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丹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的進步,新形勢下對群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的群眾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做成部分,有效的群眾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增強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也使群眾工作的開展更加的多樣化,并且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推進了群眾工作的發展與進步。本文分析了新時期開展群眾工作面臨的問題,同時提出可行性的措施來促進群眾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群眾工作;新時期;思考
前言:
經濟的平穩運行,和諧的社會環境,對我國群眾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正確認識黨的執政條件和社會環境,使群眾文化的發展能夠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同時工作者還應正確認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挑戰,爭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為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更好的服務于群眾而不斷努力。
1.正確認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面臨的問題
1.1工作對象的多元化使群眾工作更加復雜
社會主義體制的完善與多種所有制經濟的不斷發展,使我國的社會階層更加的豐富,除了工人和知識分子以外,還增加了創業人員和個體戶,以及自由職業,也有很多人兼具多重身份,他們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之間流動,同時其身份也在慢慢的發生著變化,社會階層的多樣化與復雜性,使新時期的群眾主體更加的多元化,同時群眾工作的角色與認知面也更加的開闊,也面臨著很多選擇,這都對新時期群眾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問題。[1]
1.2群眾文化活動人才缺失
很多鄉鎮缺乏專業的文化活動隊伍,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年齡較大以及專業技能欠缺的人在維持著文化活動的開展,這種現象導致基層文化活動不能夠有效的持續開展下去,新形式下的專業文化活動必須依賴具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深入的研究,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鄉鎮地區的待遇普遍不高,缺乏經濟,政策支持,造成很多文化工作者離開群眾文化活動發展崗位,使文化活動的人才缺口越來越大。
1.3價值取向復雜化,群眾工作更加艱巨
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使我國群眾的思想意識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的知識水平在不斷提升,民主意識和平等意識也得到加強,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外先進的理念和文化得到引入,多元文化的碰撞使我國的思想文化發展也更加的豐富多彩,社會存在的變化,必然也使社會意識發生改變,人們的價值取向更加的多元化,思維得到拓展,致使群眾工作更加的艱巨。[2]
2.新時期做好群眾工作的建議
2.1創新工作理念
想要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就必須創新工作理念,樹立服務群眾的理念,引導群眾而不是領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從而贏得群眾的信賴與支持,因此,黨員干部必須要擺正與群眾之間的關系,將群眾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時期群眾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健全民主法治,發揚民主法治的作用,增強民主法治意識,依法執政和民主執政;改革創新要將眼光放長遠,樹立開放性思維,借鑒西方的先進經驗,正確處理黨和群眾的關系,同時還應及時總結經驗,探索適合我國經濟體制發展的群眾工作方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二者不能缺其一,要樹立發展的觀念,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為解決問題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3]
2.2機制創新,增強群眾文化隊伍凝聚力
我國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同時基層文化建設也要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為了滿足鄉鎮群眾不同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群眾文化發展形式,內容的多樣化,科學規范的群眾文化活動機制的建立是必經之路。宏觀調控作為有力的發展手段,是群眾文化活動提高影響力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門通過對資源的宏觀調控,分類整合,為機制的建立奠定基礎,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首先,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門要重視并加強對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領導,不斷創新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影響力,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使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文化建設的道路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其次,鄉鎮群眾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是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堅強后盾,培養具有專業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人才,提高專業素質,對人員的結構做出合理的調整,符合鄉鎮文化活動發展的需要,從當地文化的實際出發,培養符合當地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隊伍,增強文化干部隊伍黨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揚勤勞勇敢,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使文化活動隊伍能夠長遠的走下去,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最后,鼓勵社會各界人士以各種方式參與或者組織舉辦鄉鎮群眾文化活動,以不同形式來表達共同的想法,政府在經濟和政策上給予一定支持,樹立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提高社會影響力,從而推進鄉鎮文化活動的順利進行,有序開展。[4]
2.3創新工作方法,提高群眾工作實效
創新工作方法,就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工作,采用先進的工作理念,通過恰當的方式來提高群眾工作的實效,改變粗糙的行政命令,采用教育來引導群眾,以民主與法治相結合的方式來解決群眾的問題,同時還應堅持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方式,使群眾工作更多的面向社會分析,有重點,有次序的實行全面覆蓋的群眾工作,同時還應積極利用高科技,例如通過互聯網來給政府部門留言,參加市民論壇,及時了解群眾的意見與需求,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對于電視,廣播等大眾媒體的應用,發揮其在宣傳群眾工作,教育群眾的特點,利用豐富多彩的傳播媒介來開創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新局面。[5]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群眾工作的開展,不僅依靠于黨的依法執政和民主執政,更多的是發揮教育群眾的作用,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使黨與群眾的聯系更加的密切,同時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宣傳群眾工作,提高群眾工作實效,創新工作理念,使得群眾工作的開展能夠更加的符合現代發展的要求,積極學習國外文化的多元性,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從而能夠更好的開展群眾工作。
參考文獻:
[1]王錦梅.淺論鄉(鎮)文化站如何推進新農村建設[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1(06):120-125.
[2]秦冠英.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困境與對策[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0(06):56-59.
[3]付春.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及其基本思路[J].農村經濟,2010,20(04):48-49.
[4]羅騰飛.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鄉鎮文化站研究——以Y鎮綜合文化站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2,15(03):112-115.
[5]鄭美珍.淺談文化站如何建設老年文化[J].大眾文藝,2014,17( 13) : 156 ~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