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摘要: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學科素養的培養,才是真正對學生負責、為學生發展考慮的教學。以英語教學,狀語從句的授課為例,淺談英語學科素養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英語學科;語言能力;思維品質
大家都知道: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英語教育其實就是在英語語言的學習和運用中,來發展學生的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同時,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反過來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拓展文化視野,豐富思維方式。我在備課過程中,最先確定的就是這節課如何能夠尊重孩子的發展,體現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基礎上,將晦澀難懂的英語語法教學活潑起來,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狀語從句是高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點。狀語從句是英語教學中三大類從句之一。我們都知道,在高考試卷中常能見到狀語從句的出現。無論是閱讀理解、完形填空、語法填空、改錯題、甚至是書面表達都會有狀語從句的身影。狀語從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么重要的語法教學項目,又因為語法是學生們最不愿意學習,最難理解的授課部分。因此,我選擇狀語從句作為實踐的第一步。在本節課,我在充分地了解授課內容,又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是在學生們已經對狀語從句有所掌握的基礎上,進一步夯實對狀語從句的分類、以及引導詞的掌握,要提升學生們對于狀語從句的應用。尤其是在高考中如何能快速、精準地判斷出是否為狀語從句、該用哪個引導詞,在高考中迅速抓分。我就要在完成預設任務的同時,再對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進行詳細地、精準地解讀。
基于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普班學生。學習者的英語成績各個梯隊都有。大部分為中等偏上,基礎相對比較扎實,基礎語法也掌握得較好,但對于復雜的從句,尤其是狀語從句認識不足,掌握得不太理想。尤其是要求他們快速判斷從句并精準選擇引導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需要行之有效的指導并需要非常有針對性的練習,當然更需要教師在課后的深入的追蹤。現在在英語學科學科素養的培養目標下,我相信可以更高效、更明確地指導學生掌握、應用狀語從句,從而達成我的實踐目標。
一、從課堂環節上預設語言能力的提升
課堂授課的第一步,就是要準備符合學生基本學情、又能達成預設目標的導學案。針對導學案的編撰,我是采用了,各小組組長參與編寫的方法。因為,在習題的設置上,他們更有發言權。我也能最先從他們身上,發現導學案習題的難度是否適合我的學生們,并及時因實際情況做出符合實情的調整。導學案的設置,必須環環緊扣,必須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激活學生課前心態,做到讓學生們有備而來。當然,涉及到狀語從句的導學案,必須要將知識具體化,以生為本,聚焦學情。同時,因為要兼顧英語學科的學科素養,我們更要聚焦學科邏輯。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愿意走近狀語從句,從而,愿意走進我的課堂。讓我有意識的提升學生們的英語學科的學科素養。以我的經驗,能達成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科素養的最行之有效的導學案就是運用問題引領。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來的導學案更符合學生的學習欲望。有了課前的導學案作為鋪墊,進入課堂就不再是難事。教師能夠通過課前導學案的檢查以及言簡意賅的導入,簡潔明了帶入本堂課的主要內容——狀語從句。導入部分以及課堂上的表達訓練,即“大展示”——大展示就是讓某一個小組成員站到班級前面匯報他們小組的學習成果、“小展示”——小展示就是小組成員都可以自小組內發表有關于某一個具體問題的看法。這樣兩類展示環節都給予了學生充分的鍛煉語言能力的空間。導學案上課前習題的糾錯過程中,單人的“獨學”之后的“小組對學”以及“小組群學”,就是在訓練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說服別人相信自己的觀點,以達成“生教生”的高效學習,以達成辨別本節課的重點狀語從句,更是能激發出學生學習英語欲望。各個問題引領環節的閱讀分析以及能力提升的部分,更是將英語語言能力素養的要素:聽、說、讀、寫、看做到面面俱到。當然,我是在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以求在課堂上,達成課堂環節合理有效。以學定教,實施調控,不急躁、不刻板,潤物無聲。
二、從課堂效果上預設思維品質的提升
因為,本節課主要采用任務型教學。我們都知道,有效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貫穿課堂始終的“問題引領”,和多個符合現階段學生學情的以及學習習慣的任務的設置。都充分體現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學生“獨學”與“群學”方法的相結合,都是更好的使課堂效果得以提升。我覺得我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魔術師,我貌似只是想起到引導的作用,但實則卻是在調控課堂全局;做到真正將課堂交還給學生的同時,多人次的提問、每小組的參與又是將課堂節奏充分把握在我自己手中。幸福課堂的即時評價表就是我手中的魔術棒,它使英語教學中最枯燥的環節——語法教學閃閃發光。同時,我更想讓學生們在合作探究中,即鍛煉了思維的邏輯性,也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帶著理性去思考,更是在運用語言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了創新思維的提升。預設達成課堂效果明顯,學生樂學。
三、從目標達成和情感態度的角度預設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基于我為多年的高三把關教師,并現任高三英語備課組組長,我懂得“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教師自身能力再強、教學經驗再豐富,也必須在“備”課本的基礎上,充分地“備一備”學生。因為,我有了充足的準備,相信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必然會全部得以完成。學生以學案為指引,在問題的引領下,從學到用到直面高考題。對于學生而言,目前高考可能是學習知識最直接的原因。但于教師,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讓學生能將語言教育和學習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知行統一才是教師教學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希望達成各個環節都使學生能夠積極運用和主動調試英語學習策略和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我一直對對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特別關注,對學生的耐心啟發,循循誘導又能夠將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我相信:本節課必定環環緊扣,步步深入,讓我的學生們幸福學習,快樂成長。
狀語從句的授課很好的詮釋了平時在課堂訓練上如果如是操作,積極應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并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的素養及其能力,才能為其高考、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服務。安之若“素”,是我的信條;“養”之有效,是我為之奮斗的目標。可見,英語學科素養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是相當大的。
參考文獻:
[1]馬利紅.英語學科素養內涵探析[J]. 基礎外語教育,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