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明
【摘要】語文是中職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視角下,中職語文教學也要關注到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這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所在。對于語文教師來講,就要認識到目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通過全新的方法手段,對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可以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不斷提高語文能力。
【關鍵詞】中職語文;核心素養;思辨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所謂的思辨能力,就是一種思維辨證的能力,這是一種思考方式,與外界因素不存在直接關聯,甚至可以不符邏輯。思辨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能夠讓學生對一個事物實現多元化、多角度的認知。在語文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理解一篇課文或是一個知識點,這樣可以確保學生對語文課文形成深入的理解,對相關知識靈活掌握并且實現靈活運用。
一、核心素養視角中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存在的問題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教育活動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對于不同的學科來講,其所對應包含的素養是不一樣的。而這些不同的素養,就構成了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在核心素養中,思辨能力就是思維素養的一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不僅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也符合培養學生的基本要求。但是,從目前實際來講,部分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的思辨能力并未實現有效的提升。
(一)課堂教學學生缺乏思辨空間
思辨能力的核心就是思考辨析,而這是學生需要進行的活動,學生通過不斷思考辨析,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需要給學生創造一定的思辨空間。然而從目前實際來講,部分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并未給學生創造這樣的思辨空間,課堂時間幾乎用在了教師的單方面講解中,學生并沒有在課堂上進行思考辨析,這樣自然就難以推動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提升。
(二)教學手段較為片面和局限
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需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對某個主題或是問題進行思考辨析,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不斷發展。然而,從目前教學實際來講,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手段較為片面,局限于一種方式之中。久而久之,這就使得教學活動逐漸固化,讓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變得狹窄和單一,分析問題的思路較為簡單,如此就限制了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
(三)忽略了學生思辨能力的評價
教育教學活動離不開評價,因為評價是了解學生當前水平和問題的主要途徑,如果不進行評價,那么就不知道學生現在到了什么層次,也不會了解學生還存在哪些問題,如此一來就讓教學活動失去了可靠的依據和基礎。尤其是在思辨能力的培養中,思辨能力本身就是抽象的,如果不通過合理的方法作出評價,教師就很難把握學生思辨能力的切實水平。而目前,部分教師并不關注學生思辨能力的評價,教學互動止步于課文知識講解,這就導致教學活動逐漸低效化。
二、培養中職學生思辨能力需要關注的幾個要點
思辨能力是一種抽象性的思維能力,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行培養,需要關注幾個關鍵的要點。
第一,教學要立體化。從目前中職語文教學來看,教學活動還較為平面化,也就是不夠直觀和立體,這導致學生對于相關語文知識的理解就局限于某個單一的角度。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構建立體化的教學課堂,從多角度講解語文知識,確保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實現理解。
第二,有效拓展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內容還不足夠。因為中職語文教材的內容有限,一篇課文所包含的知識,不能有效支撐起學生思辨的空間,這就需要通過橫向與縱向的拓展,充實課堂教學內容,給學生創造一個豐富的思辨空間,從而實現思辨能力的有效培養。
第三,合理進行評價。正如前文所說,評價學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能夠直接反映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水平,以及存在問題。所以,教師需要設立具體的思辨能力評價指標,設計合理的評價方法,對學生實現有效評價。
三、中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
針對目前存在的相關問題,語文教師要形成清楚認識,然后積極創新語文教學,為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創造一個全新的教學環境。
(一)創造自主學習空間,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學生思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也就是學生在課堂要有進行自主思考的環境。而教師在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過程中,還需要實現多角度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同一個問題,這樣就能讓學生自主展開辯證性的思考,從而推動思辨能力的不斷提升。具體來說,可以采取問題組閱讀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所謂的問題組,就是以一個問題作為核心,從不同角度提出一組與之相關的問題,在課堂上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找出對應的答案。通過問題組閱讀,就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能夠在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從不同角度來進行辨析,這樣自然而然可以讓思辨能力得到提升。除了這種方法之外,在課堂上還可以設置一個辯論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圍繞一些觀點展開辯論,這樣也可以推動學生思辨能力實現不斷提升。
(二)從不同角度切入,實現多元化教學
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需要關注教學角度的多元化,也就是要從不同角度切入,引發學生的多樣化思考,推動思辨能力的不斷提升。具體來講,在中職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具體而言,針對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尤其是出現了多個人物的課文,就可以通過情境體驗的方法來教學,也就是針對課文中的某個人物,構建一個對應的情境,讓學生融入進來進行思考體驗,從這個人物的角度來思考課文所表達的內涵主旨。在學生理解這個人物后,又可以將另外一個人物作為核心,構建一個新的情境,讓學生再融入這個新的情境中來理解課文內涵。如此一來,就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人物角度認知課文,從而實現多元化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
(三)構建合理的思辨能力評價指標和方法
對中職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辨能力培養,需要做好思辨能力評價這個方面的具體工作,準確把握學生水平,有效創新教學。首先,需要設立合理的思辨能力評價指標。具體來講,要從思辨能力的內涵出發,從不同角度設立評價指標,并且根據學生實際對指標實現層次化的構建。其次,要確定評價方法。思辨能力較為抽象,想要有效評價,那么必然要結合實踐活動。從教學便利性來講,課堂辯論是最為有效的手段,先讓學生進行辯論,然后交換觀點繼續辯論,根據學生在辯論中的思維邏輯和語言表達,就能衡量學生的思辨能力。
四、結語
對于中職語文教學來講,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在新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更要想方設法創新課堂教學,將思辨能力融入進來,實現多角度教學,引導學生思辨能力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國權.中職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思辨閱讀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11).
[2]焦衛國.閱讀界限: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規矩”——由“韓李之爭”說開去[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7(1).
[3]梁全德.用問題引領思辨閱讀——思辨性閱讀的起點、落點和終點[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