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訓騫
【摘要】立德樹人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目標,通過對語文教學資源的有效挖掘,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加自然地接受各種道德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首先對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課堂的教學現狀進行簡單分析,然后重點對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積極探究,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語文;德育課堂;構建策略
語文課程作為小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主要學科,通過對語文的有效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能夠極大培養學生的道德品格,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我們通過對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學的方式進行探索,希望能對小學德育教學的開展提供一些有益幫助。
一、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課堂的教學現狀
(一)在語文課程中教師對德育教學不夠重視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習慣對學生進行各種文化知識的教學灌輸,對學生進行各種語文知識點的教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適應應試教育的要求,卻對德育教學不夠重視。很多教師都認為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只是教導學生各種語文知識,使學生能夠升學。
(二)在語文課程中學生對德育課堂的興趣不高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德育教學中的主體,也是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核心。要實現對學生道德品格的培養,就要加強對學生主體性的重視,培養學生興趣。但是在實際德育教學中,很多學生對于德育課堂沒有興趣,不愿意參與其中;學生聽慣了教師平時講述的大道理,沒有任何的心理觸動,使得教學效率不高。
二、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重視德育課堂構建,更新語文教學觀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也要積極進行對教學方式的創新改革,適應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還需要通過語文課程對學生進行文化道德的熏陶,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語文課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德育課堂構建,不斷更新語文教學觀念,以學生為德育課堂的核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利用各種教學文章,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感染;組織德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習慣,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二)引導學生細心感悟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課程中的朗讀環節,對學生進行組織引導,促使學生進行細心感悟,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朗讀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對課文的有效朗讀,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語言的掌握能力,還促進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實現對學生課程內涵的感染。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結合課程內容,組織學生開展深入朗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維活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時,教師可以根據對課程的分析,組織學生進行對課文的朗讀。在課堂上搭配優美寧靜的音樂,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朗讀,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收獲,進行對課文內容的討論:課文中主人公的父親為什么一定要讓主人公放回鱸魚?對主人公來說有怎樣的感悟?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一番,然后再讓學生進行重新朗讀,鼓勵學生通過朗讀進行課文感悟。
(三)創設德育教學情境,加強對學生的熏陶
在立德樹人的教學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要實現對德育課堂的構建,加強對學生的熏陶,可以創設德育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實際活動中進行對課文思想的學習探究,使其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落花生》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將課文內容進行視頻、圖片式的轉化,形成獨特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在課堂通過屏幕看到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在這種氛圍中感受到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告訴學生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四)讓德育教學知識出現在小學生身邊,培養德學兼優的學生
德育教育不是空中樓閣、天上宮殿,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就是一個個我們身邊的人。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的時候,要將這一概念給學生灌輸下去,讓學生有一種當他們做好事的時候,他們就是那些被登上新聞、記載進史冊的模范人物,如果他們違背了學校教導的德育概念,那么后果也可能就像他們學習的那樣嚴重。這樣一來,在學生的心里就自然而然會樹立起一桿標桿,對的事情自己都要努力去做,不對的事情要盡量遠離。例如:當學生學習孔融讓梨這一成語時,不僅要讓他們學習這一成語的意義和用法,更要讓他們懂得,孔融就是在和自己一般大的年紀時就懂得將好的東西讓給別人,把其次的東西留給自己,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效仿孔融的做法,進而達到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再比如:當學生在學習秋之語的時候,無論是銀杏葉的無私,還是人類在工作崗位的積極奉獻都是值得學生學習的。其實不光是銀杏樹,校園里的那些樹不也是一樣的無私嗎,他們在夏天無私地為我們提供陰涼,每一年都站在那里為我們清新呼吸的空氣。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人不也在我們的身邊嗎?無論是每天都勤懇工作的爸爸媽媽,還是每一天都在講臺上為了我們奉獻青春的老師們,不都是這樣的典范嗎。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拉近課文與學生的距離,更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接受德育教育,可以說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