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芝



【摘要】文章嘗試設計了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南寧市第六職業(yè)技術學校多媒體技術課程為例實施。通過合理利用雨課堂特有的“彈幕”發(fā)言、“不懂”標記、發(fā)紅包、便捷的教學配音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等功能提高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基于雨課堂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具有可操作性,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雨課堂;混合式教學;多媒體技術
一、引言
在“教育大數(shù)據(jù)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立啟動會上,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指出,把辦好網(wǎng)絡教育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意味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開始了一個新時代。2018年教育部印發(fā)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強調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基于信息技術的豐富多樣的在線教學模式越來越受關注,如慕課、微課、智慧課堂、SPOC(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等等。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線上教學將替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但也有許多研究者經(jīng)過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調研與實踐,發(fā)現(xiàn)在線教學的許多不足:
①線上教學平臺局限性較大,在課堂教學中較難發(fā)揮其作用;
②教師與學生很難達到面對面交流的學習效果,靈活性差,師生互動性較弱;
③線上教學平臺與課堂教學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教學實施平臺或軟件。
鑒于以上問題,本研究將以中職多媒體技術課程為研究對象,利用雨課堂技術實施混合式教學,發(fā)揮“線上+線下”的優(yōu)勢,讓中職課堂更有效率。
二、雨課堂概述
雨課堂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fā),旨在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將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賦予全新的體驗,最大限度地釋放教與學的能量,推動教學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雨課堂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①課前學習靈活多樣,學生微信隨時隨地接收豐富的教學資源;
②課上測驗方便快捷,課堂測驗隨時控制時間,隨時講隨時測;
③師生互動興趣強,互動形式多樣,如彈幕、投稿、課堂紅包、發(fā)言、隨機點名;
④作業(yè)功能完善,作業(yè)形式多樣化,如主客觀題、投票題、附件作答、拍照上傳、語音回復等;
⑤數(shù)據(jù)驅動周到,教學數(shù)據(jù)分析全面具體,課前、課堂、課后,一目了然。
三、課堂設計與實施——基于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
(一)學情分析
1.中職學生個性突出,喜歡張揚,但學習基礎不扎實,缺乏耐心,無論是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文化課程還是實踐操作課程,學習效果都不理想。教師需要經(jīng)常督促并時刻關注上課的教學進度是否過快,經(jīng)常考查學生學習掌握程度。
2.中職學生學習被動,缺少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由于各種原因,他們養(yǎng)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導致學習成績不佳,進而導致學習的主動性下降。教師要掌握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的有效辦法,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進而積極面對課堂。
3.中職學生缺乏自信。他們喜歡玩手機,玩游戲,活在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信心去面對學習。面對遇到的困難,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發(fā)揮網(wǎng)絡資源的作用,通過師生線上互動討論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學生成就感,進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二)教學策略
1.鼓勵式教學策略。所謂鼓勵式教學策略,也稱賞識教學策略,是指一種在寬松、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生以自信、自強、進取的態(tài)度去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策略。因此,在設計基于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時,課堂上一般采用語言贊揚或者通過加分制度進行鼓勵,線上可以采用多種表揚方式,如留言、點贊、紅包等流行的網(wǎng)絡形式,鼓勵學生繼續(xù)加油。
2.個性化教學策略。該策略是在對學生個性尊重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中心,真切關照每個學生潛能開發(fā)、個性發(fā)展的教學策略。課堂時間有限,真正個性化教學較為局限,而在雨課堂平臺實施教學,可以隨時隨地與學生互動,更加容易了解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通過查看雨課堂的“不懂”“留言”功能與課堂的測試數(shù)據(jù),進而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
3.互動式教學策略。該策略就是把教學活動看作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著的教與學統(tǒng)一的過程。著名特級教師沈大安認為,課堂教學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將“預設”和“生成”結合起來,好的課堂效果也只有在師生互動中才能生成。利用雨課堂平臺中新穎的“彈幕”方式,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小組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課堂互動的效果,活躍課堂氛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案例實施
基于以上學情分析和教學策略,筆者利用雨課堂軟件在南寧市第六職業(yè)技術學校開設了一次多媒體技術公開課。課程內容為:使用premiere制作短小片頭——青秀山風景區(qū)。教學對象為中職高二計算機應用專業(yè)學生。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教學過程如下。
1.課前預習。課前教師對該任務進行研究,必須了解學生已經(jīng)熟悉哪些知識點和操作方法,將新的知識點和任務書通過選擇題、判斷題、主觀題、視頻形式發(fā)布在雨課堂平臺中,讓學生提前預習和復習舊知。學生在微信端收到預習任務通知后,登錄班級課堂,完成預習作業(yè)。如果在預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同學之間可以進行討論,也可給教師留言或者提問。教師可隨時通過雨課堂查看了解學生完成情況,哪些學生沒有登錄,哪些題目學生沒有作答,以及學生答題情況,都可以一目了然。教師發(fā)布的PPT內容會有“懂了”“不懂”選項,教師可以通過這一功能,了解學生預習效果和學生遇到的新知識的難點,便于上課進行詳細講解補充。教師也可以通過雨課堂教師端對學生主觀題進行修改,或者直接添加正確答案,當學生回答主觀題后,答案自動顯示。對于客觀題,也可以添加標準答案和答案分析,學生回答后,自動顯示正確答案和原因。這些都是雨課堂數(shù)據(jù)分析功能,為教師節(jié)省了許多時間,使教師可以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預習情況,進而更加有針對性地教學,調整課堂教學方向和進度。部分預習題目如下:
①添加正片疊底,效果如何?
A.黑色完全透明、灰色半透明
B.白色完全透明、灰色半透明
②宣傳片一般分為哪三部分?
A.片頭? ? ? ?B.片花? ? ? ? C.主體? ? ? D.片尾
2.課堂實施。
(1)導入。“南寧最具代表性的景區(qū)是哪里呢?同學們,青秀山的風景很美,如果讓你們制作青秀山宣傳片,我們首先要設計什么呢?大家?guī)е@個問題,先用1分鐘的時間觀看我們南寧的青秀山風景區(qū)兩段宣傳視頻。”“回到剛剛的問題,剛剛看完的兩個視頻,大家喜歡哪個呢?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喜歡帶有片頭的宣傳片,完整的宣傳片一般包括片頭、主體、片尾三部分。今天就讓我們完成青秀山短小片頭的制作。”
(2)展示任務書。在課堂上教師先下發(fā)學生任務書,使學生知曉任務難度和任務內容。任務書如下。
學生任務書
任務1:完成圖片1、2運動效果
(1)新建項目并導入素材。
(2)將圖片1、2、3拖至視頻軌道1開始位置處,調整圖片的持續(xù)時間5S。
(3)分別給圖片1、2添加關鍵幀,并修改位置、縮放實現(xiàn)圖片運動效果。
任務2:完成圖片3效果設置
(1)添加高斯模糊效果。
(2)在高斯模糊特效中添加關鍵幀。
任務3: 修改視頻1、視頻2混合模式
(1)播放微課:1分鐘理解濾色、正片疊底混合模式。
(2)教師講解操作:①將視頻1、視頻2拖動到視頻軌道2,并修改持續(xù)時間為5S;②修改視頻1、視頻2的大小、旋轉屬性;③給視頻1、視頻2添加濾色混合模式。
任務4:給圖片《青山LOGO》添加正片疊底混合模式并設計運動效果
(1)將圖片《青山LOGO》混合模式修改為“正片疊底”。
(2)給圖片《青山LOGO》縮放屬性添加關鍵幀。
任務5:給片頭添加字幕和音樂,字幕持續(xù)時間3s,音頻淡出效果(拓展任務)
(1)添加字幕,添加擦除效果。
(2)添加音頻,添加關鍵幀,完成淡出效果。
(3)自學完成任務1、2。學生通過雨課堂觀看視頻及PPT內容,小組討論,自學完成任務1、任務2。通過分析預習情況,學生有能力完成任務1、任務2。因此,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作完成。如果哪個小組遇到問題,可在課堂上直接舉手提問,當教師不能顧及太多提問的學生時,學生可以在雨課堂上留言,方便教師統(tǒng)一在課堂上回答較多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討論等方式,完成技能任務,強化所學技能。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自主探索如何完成操作、操作步驟、作品效果及注意事項。
(4)突破重難點。任務3、任務4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也是學生預習反饋中存在最多的疑問。為了活躍課堂氛圍,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雨課堂中發(fā)布實時測試題,回復正確又快的同學可以參與搶紅包,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在課堂上演示操作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初步掌握操作方法,演示結束后,學生操作完成任務,教師巡堂答疑。當然,每個班級都有些內向的學生,他們不太愿意舉手問教師,那么他們在實踐中遇到難題時怎么辦呢?他們隨時可以查看教師上傳的微視頻,隨時都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找到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學生也可在手機上與教師互動,并標記“不懂”或“收藏”。該部分利用雨課堂軟件的實時交互、投票、彈幕功能,學生課堂上練習,教師答疑、巡視,并對“不懂”的學生實施個性化輔導。采用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線上線下交流同時進行,提高課堂效率。
(5)拓展任務,該任務是針對完成任務較快的學生設計的,通過雨課堂自學完成。當學生在課堂或者線上發(fā)起討論時,教師作為主導者,應該實時關注學生熱議問題的方向,引導他們朝著正確方向探究。教師通過雨課堂中的“彈幕”功能了解學生討論情況,并實時參與,解決學生的爭論和疑惑。
(6)點評作業(yè)、總結歸納。學生通過雨課堂上傳作品,全班投票并留言,表揚優(yōu)秀作品,點評有錯漏的作品,同學之間可以通過彈幕、討論相互評價,最后通過投票功能最快速地選出最喜愛的作品。教師通過雨課堂工具總結,學生端同步教師端的PPT,教師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歸納回顧。該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教學中是比較花費時間的,但是在雨課堂上可以輕松實現(xiàn)。
3.課堂延伸。為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讓學生進一步強化和提高,教師以如何制作片尾為技能目標,要求小組合作,自由發(fā)揮。在小組合作中,組內成員積極發(fā)言,圍繞著片尾應該含有哪些內容進行交流。各小組完成作品后,學生代表各自點評本組作品,利用雨課堂“投票”功能選出最佳作品。
4.課后作業(yè)。由于本校的學生以內宿生為主,沒有辦法布置實操作業(yè),因此教師根據(jù)本堂課的重、難點設計出一些客觀題和主觀題。如,怎么理解混合模式?然后通過雨課堂平臺發(fā)布作業(yè),學生收到通知后,就可以利用瑣碎空余時間,及時完成作業(yè)。雨課堂還可以設置作業(yè)截止時間,使學生清楚什么時候截止。通過雨課堂數(shù)據(jù)分析功能,教師時刻掌握學生完成情況,及時督促未完成學生,能夠分析每位學生的成績、答題時間,統(tǒng)計出學生的成績排名,以便下次課表揚他們,并調整下一步的教學進度和教學策略。在班級群中,教師發(fā)出重點話題,如片尾的圖標采用什么混合模式設計更加美觀?引發(fā)學生思考和議論,再一次復習教學重難點。
四、問卷調查
本次課堂實施分別在17計應1、2、3三個班進行,通過微調查APP發(fā)放問卷,參與調查學生143人。問卷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互動、學生興趣、學生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調查,共設計客觀問題16個。調查結果顯示,課堂滿意度85%,學生興趣滿意89%,學生掌握情況89%,課堂互動滿意度90%,很多學生建議課堂經(jīng)常使用。
手機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當前社會的一種生活環(huán)境。現(xiàn)在很多職業(yè)學校還在限制學生使用手機,限制了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渠道,導致學生信息量缺乏。其實,只要我們認真管理,制定手機使用規(guī)定,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是可以控制的,手機也將是很好的學習工具。雨課堂是很好用的智慧教學工具,提高了學習效率,實現(xiàn)了課堂的有效互動,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的弊端,學習效果更好。當然,任何教學工具都有不足之處,需要不斷地改善,我們也需要不斷地更新技術和觀念。未來社會網(wǎng)絡快速發(fā)展,我們必須緊跟信息化2.0步伐,不斷努力,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史貝貝,王帆,祁晨詩.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教學結構變革[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22):6-9.
[2]陳卓,何琳,王家林.基于BYOD的混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18):19-22.
[3]曾瑞鑫,學堂在線召開發(fā)布會宣布推出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J].亞太教育,2016(24):I0001.
[4]徐軍玲,郭穎.基于云課堂平臺的混合式學習在本科經(jīng)濟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10):100-101.
[5]楊浩,付艷芳.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實踐與效果分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7(17):45-49.
[6]郭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7(2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