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面臨著重要的挑戰與機遇,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難以滿足當前教育的多元發展需求,所以必須扭轉傳統落后的教育模式與方法,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創新教學理念。文章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以期有效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物理;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3-004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041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初中物理教學,學生不僅要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技巧與方法,教師也應當從多角度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習技巧與能力。教師必須正確認識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探討交流,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充分彰顯物理實驗教學的趣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進一步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多元化發展。
根據初中物理教學特點,教師必須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中心,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近階段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施教,才能著重突出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同時,教師也應當確保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由于物理學習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但是理論知識較為枯燥,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活動,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難以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應當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只有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才能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教師要制訂科學合理的探究式教學方案,有效實施探究式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探究學習的計劃,在探究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在小組探討過程中獲取獨立的見解,切實增強學生的思維水平與團隊協作能力。
由于物理具有實驗特征,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實驗室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與價值,使學生了解到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情況。例如:學習“光的反射成像”這節知識點,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分析家中的金屬勺子,并且將勺子作為凹面鏡或凸面鏡觀察成像特點,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探究意識。例如學“凝化與液化”這一現象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家中用塑料飲料瓶裝滿水,放入冰箱中冷凍。過一段時間之后,會發現霜與露,通過趣味小實驗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助于學生應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知識探索與學習。所以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細小物件,展開物理趣味小實驗,選取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物件作為實驗器材,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實驗不僅能在實驗室中進行,也可以在家中進行。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關,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尋找和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例如: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斜面小車實驗,得出結論后再分析伽利略的相關推論。這有助于學生了解實驗與推理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過程中也能夠展開自主實驗,通過觀察和推理提高物理學習能力。
當前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與創新,部分物理現象難以借助實驗或模擬實驗的形式展現,教師可以有效應用多媒體設備加以呈現。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節目中的動態畫面設置演示程序與情境,使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物理現象。例如講解“眼睛受騙”時,學生難以理解物理現象及具體內容,對于“池底的一點a射向空氣的光線……池底升高,池水變淺”這一現象,學生難以有效理解。由于光線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學生難以感受到光線的存在,也無法深入理解光線折射。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引領學生應用多媒體動畫形式展示光路,學生才能對此有所理解和認知。例如學習船閘與抽水機的工作過程,也可以借助動畫形式,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接受相關知識點。所以在物理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能夠科學合理地應用多媒體,設置具體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將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識變得形象直觀起來,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理念下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與方法,切實創新教學模式,才能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扭轉傳統落后的思想與觀念,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與綜合素養。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能夠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進一步加強探究式教學與自主教學模式的有效融合,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并感知、體會物理學習的樂趣,切實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徐宇強.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措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2).
[2]劉慧民.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J].經貿實踐,2017(12).
[3]竇紅平.關于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索[J].物理天地,2017(13).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何永強(1982.10— ),男,漢族,甘肅定西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