接觸與本節課語法相關的真實語言材料,在語篇中活用語法。
例如在學習指示代詞的課程中,可以在講臺前面準備兩種物品:一本書和兩個橘子。請兩個同學分別上來描述讓其他同學猜。然后我說:“whats this?/ what are these?”同學們回答:“this is…/ these is….”。再例如學習“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 的課程中,我用情景展示出使用這個句型的一些例句,再讓同學們小組探討,找出語法規律。這種生本理念下的語法教學,調動了學生探索語法規律的積極性,再創造適合學習的情景,讓學生學以致用,尊重學習的需求,讓語法學習不再枯燥,讓學生成為語法課堂的主人。
4.生本理念在復習課上的運用。復習課是對本單元已學內容的鞏固及拓展。學生們可以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做基礎,又同時可以從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以下為我常用的幾種生本復習課的活動。
(1)在復習課的開始,我們經常會開展與本單元內容相關的拓展性的熱身聽說活動,鍛煉他們的聽說能力。例如Historical Stories的復習課,我們通過用指定小組描述成語或歷史故事,其他小組猜的方式來導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對本單元的內容進行了深化。
(2)為了熟悉重點課文的詞匯和表達,課文表演是簡單卻又非常好的一種方式。它發揮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及創造力。
(3)對于本單元的語言易錯點的鞏固,學生自編錯題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一個小組的同學結合本周組內幾位同學的作業,分析易錯題,進行歸納總結,再整理或者自編易錯習題,打在ppt上給其他組的同學思考,再以小老師的方式進行講解。學習自己的歸納的錯題,對于歸納組和聯系組的學生而言,學習的有效性都大大加強。
(4)貫穿生本復習課的組織形式是小組展示及小組競爭的形式。最后根據得分評定表現最優異組,給與其獎勵,獎勵為有權為下節課選同學進行英語展示(如英語演講,英語每日報告,英語歌曲演唱等)。生本復習課的前提是全班同學完成好前置性作業。
5.生本理念在練習課上的運用。傳統模式講練習課我一個人講,他們回答問題做筆記。課堂操控性強,老師可以掌握節奏和進度,但兩極分化問題明顯。成績偏弱的同學大多都是亂作筆記,馬虎了事,很多講完后仍然一無所知;而生本練習課的操作方法為:每個題目讓他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組討論出答案,說明原因,之后我在四人小組中挑偏弱的同學來回答,如此一來,每個小組優秀的同學會主動給成績偏弱的同學講解,而由于是學生講解,反倒多數偏弱的同學接受效果好一些。這樣不僅讓成績優秀的同學鞏固了知識,又督促了成績偏弱的同學真正在練習講解課上有所收獲。
6.生本課堂中的評價體系。生本課堂會有專門的評價小組,在每個組展示交流后及時做出客觀的評價。從小組合作展示成果的有效性,創造性和呈現效果的幾個維度給予評價。指導學生真正解決問題,發揮創造力,以及團結自信的表達觀點。評價先說可以借鑒之處,再指出需要改進之處。通過評價體系,通過學生之間的鼓勵和建議,使學生體會到參與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客觀看待自己和別人,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良好品格。從評價中學會關注別人,反省自己。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質,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生本理念也恰當地揉合了以上教育要求。在生本課堂中,盡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而老師更多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再借助團體的力量,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集體探討解決,不僅給他們機會開口,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且讓他們從小就塑造團結協作的精神。
隨著生本的實踐,我對生本的理念和宗旨是越來越了解和越來越清晰了。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 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石平英.生本教學從培養學生學會“主動學習”開始[J].現代教育論叢,2010.
[3]許衛平.初中英語生本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英語教師,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