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資偉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對這一現狀,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實現教學模式創新,進而滿足新課標下語文素質教育需求。本文以小學語文為研究切入點,對其教學現狀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教學模式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課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與其他的科目相比,小學語文知識點的趣味性較低,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雖然小學語文教學已將全面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效果仍不甚理想,嚴重制約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創新,全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觀念相對滯后
教學觀念直接決定了教學模式。在新課標要求下,我國小學語文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開放性、多元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中,必須要形成與之相一致的教學理念。但就目前而言,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學觀念較為陳舊和落后,致使其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仍以考試作為教學的中心,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需求。同時,在這種落后的語文教學觀念影響下,教學模式相對比較落后,甚至切斷了語文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并抑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其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式單一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中,必須要以教學內容、學生熱點為依據,并采取最佳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但就目前而言,在多數學校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仍占據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機械式灌輸式教學模式。如此一來,不僅使得教學課堂氛圍沉悶,也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盲目創新,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標要求下,雖然部分語文教師認識到教學方式創新的重要性,但卻并未真正認識到語文課堂教學創新的重要性,以致其在教學過程中,完全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例如,部分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為了使得自己的課程與眾不同,常常利用各種方式增加科目的新鮮度、被關注度,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小學語文教學創新途徑分析
(一)更新教學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師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所創新,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觀念,切實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更新并優化教學觀念。只有保證教學觀念的先進性,只有保證教學觀念具備足夠的創新意識,才能真正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例如,在《翠鳥》這一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分別采用兩種思路、兩種方式開展教學。第一種思路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取向,重點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感悟和積累。另一種教學思路則為: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取向,重點對文章語言形式進行理解、感悟和運用。之后,在這兩種思路下,教師利用兩個課時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學習。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鑒于兩種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側重點,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
(二)尊重學生主體,轉變課堂角色
教師在實施教學創新的過程中,切不可流于形式,為了創新而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尊重學生這一主體,這是實施創新教學的根本。包括小學語文在內的所有的課堂教學,教學包括“教”和“學”兩個環節,這兩個環節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整個教學的過程。因此,教師一旦在教學活動中忽視了學生這一主體地位,就很難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創新的過程中,必須要轉變課堂的角色,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要給學生傳輸知識,更要教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獲得知識,進而給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課前預習這一有效的環節,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字典這一有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了解文章中字詞的意思,并對其具體的應用方法進行揣摩,進而使得學生在自己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同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創新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使得學生從以往“被動”學習狀態下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
(三)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正如古人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學習的層次中,樂學是最高的層次。基于此,教師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必須要改變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和單一的教學手段,對其進行創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教師在創新教學方式的過程中,必須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力求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進行《亡羊補牢》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結合文章中的故事內容,并以此為基礎,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個情節豐富的故事,并通過表演的形式,將課本中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再比如,在進行《雅魯藏布大峽谷》 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踏板”,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對課文進行更好的理解。
可以說,這種創新之后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氛圍,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同時也使得語文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進而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四)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質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學不單單是語文知識的傳承,而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以適應國家的人才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必須要積極開展探究式學習,以“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為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還能促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落實到實踐中,進而使得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開闊視野、提升語文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開展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必須要以教學內容作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研究小組,并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式學習。
例如,在《白樺林的低語》教學中,如果按部就班讓學生進行背誦和記憶,學生很難對其進行全面的理解,教師可以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建立一個語文研究小組,并指導學生探究作者在文本中對森林工人的贊美之情。同時,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臺,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對這一嚴峻的現狀,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式,并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前提下,創新教學方式,進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珍連.新課改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9(4).
[2]楊月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2).
[3]劉麗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模式的創新[J].文教資料,2019(3).
[4]張瑩瑩.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
[5]王海燕.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研究[C].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重慶: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