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 姜地忠
摘 要:根據實地走訪發現,中國目前流行的城市社區智慧養老模式在實踐過程中雖然表現出其獨特優勢,但也存在著諸多不足,尤其體現在缺乏對老年人的人文關懷方面。當下西方發達國家開展的“友善社區”養老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中國城市社區智慧養老模式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交流和信息、社會參與、尊重與社會包容、市民參與和就業四個方面。文章在結合“友善社區”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從生理和安全、歸屬和尊重、自我實現三個層面提出中國城市社區智慧養老模式的創新舉措。
關鍵詞:智慧養老;友善社區;人文關懷;本土化措施
人口老齡化是當前世界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我國的老齡人口具有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特征。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從2007年至2017年,65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由10636萬人增長到15831萬人,占總人口數的比重由8.1%增長到11.4%。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攀升,使得人們的生活品質隨之提高。從2005年至2015年,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由70.83歲增長到73.64歲,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由75.25歲增長到79.43歲。由此可見,我國的老年人口隊伍不斷壯大,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重大現實挑戰。
2016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從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大力提升居家社區養老生活品質、全力建設優質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切實增強政策保障能力、加強監管和組織實施等五方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讓廣大老年群體享受優質服務,養老產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此同時,互聯網以及智能設備的普及,推動著養老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這標志著智慧養老模式已成為解決老年人養老難題的政策選擇和發展趨勢。
智慧養老模式展現是以智能設備為基礎,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養老服務形式。這一養老模式雖有其優勢,但不足也同樣明顯。
一、城市社區智慧養老模式的優勢與不足
城市社區智慧養老模式是指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養老服務的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和條件,使老年人能安度晚年、頤養天年。
城市社區智慧養老模式的最大優勢在于,可以實現對養老服務進行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現代化設備的使用,可以掌握老年人的實時動態,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其次,它可以創造更加安全的社區養老環境。智慧養老社區所擁有的日常服務功能,包括定位系統、監控系統等,可以在老年人發生緊急情況時給予及時救助,以免意外事件的發生。最后,城市社區智慧養老模式可建立更加舒適的生活方式。一些智能化設備的使用,既能做到節能環保,又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能夠滿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智慧養老模式在實踐過程中雖然有其優勢,但也存在著不少弊端:
在技術層面,智慧養老模式所使用的智能設備往往設計復雜、操作困難,老年人由于其學習能力減弱、接受能力降低等客觀因素,因此放棄使用高端設備,智慧養老模式無法完全發揮其作用。此外,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獨特性,其所需求的服務各不相同,智慧養老模式的設備更新無法跟上老年人快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智慧養老模式設備的智能化程度還不夠。
在老年人需求的歸屬和尊重層面,社會對老年人的接納程度較低,老年人被視為弱勢群體,缺乏人際溝通,與外界的交流較少,對于信息的捕捉與獲取能力降低,老年人在社會中的歸屬感不強,因此逐步走向邊緣化。
在老年人的自我實現層面,由于老年人無法體會來自社會的尊重與包容,對社會的了解程度不夠完善和全面,因此導致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不高,就業機會較少,自我價值和再創造更是無法談起。
二、國外“友善社區”養老模式的建設經驗
《共同體與社會》一書中指出,社區是指具有共同的習俗和價值觀念的同質人口組成的,關系密切的社會團體或共同體。同時提出了形成社區的四個條件:有一定的社會關系;在一定地域內相互獨立;有比較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有相近的文化、價值認同感。“友善社區”建設正是以社區的本質內涵為基礎,以滿足老年人需求為第一要義,在滿足老年人的物質需求后,更加注重營造適宜老年人生活的人文社會環境,讓老年人在尊重、包容、平等的環境中充分展現自我價值,提高生活的品質與尊嚴。 以友善社區為基礎的養老模式,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稱謂有所不同,“老年友善社區”、“老年宜居社區”、“長者友善社區”、“高齡友善社區”等等都是其不同表述。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7年頒布的《老齡友善城市建設指南》中對建設老年友善社區提出了八大方面的主題,分別為:戶外空間與建筑、交通、住房、社區支持與衛生保健服務、交流和信息、社會參與、尊重與社會包容、市民參與和就業。戶外空間與建筑是指適宜老年人戶外活動的場所,包括城市交通、公共空間等,保障老年人戶外活動的安全性和舒適性。交通是老年人對外交流的重要紐帶,是指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快捷的交通設施和網絡,使老年人出行無憂。住房是指為老年人選擇合適的房屋位置,并定期做好維修與清潔工作。社區支持與衛生保健服務是指在社區內構建完善的醫療保健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在社區養老的基本需求。交流和信息是指促進老年人與社會之間的信息交流,避免被社會邊緣化。社會參與是指老年人在不同代際、不同文化中的交流與融入。尊重與社會包容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老年人的經濟、文化水平,社會對老年人的接納程度等。市民參與和就業是指為老年人有償或無償提供就業崗位,讓他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最近十年間,北美和歐洲掀起了一輪“高齡友好社區的熱潮”,其中以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為主要代表,他們的實踐經驗如下:
(一)英國的終生社區建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