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麟麗
【摘要】文章探討了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模式變革的相關問題,明確了大學教學理念的更新對于教學模式變革趨向的影響。文章首先從師生關系、教與學關系以及教學評價三個方面研究了我國大學教學理念的更新,然后從師生互動合作教學、探究式教學以及開放式教學三個方面分析了我國大學教學模式的變革趨向。
【關鍵詞】教學理念;大學教學模式;更新;變革趨向
作為對教學活動認識的集中體現,教學理念表明了人們對于教學活動的態度、看法和觀念,體現了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教學模式則是在某種教學理論與思想的指導下,為實現教學目的,把各個教學要素組合成穩定、簡明的教學結構框架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范型。所以,教學理念對于教學模式的建立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學理念的更新對于教學模式的變革趨向有重要的影響。在大學教學中,我們的教學理念經歷了怎樣的轉變?這種轉變又使教學模式產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是本文需要探討的主要問題。
一、大學教學理念的更新研究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流行,促使大學教育工作者不斷反思我們原有的教育理念,一些落后的、不合時宜的教育理念被逐漸拋棄,一些新的、科學的教育理念開始成為主流,并深刻影響大學教育的各個方面。
(一)師生關系方面教學理念的更新
在不同的教學理念下,關于大學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師生的角色定位也存在不同的認識。
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為,在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為提供與接受知識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扮演著主宰者的角色,主導著所有的教學活動和環節。教師負責提供知識,而學生負責全面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教學互動也由教師全面主導,教師提出問題并進行評價,學生負責回答,很少有向教師提問的機會。在教學中提倡的是師道尊嚴,維護教師的權威,學生需要服從。在這種主從明確、尊卑分明的情況下,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比較疏遠的。
而當前的大學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這種關系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變,教學中師生的關系已經轉變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主宰者,而是促進者和引導者,由單純的知識提供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服務者,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平等,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課堂上,學生開始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教學計劃的制訂需要考慮學生的興趣特點與認知水平;教學的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教案,而是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平等,角色的轉變使師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從而形成了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
(二)教與學關系方面教學理念的更新
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是教學理念的一個重要方面,傳統教學理念與現代教學理念之間存在不小的分歧。
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為“教支配學”,因此教師的“教”是中心,是基礎。在課堂上,教師教什么內容,學生就學什么內容;教師的教學方式決定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多少,學生在課堂上就學多少。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教學過程完全由教師來控制,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獨立性及主動性,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能力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最終,大學畢業后,學生在工作中學習能力低,不善于接受和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職業發展受到不利的影響。
在現代教學理念的影響下,許多大學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變成了“交往與互動,教促進學”。建立在師生之間平等對話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腦、動口和動手,主動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教學的過程不再是由教師單方面控制,而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參與。教師需要考慮的是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不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教學安排亦步亦趨地開展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轉變為進行創新學習,教學活動的開展變得更加多元化與個性化。
(三)教學評價方面教學理念的更新
在教學評價上,教學理念也得到了更新。傳統的教學評價更加關注的是結論,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強調向學生直接灌輸知識與結論,讓學生機械地背誦現成的結論,從而加快教學進度,提高學生考試的通過率。這種直接讓學生記結論的方法會減少學生的思考,使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展,只是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力,在教學評價中體現出很強的功利性,對學生能力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隨著大學教學理念的更新,許多教師意識到學生的學習需要經過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概括,最后再到實際應用的過程,這個學習過程與科學探究的過程存在一致性。因為科學探究遵循的是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問題,最后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傳統的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直接給出現成的結論,跳過了學生思維與學習的過程,違背了學生學習和思維的規律。所以,現代教學評價更加注重過程與結果的并重,在教學中通過疑難問題來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思考和探索,讓學生通過這個探索過程來完成知識的感知,并自己進行結論的概括,最終獲取新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當中。當前,大學的教學評價已經完成了由單純的終結性評價到形成性、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轉變。
二、大學教學模式的變革趨向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教學理念對于教學模式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只有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才能構建起實現現代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符合現代大學辦學要求的教學模式。隨著現代教學理念在我國大學教學中的不斷普及,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也逐漸開始向現代化轉變,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新的教學模式被不斷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使我國當代大學教學模式的變革呈現出以下的趨向。
(一)師生互動合作教學的變革趨向
在大學教學中采取何種教學模式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具有合理性的。因為當時要培養的是知識型人才,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能夠達到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的目的。但是,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應用型和自主創新型人才,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達到這樣的人才培養要求,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現代教學理念指出,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學是師生之間進行合作與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應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因此,在教學模式的變革上需要突出教師與學生兩個課堂主體的互動與合作,而不是教師單方面地執行教學計劃。教學活動的有效,不僅需要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而且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教師的行為進行積極的回應,從而實現師生雙方的交流、互動,最終實現師生之間的合作,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在現代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學模式漸漸開始由教師主導的講授模式轉變成師生互動合作的教學模式。
(二)探究式教學的變革趨向
傳統的教學理論提倡的是“以教定學”,因此在教學模式上強調的是教師的單向講授,學生在學習中是被動的,幾乎沒有自主探索和進行知識建構的機會。而現代教學理念認為應該“以教促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傳統的講授教學模式是很難真正滿足這樣的要求的,也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以及知識建構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所以,必須將大學教學由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探究式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注重的不是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通過設定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認知基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問題的探究。在探究過程中,以學生主動探究為主,教師負責維護教學秩序,并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給予適當的幫助,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探究學習的過程。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知識是通過親自探索和親身體驗獲得的,因此,學生不僅掌握了最終的知識和結論,而且完整地經歷了整個研究和知識建構的過程,從而真正掌握了學習和研究的方法,培養了主動學習和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探究式教學模式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是大學教學模式變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三)開放式教學的變革趨向
對于教學評價,傳統教學理念注重的是結果,采用的是終結性評價,因而最后得出的往往是唯一的、確定的結論,在教學模式上體現出很強的封閉性;現代教學理念堅持的是過程與結果并重,所以在教學評價中重視形成性和過程性評價。這就決定了大學教學必將更加開放,更加有利于學生完成知識的自主探索,達到過程性評價的目的。再加上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開放式教學的實現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教師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開放式教學,布置更加具有開放性的教學任務;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進行自主的、個性化的學習。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督,并且以開放式網絡教學平臺收集到的每個學生的學習數據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出來的能力和素質進行評價,使整個評價的結果更加科學,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
三、結語
總之,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改革要取得預想的成果,需要以教學理念的更新為前提,然后進行教學模式的變革,使大學教育能夠培養出更加符合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忠華,王超.論教學理念的更新與大學教學模式的變革趨向[J].煤炭高等教育,2011(05):5-9.
[2]吳小明.高校教學理念的更新探索[J].惠州學院學報,2005(06): 97-100.
[3]張忠華.論影響我國大學教學模式變革的因素及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