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宏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中學教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因此,要注重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對實際的教學課程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在初中教學過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所以,在目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不斷的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從而更好地適應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策略探究
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充分的抓住目前新課改的機遇,直面迎接新的挑戰,有效地改變目前我國初中教學過程中的困境,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作用和意義,不斷地促進學生健康良好綜合發展。
一、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
對于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大多存在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教師成為了整個課堂的主體,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這樣既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又約束了學生學習的創新思想,學生沒有發現學習的樂趣所在,使得教育效果很難得到提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沒有擺脫傳統的教育思想,以往師生觀念阻礙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教師一直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學生懼怕教師的威嚴,甚至在課堂上對不懂得地方不敢進行提問,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育知識的學習;缺乏創新的教育理念,教師、黑板以及粉筆成為了課堂的主體部分,班級學生眾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運用良好的教育方式,沒有將每個學生顧及到,在教學中也沒有做到與實踐相結合,所教授的知識并沒有得到學生的理解,一味的長篇大論運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些都使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出現了教師講課很認真,學生卻沒有得到所要掌握到的知識。那么,怎樣將課堂教學發揮最大作用,使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得以提高,是眾多教育者應該進行思考的問題。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優化
(一)不斷的轉變教師自身教學的觀念。新課標要求下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新,全面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地調整和改革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注重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體系。新課標將原先的思想品德改為道德與法治課程,就是希望能夠有效的提升我國初中生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需要道德與法制教師不斷的改變自身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思想,從應試教育的觀念逐步轉向素質教育的觀念。初中的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目標,就是要不斷的提升學生自身的道德素質、思想意識和法律意識,要注重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中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為本,在課堂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培養學生個方面的能力。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實際的如果能中要想有效地落實新課改的要求,真正有效地實現道德與法制教學的目標,就需要注重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想真正有效地落實教學的目的,就需要注重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句話叫“親其師信其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默契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在實際的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有效地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就需要認識到自身即是傳道授業解惑者,而且還是學生的朋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應當注重多一些尊重和賞識,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注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對于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進步和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要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表達自身關愛之心,在課堂中營造良好、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
(三)引入道德模范實施教學,培養自主思考能力。初中政治教師對中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時,可多關注一些時政熱點,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進行較好地融合,以便為學生提供一個優良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經引入道德模范開展課程教學,可引起學生共鳴。比如,講“換位思考與人為善”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列舉道德模范的事例進行導入,讓學生感悟實際交往中落實的“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再組織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每一位學生講一講自己身邊的道德典型(具備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的人)。在此之前,教師要留給學生之間協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能夠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再讓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分享。從活動開始到故事分享整個過程中,學生要先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準則是什么,再根據實際情況梳理內容,并整理小故事。這完全是需要依賴學生自主思考的結果。選擇組織活動這種充滿情趣的教學方法,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其自主思考能力。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講解名人故事,可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換位思考具體指什么,日常生活中須多理解他人。
(四)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初中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學生,而學校教育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教學離不開家庭教育,教師一方面要積極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系,及時向家長匯報學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表現,尤其是涉及到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的學生情況更要及時進行交流溝通,另一方面,通過與家長的聯系合作,能夠幫助教師準確掌握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在社會活動中的行為表現,以及是否能夠做到知法、守法等等,便于教師有針對性的實施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另外,教師在與家長共同實施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提醒家長能夠做好表率,也就是在平日的生活中,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能夠給自己的孩子帶好頭。
(作者單位:甘肅省漳縣武陽中學,甘肅?? 定西? 74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