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課程資源,它短小精悍、目標明確、內容多樣,便于師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廣泛的互動交流和雙方綜合能力的提升。實踐證明,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對創設教學情境、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加強課堂的互動性、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等方面,其優越性不容置疑。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巧妙、有效地使用這一技術,才能真正發揮其功用,提升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關鍵詞】微課;語文教學;課堂互動;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微信”“微博”“微電影”“微型小說”等“微”樣式不斷涌現,“微課”也隨之走進了小學語文的課堂。“微課”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準備時基于某種教學設計思想,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學活動的過程;視頻時長一般在七八分鐘到十來分鐘;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也是老師突破難點的一個教學手段,是學生掌握重點的有效方法。實踐證明,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對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釋疑解惑,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等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一、利用“微課”制作,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微課”與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結合,使教學具有直觀性,消除了知識的抽象性,便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主動性,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實現了師生良好的互動交流。微課雖說只有幾分鐘時間,但是要制作一節好的微課,并不那么容易,對于語文學科更是困難。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既要考慮教材和學情,易于理解、記憶,還要兼顧微課的特點,盡量使用易于識別的素材,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因此需要教師廣泛地閱讀相關文獻,借鑒別人制作微課的素材,留心學習各個領域的設計經驗,借鑒、模仿與創造,才能制作出自己滿意,實用高效的“微課”來。在這個過程,教師不斷地研讀教材,查找資料,提高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深度,同時,要反復地進行教學設計,注意各種功能的嘗試,也促進了自己運用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顯而易見,設計“微課”可以全面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二、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每個教師的追求。每個教師在上課時,都會千方百計地采用各種手段創設令學生耳目一新的教學情境。在信息技術手段普及到課堂教學的今天,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時,將教學內容、學生學情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學生創建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增加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熟悉感,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如在進行《山行》的教學時,運用“微課”首先展現出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向大山深處延伸,天空悠閑的白云似走似停,白云下面有一個村落,漫山遍野的紅葉層林盡染。同時配上優美舒緩的音樂,給學生視聽的沖擊,學生就會產生學習的強烈欲望。又如在學習《鳥的天堂》時,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融入視頻片段,向學生展示群鳥活動的場景,并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將視頻和文本所描寫的場面結合起來,既領略到“鳥的天堂”的壯觀,也能學習作者駕馭文字的技巧,實現閱讀與作文的同步提升。
總之,在制作微課時,教師要花費心思,廣泛整合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視頻、音頻、動畫等資源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縮短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為順利實施教學,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性打好基礎。
三、利用“微課”進行課堂互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基于交互式白板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師有強烈的師生共同參與意識,要求教師自身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能在僅有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最有價值的學習資源,還要激發和組織學生擁有較好的協作能力和持久的學習能力。“微課”的制作立足于對電子白板的運用,這為課堂互動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憑借。借助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微課”,提供了與師生、與文本、與作者、與資源以及與專家的交互平臺,極大地促進了交互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今天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們已習慣于綜合運用電子白板的各種功能制作“微課”,使課堂互動活躍,為課堂添彩增效。不少老師都嘗試借助白板的音效功能制作“微課”,創設生動情境,呈現動靜交錯、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豐富情境,大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為學生創設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的教學情境,形成了強烈視聽沖擊和震撼,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各種功能,進行遮蓋、批注和勾畫,突出重點,引起學生的關注,也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教學是藝術,也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學生興趣和關注點,隨時留心課堂上的新生資源,重組教學流程,解決學生的疑點和困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貯備和思考所得,邊讀邊批注,邊讀邊勾畫,實現與文本的深度對話。及時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在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實現與學生的互動。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促進自己思維向縱深發展,實現與老師的互動。在這樣的互動之后,教師再利用微課,展現教學資源,啟發學生思考,實現師生與資源的互動。不難看出,微課的使用,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使師生處于學習中的平等地位,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利用“微課”,改變語文學習的方式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微課”不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強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去完成學習任務。“微課”因其篇幅短,內容集中,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將自己制作的“微課”,通過網絡發送到QQ、微信群中,學生可在不同的場合點開鏈接,以一遍一遍地反復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參與度。在基于交互白板的“微課”教學中,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變成了注重過程探究、整合學習資源的主動學習者,微課成為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加速器。學習中學生借助微課和老師的點撥,千方百計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獲得解決問題的信息,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將自己的思考所得與同桌交流、小組交流,最終與老師交流,有步驟地實現了自主探究、互助探究、點撥探究,在解決問題、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了個人的語文能力。微課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徹底改變了教師主宰課堂的現狀,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教師成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變得寬泛,學習方式由被動聽講徹底轉變成合作、交流、探究。學生因為親自參與了課堂互動,有了獲取知識的體驗,實現了學習的過程體驗和知識技能的同步提升,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了自主學習的潛能,天長日久,便會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課程資源,因短小精悍、目標明確、內容多樣而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其優越性是不容置疑的。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在課堂中恰當、巧妙、有效地使用這一技術,才能真正發揮其功用,才能使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不斷推升。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附 ? ?注
本文系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2018年度課題(課題名稱: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立項號:18623000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曹占發,1969年生,甘肅省慶陽市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