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玲
摘 要: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園地,建設良好的班集體,不僅能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還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建設班集體既要重視情感教育,又要嚴格要求,既要加強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又要加強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關鍵詞:班集體;班級文化;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45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6-0019-01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園地,班集體建設好,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集體責任感,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還能逐步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讓學生做一個自律的人。有效地進行班集體建設,離不開班級管理與班級文化建設,兩者是相互促進的。
班級管理要注重以人為本,“嚴”“情”結合。只是嚴格要求,只能規范學生的行為,無法走進學生的心靈。只有情感教育和嚴格要求互動與交融,才能規范學生的言行,感化學生的心靈,達到表里兼治的目的。
1.情感教育是班級管理規范化的前提
首先,用“情”導行。新學年或新學期,學生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愿望,把開學初作為改變自我,爭取進步的起點。針對學生的此種心理,第一期黑板報筆者以“新學期,新打算”為主題,創設“說說心聲”一欄,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樹立新學期目標,激發學習欲望。當班集體中出現好人好事等現象時,不論多么細小瑣碎,班主任都要加以表揚,以情導行。在一個班集體中,最重要的是班主任對待每個學生一視同仁。品學兼優者不偏信偏愛,品學稍差者不冷漠歧視,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愛戴,使他們產生“我能行”的正面效應。其次,用“情”暖生。愛心永駐是班主任的天職。對學生的愛,不僅表現在一個手勢、一個詢問、一個眼神和一個微笑,還體現在深入了解學生內心的苦惱,并一一化解。作為班主任,每次到校都要先去班上與學生聊一聊。學生體會到班主任的愛,就會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不僅會更喜歡班主任,還會更愛自己的班級,同時還能主動關心班上同學。當學生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體驗到關愛的溫馨,就會把班級當作自己的“家”,此時班級管理就非常輕松。
2.嚴格要求是班級管理的有效手段
校有校紀,班有班規。班級中特有的規章制度,是維護正常的班級學習和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證。為了細化班級管理,每當接任新班,筆者都會從思想、學習、紀律等方面與全體學生共同協商,制定一系列的班級公約。學生自定公約,自我督促,更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當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應該首先做到,處處為學生當好榜樣。制定了公約,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學生天性好動,自控力不足,需要不斷提醒與監督。學生督促學生,是最有說服力的。因此,接任新班或進入新學期,筆者都要進行值日班干部的選拔。每天兩人值日,除了督促同學進行晨讀、管好紀律、檢查衛生之外,還需要記錄每天的情況,便于查閱。班干部每月變化一次,以便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層層分配之后,班級管理就細化了。班主任要利用晨會課、班隊課,對好的行為進行表揚,對不良行為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這樣一個班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
班級文化分為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班級文化可以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規范學生的行為,陶冶他們的思想情操,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
1.加強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為學生個性展示提供舞臺
整潔、溫馨的教室,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給學生以啟迪教育。因此,班主任要加強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抓好教室環境布置。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班級主人,發揮自己的潛能,認真布置好自己溫馨的家園。比如,在教室前面黑板上方張貼醒目的班風標語,在黑板左側貼上班級成員的奮斗目標,讓教室的每一塊墻壁“開口說話”。還可以在教室里增添花架,小組合作養花、護花。這不僅美化了班級環境,還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與愛心,潛移默化中陶冶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2.加強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引領學生成長
班級的規章制度,能夠規范學生的言行。在班級管理中,可以開展“人人有崗”“每周評選崗位標兵”等活動,讓學生在管理與被管理過程中約束自身行為,使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漸養成。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禮貌待人,誠懇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別人的批評。在規章制度的約束下,學生懂得了如何做人與做學問,自身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身價值也得到了體現。這不僅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更促使學生擁護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斯賓塞指出:“記住你管教的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理的人。”實踐證明,班主任只有講究策略,既重視情感教育,又嚴格要求,既加強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又加強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才能建設一個自律、和諧、有凝聚力的班級,才能在家一樣溫馨的氛圍中促進學生和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金龐.讓“自主”成為班集體建設的核心價值觀[J].江蘇教育,2016(22).
[2]孫宗濤,范海鳳.強化班集體建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14(02).
[3]林林,鐵俊.學習型班集體建設思路與發展路徑初探[J].北京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