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翠菊
摘 要:體育是高中階段的必修科目,旨在傳授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身心素質。部分教師習慣于機械講解,忽略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導致學生運動能力低下,難以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文章結合實例闡述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策略:強化訓練指導,構建高效課堂;優化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發展;培養運動習慣,提升運動能力。
關鍵詞:高中體育;終身體育意識;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6-0036-01
根據體育新課標要求,高中體育教學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運動基礎、體育文化認知、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于機械講解,忽略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導致學生運動能力低下,難以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因此,體育教師要加強引導,注重學生心理素質與體育精神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內體育學習及課外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本文對培養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進行研究。
在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體育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偏向體育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強化訓練指導,構建高效課堂,以此幫助學生增強體育運動技能,形成終身體育意識。要將“健康第一”的理念放在首要位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能力為目標,構型新型的體育技能訓練模式。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動向,及時引導,以免其進入學習誤區,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訓練過程中,要將終身體育意識作為教學指導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集體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練習相結合,使學生盡快掌握技術動作要領,提高運動技能。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發展速度、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以籃球訓練為例,教師要注重籃球技巧的傳授,糾正學生錯誤的技術動作,端正學生訓練的態度,滲透籃球運動精神,像“團結協作”“永不放棄”等,以幫助學生增強體育運動能力,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當前高中生與以往高中生相比,無論是心理素質還是身體素質都有一定的差異。對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優化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不斷進步,全面發展。
教學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其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教學形式也在不斷發展和改進。一般來說,體育教學形式具備以下特點,即多維性、多樣性和復雜性。常見的教學形式有班級集體授課、小組合作學習、個別化學習等。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精心選擇適當的教學形式。教學形式可以有機地組合使用,以便揚長避短,相互彌補與促進。如班級集體授課可以結合討論與提問,個別化學習可以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等。要通過優化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降低學生對體育學科的抵觸心理。例如,教師在開展體育游戲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一起活動,而不是站在一旁觀察。這樣一來就能加深與學生的交流,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幫助學生完善認知,讓其在和諧發展中獲得能力提升,從而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加深對體育學科重要性的認識,逐步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基于這一目標,教師要對學生的運動興趣進行分析,明確教學目標,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不同于其他學科,體育學科的實踐性較強,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實發揮其能動性,讓其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自覺參加各項體育運動。在這一過程中,要轉變教學方法,注重“授人以漁”,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其在實踐過程中發現體育運動的趣味性,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在教學之余,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體育競賽活動,如“友誼杯”籃球競賽,借助體育競賽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習慣,鍛煉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此外,還可與學校領導協商,幫助學生成立體育社團,讓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促進體育運動能力的提升。
總之,學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是學校的重要職責。要創造有利條件,發揮教學智慧,促使學生積極投身于體育學習與鍛煉。作為體育教師,要強化訓練指導,構建高效課堂,要優化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發展,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運動習慣,提升學生運動能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最終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黃欽.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J].江西教育,2016(21).
[2]葛長春,莊緒華.試論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5(02).
[3]邱寶勤.如何培養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J].現代教育科學,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