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霄


摘要:本文簡單介紹了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的內涵和特點,新型學徒制模式下制糖技術專業項目化教學的優勢,通過“項目化教學”在制糖技術專業課程《糖機設備維修與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表明:制糖技術專業在新型學徒制模式下實施項目教學,可以充分發揮項目教學法的優勢,展現新型學徒制的特點,提高學生制糖技術專業課程的學習水平,從而保障了制糖技術專業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項目教學法;制糖技術;教學實踐
我院食品技術系制糖技術專業始于建校初期,為廣西甘蔗制糖行業培養了一大批生產一線員工及骨干力量,廣西的甘蔗制糖占據全國食糖總量的65%以上,是廣西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制糖企業的生產發展和用工要求,我院及時調整了甘蔗制糖技術專業的培養模式,引入了“新型學徒制”。新型學徒制是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了用人企業在實際操作能力方面的帶領作用,同時融合了技工學校理論教學的特長,使學徒生既掌握專業操作方面的能力,又能在理論原理上掌握和了解,為今后的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更好地解決在生產中出現的故障和不正常情況,保障企業的正常生產。實現技工學校培養實用人才、企業提高員工素質的雙贏格局。
一、“新型學徒制”模式的概述
(一)“新型學徒制”的內涵? “新型學徒制”是企校深度合作為基礎,以學徒的專業技能培養為核心,輔以機械知識、機械制圖、流體輸送、電工基礎、自動化儀表與控制、安全基礎知識等學科知識為基礎,以專業技能為紐帶,企業、學校的深度參與,師傅的現場指導、專業教師深入企業現場教學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新型學徒制的核心模式是企業發揮培訓主體作用,其模式是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傳統的學徒制只有師傅的現場指導,僅局限于單一的實際操作,對操作的原理不甚了解,當出現與師傅指導時不同的情況時,不能及時處理或處理錯誤,同時相關學科的知識不足,不能適應企業不斷發展的要求。而單純的學校教育由于實訓設備的不足、或與用人企業實際使用的設備不盡相同,只能學到基本的操作及原理,畢業后仍將經過一段時間的企業實訓操作,才能勝任崗位要求,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和費用,用人成本增加。
(二)“新型學徒制”的特點是:(1)企業與學校合作的一種雙重主體職業教育制度,人才培養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2)以就業為導向,招工與招生同時進行,學生既是企業學徒工又是中職學校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學生與企業、學校與企業要簽訂書面合同,明確各自的職責權利,形成企業和學校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機制。(3)實施制糖企業為主體,學校輔助培訓的育人方式,制糖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師傅成為教學的領頭人。學生榨季期間在糖廠見習或實習,在專業師傅的指導下學習實際操作方法,停榨后回校學習進行理論學習或實訓,或由學校派出專業教師到企業結合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實際設備進行現場教學,學徒生既可以繼續參加維修工作,又可以得到老師的理論培訓,實行工讀結合,畢業時,同時獲得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正式成為企業的合格員工。
二、新型學徒制模式下項目教學的優勢
(一)項目教學法就是在師傅(教師)的指導下,將與制糖企業生產維修實際相同的內容分為相對獨立的項目,進行收集信息、設計方案、項目實施以及最終效果由學徒獨立完成。通過對該項目的實際操作,掌握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及每一個環節的技術要求。“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師傅為引導、學徒為主體”,技術參數多,牽涉面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糖機設備維修與實訓》課程是我校甘蔗制糖技術專業的主要課程,因制糖行業的生產特殊性,維修工作主要是操作工人完成的,是甘蔗制糖技術、甘蔗制糖設備課程的實踐課。本課程教學的目標是密切聯系甘蔗制糖設備的維修項目、維修內容、維修方法及要求的技術參數,確保設備在榨季的正常運行,提高生產安全率。在教學過程中,師傅將維修項目交給學徒,以小組團隊的工作方式,由學徒自己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計劃,分工完成整個維修項目,培養學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二)以項目為導向設置專業核心課程。(1)確立課程單元體系。根據課程培養目標所規定的職業能力及制糖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工作項目,以工作項目為中心整合課程內容,形成項目課程,并與職業能力相對應。課程內容由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擴展知識組成,體現課程結構、課程定位和課程內容的職業性,形成“理論—認識—導學—實訓”的課程教學體系。(2)編制校本教材。根據企業和學校設備的實際情況編制適合學徒的校本教材,從易到難設計成若干個教學項目,即培養了學徒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學徒的學習興趣,還促進了學徒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我校在2007年就開設了糖機維修與實訓課程,由經驗豐富的教師結合現階段制糖企業的主要設備編寫了校本實訓教材《糖機設備維修與實訓》。(3)學徒素養在“項目教學”過程中的體現。“項目教學”過程中融入了安全操作意識、技術要求與職業素養、團隊精神等方面知識。安全操作方面,指導師傅在實訓課開始前進行安全教育,實訓過程中檢查提醒用電安全、角磨機的安全使用、起吊重物的注意事項等。在培養職業素養方面,指導師傅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現代制糖企業的7S現場管理模式,指導學生在實訓操作過程中按7S的要求進行,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 (SEISOU)、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節約(SAVING)。提前了解適應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為今后進行頂崗實習和畢業工作做好準備。 團隊精神意識方面使學徒從小樹立團隊協作意識,相互協同共同完成項目任務。
三、“項目教學”在制糖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項目教學”實施原則?? 新型學徒制“項目教學”是根據制糖企業實際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崗位的教學模式,遵從“行業生產一線真實過程模式”原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求學徒發現和使用勞動工具去完成整個過程,師傅只起到組織、咨詢和引導的作用,在執行教學任務時能對出現的問題引導學徒為決策和評價進行討論,由學徒小組負責人及其成員獨立完成。只有當小組負責人遇到困難,師傅才給與必要的幫助。
(二)“項目教學”實施步驟?? 新型學徒制“項目教學”是師生共同設計和實施一個較完整的職業活動的教學法,是職業活動導向教學研究的有效途徑之一,其目的是提升學徒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下面以《糖機設備維修與實訓》課程為例進行說明,其主要過程有以下幾個步驟:確定項目內容—編訂計劃任務書—項目實施—指導改正—督導審核—效果反饋。《糖機設備維修與實訓》課程在進行項目教學活動中,根據生產工作實踐,由企業師傅和專業教師共同確定項目內容,并為班級學徒布置實訓工作計劃任務書。這份計劃任務書按照行業生產操作來組織教學,讓學徒參與實訓的方案設計、調試、改造、測試以及實訓時對數據的獲取與處理,分析整理等全過程。下面以《糖機設備維修與實訓》課程中的單元5三輥式壓榨機前軸承潤滑冷卻系統為例來進行說明。
開始實訓前,師傅根據學徒們的興趣、特長及實訓場地、設備等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團隊。由小組成員推薦隊長,組員在隊長的帶領下協同開展活動。當師傅把具體項目任務分配給各小組團隊后,小組成員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三輥式壓榨機軸承潤滑冷卻知識,查找榨機軸與軸承的配合技術指標、維修內容與方法、安裝要求等技術資料。師傅與學徒們合力拆卸舊榨輥軸承,檢查易損件損壞情況、測量磨損間隙,為檢修安裝軸承潤滑冷卻系統做準備。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根據不同的磨損程度,探討維修方法,不斷嘗試,分工合作。甲成員負責修復榨機輥軸軸承位,乙成員負責修復軸承接觸面及油槽油孔的開設,丙成員負責冷卻系統的處理,丁成員負責整體安裝測試并記錄相關技術參數。完成維修安裝榨機前軸承潤滑系統潤滑任務。在指導師傅的指導下,各小組團隊相互檢測各自的成品的技術參數,并與標準進行比對,誤差最小的成為評為優秀作品,由師傅進行點評。組員們根據師傅的點評找出各自的不足之處進行整改并測量出技術參數,使之符合技術要求。
四、“項目教學”的實踐成果
(一)積極開發多功能、綜合性、可參與的教學實訓平臺,使學徒擁有多種類型的學習載體,學院加大了實訓設備的投入力度,建設了壓榨提汁實訓車間、澄清、蒸發、加熱、煮糖、分蜜等專業設備供學徒實訓。開發了與企業同步的DCS操作系統,可進行模擬實際操作及故障處理,根據學徒的模擬操作進行自動評分,只有步驟正確才能進入下一步的操作,加深了學徒的印象。同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學校需要的時候提供技術支持,深度參與學徒教學項目、內容的制定。在每年的榨季期間,組織學徒參加榨季崗位實習或見習,學院同時派出有企業實際經驗的教師帶隊指導,企業也指定一些經驗豐富的師傅進行幫帶,這樣的校企合作方式使學徒的訓練項目、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完全相同,同時學校實現了以較少的投入獲得性能優良的實訓設備,師傅在進行實訓教學時,學徒們也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二) 積極創造良好的實訓環境和學習氛圍 項目教學法激發了學徒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采用探究式自主學習的方式,形成學習和探究并進的良好氛圍,通過各種形式的學徒實訓技能培訓,提高了學徒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必要的職業素養,縮短畢業后的學徒時間,可以很快地適應企業生產操作或維修工作,獨擋一面。學徒通過項目式榨機軸承潤滑冷卻維修安裝訓練,熟悉壓榨機設備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軸承潤滑冷卻系統的結構及維修方法和技術要求,掌握軸承潤滑冷卻裝置各主要部件在運行中的相互關系,理解軸承潤滑冷卻裝置在壓榨機運行中的作用。能夠對生產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故障進行分析判斷并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避免事故的發生,提高生產安全率。
五、結束語
隨著制糖行業的技術進步和設備更新,對學徒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學徒生必須形成不斷學習的良好習慣,擴大知識面,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制糖專業學徒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是畢業后的工作和事業中能力提升的關鍵,在新型學徒制模式下,實施項目化教學實踐,可以彌補目前甘蔗制糖技術教學實訓環節的不足,進行理論教學優化和安排實踐學習的教學時間,達到實訓和理論學習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徒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為廣西甘蔗制糖行業培養出綜合素質較好的人才,適應制糖行業的崗位需求,提高學校學生的就業率。
參考文獻:
[1] 陳元.制漿造紙工藝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J].廣西教育,2016,(6):79-80.
[2] 任偉,于杰.企業新型學徒制下學徒(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J].職業,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