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得出,在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倦怠的主要原因為詞匯量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教材比較枯燥乏味等,并論述網絡環境下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策略:加強閱讀技巧的訓練,協作進行主題閱讀,通過移動學習積累詞匯量、擴大閱讀量。
【關鍵詞】網絡環境 ?建構主義理論 ?英語報刊閱讀教學 ?移動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C-0143-03
對于專科學校的學生來說,英語閱讀難度較大,學生普遍存在著畏難情緒,即使是英語專業的學生也不例外。在給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4級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上英語報刊閱讀課程時,筆者注意到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不積極,大部分學生做練習時閱讀速度較慢,而且完成練習的準確度不高,遠遠達不到老師的要求。盡管采用了種種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效果都不明顯。鑒于此,筆者采用問卷的形式對該專業3個班的學生進行調查研究,以便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來應對存在的問題,達到有效教學。
筆者共發放105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0份。由于題目包含了正向計分和反向計分,在此將A.完全不符合到E.完全符合計算為1~5分,3分為判斷標準。對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學生存在學習倦怠,但倦怠程度不高。學習倦怠的主要原因是詞匯量不足,其次是學習積極性不高,再次是教材比較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上述原因,本文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構建了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策略,以期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一、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策略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稱為結構主義,是認知理論的分支之一。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首次提出構建主義認識論。該理論是一種關于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
建構主義主張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在以構建主義理論為框架的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只是指導者和組織者。基于學生詞匯量少,學習積極性不高,教材比較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閱讀技能的訓練,尋找有趣而新鮮的新聞閱讀材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生協作學習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在課后敦促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擴大英語閱讀量,加強積累英語詞匯量。
(一)加強閱讀技巧的訓練。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英語教育專業英語報刊閱讀這門課選用的教材是張建主編、外語教學與教研社出版的《英語報刊閱讀教程》。教材由文體概述、范文導讀和閱讀實踐三部分構成。教材中介紹了各種不同題材的報刊文章的特點,如時政新聞、經濟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等,并提供了各種體裁的閱讀素材和練習。讀者抱著不同的目的閱讀體裁不同的文章,故而使用的閱讀技巧也不盡相同。比如大多數人看時政新聞是為了了解世界上發生了什么事,并不會仔細研究事件的前因后果,那么使用尋讀、跳讀的閱讀技巧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如金融從業人員讀財經新聞,是為了詳細了解金融界的相關信息,以期更好地掌握時態的發展,在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現。為此,細節就很重要,使用思維導圖有助于達到閱讀目的。故而,掌握好各種閱讀技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更好更快地找到所需信息。
在講授時政新聞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給學生介紹此類文章的結構、形式和寫作特點;有必要指出文章的第一段往往是文章的大意。其次,講解尋讀、跳讀的技巧。然后,引導學生使用尋讀、跳讀的技巧閱讀范文,找到關鍵信息。最后,在閱讀實踐部分選擇1~2篇文章,讓學生利用所學的閱讀技巧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能力。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指導者。在介紹了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后,教師只是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只在必要的情況下掌握和監督課堂教學的進行。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把當前學習內容付諸實踐;并與從前的閱讀經驗作比較,驗證新知的實用性與有效性。
除了尋讀和跳讀,略讀、快速閱讀、思維導圖、猜詞的閱讀技巧等,教師也應在課堂上講授并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以便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提高英語閱讀速度和閱讀水平。
(二)協作進行主題閱讀。盡管教師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中心,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因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過時的新聞,學生不感興趣。這時,豐富的網絡資源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幫助。在學習到娛樂新聞這一體裁時,教材使用的范文是《奧斯卡影后安吉麗娜·朱莉喜得龍鳳胎》。教師在給學生介紹該題材的寫作特點和閱讀技巧后,可精心選擇與之相關的最新新聞,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隨后,把學生以4人一組進行分組,要求每人在網絡上找一篇與安吉麗娜·朱莉相關的文章,然后進行小組討論。當然,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主題的娛樂新聞,小組討論決定。
相同的主題,不同的內容,學生要討論這4篇文章的著重點有什么不一樣,寫作手法是否有所不同,作者的立場和觀點如何,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去搜集并分析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要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教師在學生求助時,提供必要的幫助與解答。
精心選擇的閱讀材料和主題,能極大地避免教材過時、內容枯燥乏味的問題。有趣的題材和主題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完成了閱讀實踐,也提高了思辨能力。
(三)通過移動學習積累詞匯量、擴大閱讀量。移動學習是一種跨越地域限制,充分利用可攜帶式技術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指利用手機、平板電腦進行學習。許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都認為,移動學習為大學生創造了一種無處不在的學習環境,可以拓展外語學習的模式、深度和廣度,激發學生動機,減少學生認知負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席靜和王嶸的研究表明,與別的專業相比較,英語專業的學生更傾向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移動學習。教師可以要求英語專業的學生利用移動學習這一模式,在課外廣泛閱讀英語文章,積累英語詞匯量,提高英語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
1.利用英語學習軟件積累詞匯量。萬丈高樓平地起,而單詞就是英語學習的基石。沒有一定的詞匯量,英語閱讀水平無從談起。詞匯量匱乏確實是大部分專科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其實,學生都知道積累詞匯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也曾非常努力地背單詞。絕大部分學生都有一顆想做好學生的上進的心。但是,情況往往是這樣的:今天花了很多時間去背單詞,明天就忘了大半,后天幾乎就全忘光了。這是人類記憶規律決定的。這樣的情況反復多次后,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就慢慢冷卻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我國的英語學習缺乏使用英語的環境。
現在,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英語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多種多樣的學習手段。而不斷更新換代的智能手機和資費越來越低的流量套餐使得移動學習成為現實。其中,背單詞軟件為我們背單詞難這一問題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法。現在,市場上有許多背英語單詞軟件,如百詞斬、極光單詞、知米背單詞、扇貝單詞、墨墨背單詞等,各有其特點和優勢。其中,用戶較多的是百詞斬和極光單詞。
例如百詞斬軟件有以下功能:其一,一詞配一圖。為每一個單詞提供了趣味的配圖和例句,讓記單詞成為一種樂趣。其二,個性詞包。電影、動漫、游戲、美日韓劇,等等,主題多種多樣,用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內容背單詞,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三,組圈子。和朋友或同學組隊,相互鼓勵,相互督促,使得學習者堅持的概率大一些。其四,pk系統。70秒對戰,PK一下就知道學習者單詞記牢的程度,也增加了刺激感。其五,每日提醒。百詞斬APP自定義提醒背單詞,還能用微信提醒。這個功能對于有拖延癥或懶惰的學生起到敦促和監督的作用。其六,9種鞏固模式。軟件有聽音辨意、聽音速記、拼寫填空、拼寫組合等9中鞏固英語單詞的模式,學習者可以選擇任意一種適合自己的模式鞏固學習效果。這些優點使得背英語單詞—這對中國學生來說無比痛苦的學習任務變得有趣且相對容易些。百詞斬這款軟件還有手機版,只要在手機上下載這款軟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上網背英語單詞。其他的背單詞軟件也各有其優缺點,學習者可根據個人的情況和需要進行選擇。
這種基于網絡、利用英語學習軟件在手機上背單詞的移動學習可以減少學生認知負荷,極大地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上教師的監督,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多、快、好地積累英語詞匯量。
2.通過網絡閱讀擴大閱讀量。光憑每周一次課,每次課在課堂上讀的兩三篇文章,這個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英語報刊閱讀的課堂教學只是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要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必須在課后進行廣泛的閱讀,積累詞匯,才能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學生能接觸到的英語報紙雜志不多,幸運的是,世界上知名的英語報刊都有電子版,且幾乎都是免費的。學生可以在網絡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適合自己閱讀水平的英語文章來閱讀,老師也可以在網絡上選擇適合的英語文章發送給學生進行閱讀。
網絡閱讀能拓展教材的相關內容,而隨時隨地地利用手機進行英語報刊閱讀讓閱讀顯得不那么枯燥乏味了;而網絡閱讀的另一個方便之處就是可以隨時查單詞,這顯然降低了閱讀的難度。這樣的閱讀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二、實施效果
筆者在英語報刊閱讀課上實施了以上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上實行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指導和輔助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討論和辯論。課后,要求每個學生都使用百詞斬軟件背單詞,每天5個,截圖發給教師檢查。此外,要求學生每天閱讀一篇英語文章,并在筆記本上摘抄文章大意。教師每周檢查學生的筆記本,監督學生堅持閱讀情況,并視完成的程度記平時成績。最后,要求學生每次課都要做英語新聞播報。
在實施新的教學模式一個月后,筆者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明顯的提高。兩個月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明顯的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有明顯的提高。以往,教師要求學生在15分鐘內閱讀一篇文章并完成相應的習題,一半的學生無法完成,且習題的準確率只有30%~40%。現在,70%~80%的學生都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并且習題的準確率達到70%左右。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課堂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討論。學生在師生、生生的交流與互動中學會學習和思考,建構知識的意義。課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下,在手機上使用英語學習軟件背單詞和在網絡上閱讀英語報刊,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積累英語詞匯,擴大閱讀量,進而提高英語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郭紹青,黃建軍,等.國外移動學習應用發展綜述[J].外國電教,2011(5)
[2]劉丹.網絡多媒體輔助英文報刊教學策略探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3]羅祥林.對《英美報刊選讀》課程的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6)
[4]馬玉紅.移動微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啟示[J].陜西教育(高教),2018(1)
[5]潘學權,葉小寶.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英語報刊閱讀教學[J].科技信息,2008(15)
[6]席靜,王嶸.移動環境下大學生英語碎片化學習需求和傾向性研究[J].山西高等教育,2017(5)
[7]肖曉明.4G時代碎片化學習方式與英語教學研究[J].科技風,2016(9)
[8]楊彩仙.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4)
[9]喻鋒平.網絡英文報刊閱讀教學3I整合模式探索[J].現代遠距離教育博士論壇,2009(5)
[10]趙莉.高校國際新聞傳媒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研究——《英美報刊選讀》教材分析與教學優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7(40)
【作者簡介】張欽娟(1976— ),女,廣西合浦人,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英語教學。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