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睿
摘要:運用馬克思主義中的內涵和原理指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進一步發展,首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下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次,重視實踐作為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環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產生和發展都源自于社會實踐;最后,以人民為主體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以人民的需要為文化發展的創作導向,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人民主體
隨著文化自信命題的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日漸式微的現狀進一步的受到黨和全國人民的關注。馬克思主義自傳入中國以來一直指導著中國的革命、改革和發展,并一步步的與中華傳統文化進行結合,如今中國的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只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內涵來指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才能使中華文化悠久綿長、亙古彌新。
一、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下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導依據。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中也必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首先,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中的指導地位不動搖。歷史證明,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也提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盡管誕生在一個半世紀以前,但由于他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被歷史和實踐證明是科學的理論,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實踐證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在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被列為國家發展的藍圖之一,只有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觀點,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不斷的將中華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才能進一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其次,將馬克思主義文化觀運用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之中。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對文化的社會地位和作用及發展規律的科學揭示與概括,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具體的闡明了文化的實質、文化的特征、文化的作用等幾個方面的基本問題,深刻的剖析了文化的政治立場和價值目標,這對于我國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借鑒意義。吸收和借鑒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豐富內涵,更有利于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時代特色和民族特點,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走下去,進而推動中國的文化強國建設邁向更高水的發展方向。
二、社會實踐是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環節
馬克思認為實踐是人類的本質活動,而文化則是人類本質活動的對象化,因此,文化的本質也必然是實踐。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中,實踐是其產生和發展的重要環節。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產生源于社會實踐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起源于黃河,從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方式到精耕細作,從以物易物到貨幣交換,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的物質需求,為了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中華文化在中國古人的社會實踐中應運而生。有詩詞歌賦、唐詩宋詞的文學經典,有忠君愛國、仁義禮智信的品德情操,更有中秋賞月、重陽登高等節日習俗,這些一代代傳承下來的中華文化瑰寶都是我們的祖先社會實踐的產物,也是在實踐中才得以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就如詩詞文化的產生而言,詩經中就有不少反映人民生產生活的經典佳作,如《七月》反映農夫艱辛勞作、《采薇》反映士兵征戰、《關雎》反映遠古的青年愛情等,這些優秀的文化作品都是在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中產生,也必然是要在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中繼續發展下去。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需要社會實踐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華文化不斷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西方文化因方便、快捷等因素而更加受到年青一代的歡迎和追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想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斷發展,就必須加強社會實踐。
1. 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中國的發展需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離不開與中華元素的交融結合。馬克思主義自19世紀末傳入中國到發展成為如今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也經歷了一段長期與中華元素互相磨合的風雨歷程。從馬克思主義最開始傳入中國之初就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守舊部分發生激烈的碰撞,到毛主席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總結經驗教訓,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歷史、傳統和實際國情相結合,再到建國以后每一代中央領導人都強調要時刻保持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優良作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經歷了90多年的風風雨雨,雖有挫折坎坷但終究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取得了巨大成就。無數的實踐經驗證明,只有不斷的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才能得到新的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才能走的更遠、走得更廣,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才能更加強大。
2. 不斷推動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當前,我國文化領域的發展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急需進一步宣揚和推廣的文化發展現狀,不斷推動文化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具有十分重大的實踐意義。
首先,推動文化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改革文化體制機制的重大作用做出了重要論斷:“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關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改革創新文化體制機制也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價值。
其次,推動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能更加進一步的推動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進而更進一步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宣揚起到積極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提到:“在廣大文藝工作者辛勤努力下,我國文藝界出現新氣象新面貌,文學、喜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民間文藝、文藝評論、群眾藝術、藝術教育等都取得豐碩成果,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為人民提供了豐富精神食糧,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魅力”。由此可見,文化產業的繁榮正積極的推動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
最后,改革創新文化體制機制有利于更有效的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力。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對民族文化創造力的重要觀點,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教育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讓十三億人的每一份子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中國古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的智慧凝聚而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更離不開全民族的智慧和努力、發展和創新。
三、以人民為主體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在實踐中的智慧結晶,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產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要以人民為主體,即要以人民群眾的需求作為文化的創作導向。以人民群眾的作用為中心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堅持以人民群眾的需求作為文化的創作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堅持以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義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發展的評判標準,不斷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正如列寧所說,“藝術是屬于人民的。他必須在廣大的勞動群眾的底層有其最深的根基。它必須為這些群眾所了解和愛好。它必須結合這些群眾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們。它必須在群眾中間喚起藝術家,并使他們得到發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劇作者”,只有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會源源不斷的向前發展。
(二)重視人民群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習近平從唯物史觀的高度精確概括了群眾在社會發展、改革以及創新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并多次強調指“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終依靠的是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至今以來,都是從人民群眾的生活找到靈感,任何謂之經典的文化作品都反映的是當時人民群眾的思想情況和生活習俗,當今所能看到的優秀的文化作品都是人民群眾的力量凝結出的文化瑰寶。只有以人民歷史作用為中心,善于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與力量,要真心誠意地拜人民為師,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變革社會現實、促進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才能不斷的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向前推進。
綜上所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文化的基本觀點,堅持社會實踐,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才能不斷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前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2016-07-01.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3]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5/c_1120383155.htm,2017-01-25.
[4]喬麗.扎實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J].改革與開放,2018(01).
[5]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06.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