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葉秀
摘 要:在教育改革進一步推進的今天,創新教育備受教育界重視,其對教育發展大有裨益。就小學語文而言,是小學教育的一大要點,將創新教育適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極為必要。本文先對創新教育進行了闡述,而后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創新教育 實施
前 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行業蓬勃發展,知識創新以及知識應用能力的強化已演變為教育行業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同上述能力培養密切關聯的創新教育理念應時而生,且在學科教學活動中獲取了極為寬泛的運用,與現今社會提倡的素質教育相一致。就小學語文而言,可謂是小學生對其他學科有效學習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需融入創新教育理念,對教學模式予以優化,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實施進行了探討。
一、創新教育概述
現今社會,我國理論界在全球知識經濟新形勢下,對構建國家創新體系這一新方略進行了提出,該體系最為重要的功能即知識與技術的創新,知識傳播與運用的創新。可以說,創新教育是構成國家創新體系的關鍵成分以及重要支撐性產業。長久以來,教育便是知識創新、傳播以及有效運用的重要場所,是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是發展國家創新創造力及生產力的基點。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實施創新教育,對學生創新意識加以培養,可謂是奮斗在一線的教職人員亟待思考的難題。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實施策略
(一)構建適宜的環境,培養創新意識
1.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可謂是學生創新的先行條件,小學語文教師需轉換自身角色,和學生站在同等位置。因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教師需對他們的人格給予足夠尊重,引導他們自覺參與教學活動,并不斷創新。具體實踐時,教師應經由溫柔的聲音、認真的傾聽等營造較好學習氛圍,強化和學生的互動交流,讓小學生可在愉悅的環境下學習、實踐、創新。如對《孔子游春》教學時,教師出示:大自然如同偉大的母親!__是她__。教師引導學生基于中心句自由發表看法,肯定、鼓勵學生的回答,這樣便能獲取較多精彩的回答,如“姹紫嫣紅的花朵是她溫柔的饋贈!”……
2.構建樂學情境。情趣即個體探求知識的心理趨向,是創新精神的源泉。小學語文教師需基于教學目標及文本感染力,借助學生的好奇心理,構建樂學情境,發掘學生興趣,將教和學有效轉換。如對《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是自由的……”,教師可對此段話重新排版,經由詩歌形式展現,教師先范讀,而后學生朗讀,逐步把語言的內在美呈現,發掘學生的求知欲,因而更多的“要做__,就__”出現,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發展。
(二)靈活利用技巧,培養創新思維
1.培養發散性思維。小學生匱乏較好邏輯思維能力,易具有思維定勢抑或從眾心理。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對學生由多個維度看待問題加以引導,鼓勵他們標書自身想法,倡導一問多解、一法多用。譬如,對《世界多美呀!》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想象:小雞經由洞眼觀察到的世界有多美?學生會縈繞顏色對美麗世界進行描繪,實質上,小雞并不止觀察到顏色美,在它眼里,藍天白云、蝴蝶都很美。經由教師對小學生探究世間萬物加以引導,經由各種感官感知美,借助發散性思維想象小雞眼里的美好世界。
2.利用先進技術。借助多媒體把教學內容面向學生展示,讓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更為直觀、生動、有趣,在學生獲知新知期間,培養創新思維。如對“如夢令”的教學,教師為對學生想象“藕花深處”加以引導,可對相關圖片予以展示,刺激學生想象,營造較好的教學意境。
3.有效引導點撥。基于教學實情,小學語文教師需酌情引導、點撥,為教學的順利實施予以支撐,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對《三打白骨精》教學期間,教師設問:經由三打,你發現了什么?很多學生表示是悟空的中心,但卻有1名學生表示唐僧很愚昧。而后,教師追問:哪些地方可體現出唐僧的愚昧?以此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突破從眾心理。
(三)引導主體參與,發展創新能力
1.倡導自主探究。為對小學生創造力進行發展,小學語文教師便需對他們的獨創意識加以培養,促使他們勇于求同存異。教師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使用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讓他們由多個維度思考問題,經由合作交流啟迪學生思維。如對《廣玉蘭》教學時,教師可為學生構建開放性平臺,促使他們各種形態的廣玉蘭進行探討,從而產生思維碰撞,而后便會獲得以下回答:“我熱愛剛綻放的廣玉蘭,就像剛睡醒的仙子”、“我喜愛盛放的廣玉蘭,火辣熱情”等。如此不但使小學語文課堂豐富多彩,還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了拓張。
2.設置教學實踐。實踐活動可謂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容或缺的環節。經由實踐活動,能有效發掘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對他們較好的創新精神加以鍛煉。具體實踐時,教師需抓住機會、因時制宜,可由表述自身感想至續說課文,如對《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時,可引導小學生對數十年后,作者和老人重逢的畫面進行想象、續說。抑或基于課文進行繪畫至話劇表演,如對《負荊請罪》教學時,教師可在課堂為學生給予相應時間進行課本劇表演,在表演中結合學生的想法,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認識等。小學語文教師經由上述實踐活動的組織實施,不但能對他們較好的語文素質及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有效使用知識,強化技能,發展創新能力,還能大幅改善教學效率與效果。
三、結束語
概括而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實施極為必要,不但能為小學生更進一步的發展予以支撐,也能大幅改善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與質量,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此次研究先對創新教育進行了闡述,而后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實施策略,望以此為小學語文教師今后實施創新教育予以參考,對小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發展予以幫助。
參考文獻:
[1] 魏建江.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2019(17):70.
[2] 鄭愛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創新教育——以《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8(20):62-64.
[3] 齊麗軍.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中華文化的引入與教育方式創新[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08):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