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德
摘 要:建構主義理論強調(diào)學生對客觀知識的主觀建構,“智學語文”強調(diào)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文章在建構主義視角下探討“智學語文”的途徑和方法,從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育人三方面探討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新思路。
關鍵詞:語文教學;“智學語文”;建構主義;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6-0053-01
建構主義理論被認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學習理論,它的代表人物有皮亞杰、布魯納等。建構主義理論是一種關于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diào)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與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是為了學生的學而服務的,必須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需要來設計教學,其目的是使所有學生都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獲得知識與能力。而對“智”拆字進行分析,就是“一日一知”。本文對建構主義視角下的“智學語文”進行探究。
“智學語文”模式下教師的教要做到以下兩點。(1)每日教師要明白“今天我要教什么”,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統(tǒng)領全局。傳統(tǒng)教學中,上課主要是灌輸式的,教師在課堂上不停地講,學生在題海中不停地做,可是僅僅這樣就能達到教學目的嗎?答案是否定的。筆者認為,學生要掌握的是知識,而不是作業(yè)。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理解知識、運用知識,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探究、學會思考,而不是一味接受。對于那些做錯題的學生或題不會做的學生,教師應該在傳授知識的當天就給他們講解,直到他們把問題弄懂,這才叫“一日一知”。一日一知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態(tài)度。(2)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明白“這個知識怎么教”。對于語文學科來說,知識點相對比較零散,因為語文重在知識積累,有很多學生在解決新問題的時候,或許會產(chǎn)生很多本來認為已經(jīng)解決而實際沒有解決的問題。很多時候一節(jié)課并不只是完成一個知識點的教學,所以教師本已經(jīng)準備好的課堂預設很可能被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替代。因此,教師應把關注點放在課堂上,做好教學反思,記錄好一些學生遇到的新困惑和新問題。(3)教師在課堂教學完成后要及時撰寫教學后記,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感悟和體會,積累材料,總結經(jīng)驗,反思教學,以便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指導下一步的教學。教師的作業(yè)批改要分層次,優(yōu)先批改課堂上接受知識較困難學生的作業(yè),對個別未達標的學生,要實行跟蹤性補救輔導,以確保全體學生跟上教學進度。
“智”可拆為“一日一知”,而“知”是由矢和口組成的。因此,要想真正做到一日一知,就要讓學生運用“口”進行知識反思。(1)學生要反問“今天我掌握了什么知識”。學生要當堂完成所設計的作業(yè)練習,及時反饋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實現(xiàn)基礎知識的內(nèi)化和吸收。教師要進行當堂目標測試,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共性問題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對個性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矯正,努力使全體學生都達成教學目標。“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蘇霍姆林斯基這一論述對于學生鞏固練習有重要意義。鞏固練習可以讓學生回憶、思考所學的知識,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這個專門的思考過程尤為重要。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特別重視讓學困生集中注意教材中的一些“點”,這些點聯(lián)系起來即為知識的基礎。課堂練習可以當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學生學好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消化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必要的練習是鞏固與強化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語文課堂上許多教師不能很好處理“練”的問題,教師對練習的時間把握得不到位、不重視當堂完成。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正確理解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擺正練與講的關系,還要精心設計習題,做到精練、巧練、及時練。(2)學生要設問“今天這些知識,我有不懂的嗎”。每節(jié)課后,學生要做到對當日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性復習。教師要進行多種形式的檢查,檢查是否夯實了基礎,是否掌握了重點知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要做到目標明確,力求做到“當堂清”,培養(yǎng)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與遣詞造句的能力。
(1)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養(yǎng)。建構主義強調(diào),學習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占有別人的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形成自己的見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習者要不斷反思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形成一種學習能力,培養(yǎng)自己反思的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反思,如“我怎么想的”“為什么這么想”“我的解題思路是否最佳”“是否有更好的解題途徑”等。(2)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建構主義的教學觀特別強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成功與進步的激勵性評價,具體實施手段即體驗教學法和鼓勵教學法。因為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總是帶有一定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投入程度與學生學習體驗密切相關。積極的情感體驗會使學生不斷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從而對學習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張德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語文課堂教學優(yōu)化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9(04).
[2]張江鳳.深研教材 智學語文[N].中國教師報,2018-06-27.
[3]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