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樹星
摘 要: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提高學生成績,發展學生個性,培養數學尖子人才,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數學不同的需求有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分層教學 應用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為班級學生數學水平參差不齊造成統一授課的效率低而無可奈何。的確,受遺傳因素、家庭教育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每個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能力、學習興趣、感悟能力有著很大的差異,以及受其基礎知識掌握的影響。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當中就自然而然的出現優劣。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就會發現有些學生根本不需要老師多講,知識掌握得很好,一節課下來迫于紀律的約束,老老實實陪著讀書,浪費了許多時間。這時,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孔子曾經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我在這幾年的實踐與嘗試中發現,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提高學生成績,發展學生個性,培養數學尖子人才,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數學不同的需求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下面就談談本人在進行分層教學中的一些見解。
一、深入了解學生,學生分層
要做好分層教學,首要任務是對學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從學生的智力因素、學習習慣、基礎知識各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我根據全班學生在數學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興趣、智力諸方面的情況,把學生分成四個層次。當然這種分類應該是模糊的,不公開的,是隱形的,只是存在于老師的心目當中,并不要向學生宣布,只需在老師授課時做到心中有數既行。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班級的學生存在不同的差異,教師在進行學生分層前必須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才能把學生放到一個恰當的層次中。
二、理清知識結構,備課分層
數學課本和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都是針對中等學生而制定的,它要面對絕大部分的學生。結合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分層教學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和篩選不同的創新訓練題目。?教師在備課時便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備課時體現出來。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層教學留于形式。哪些內容對哪個層次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只作了解的,對不同小組在作業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這些都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
三、精心設計,授課分層
課堂教學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一般情況下,分層授課時,前十五分鐘讓優、良兩個層次的學生自學新授內容十五分鐘,完成課本上的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中相應的習題,完成后,同桌小聲交流并相互批改練習;同時,給合格和暫不合格層次的同學教學新課。接下來用十分鐘給合格和暫不合格層次的學生完成練習;教師則用這個時間聽取優、良兩個層次的學生質疑并通過提問了解他們自學的情況。最后十五分鐘,教師則給優、良兩個層次的的學生分別布置一些開放性的、難易不同的練習題;教師則檢查合格和暫不合格層次學生的練習情況,給以相應的輔導,再給合格層次的學生布置一定的習題,教師則給暫不合格層次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并完成簡單的練習。
四、合理安排,練習分層
由于班級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學習能力的差異很大,學困生”的人數相對很多。所以,課堂上教師一般都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學困生”身上,而忽視了大部分“學優生”和“中等生;,使他們在“倍受冷落”和“簡單乏味”的數學學習中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發展的良機。為此,除了每天統一布置課后練習外,在同學們的建議下,我班開辟了一個新欄目:“挑戰加分題”,重點提高中等以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知識水平和能力。具體做法如下:a、每天由教師出(或學生推薦,教師選定)1~3道較難或趣味性較強的題目,分層輔導:課堂教學中,在不采用分組學習的情況下,我發現同樣的學習內容,第一、二層次的學生可以“無師自通”,于是課上,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完成學習任務后,便無所事事、東張西望,甚至隨便講話,影響課堂紀律;第三層次的學生是“稍點就通”,而第四層次的學生所需的時間往往是第一、二層次學生的幾倍,他們時常苦思瞑想仍不得其解。這樣,“學優生”們感覺不到學習的壓力,白白浪費了課堂上的大好時光,而由于班級人數多,“學困生”也多,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根本無暇一一顧及,問題往往因得不到及時解決而積少成多。于是,我產生了讓“學優生”當“助教”幫我輔導“學困生”的想法。主要做法是讓“學困生”和“學優生”雙向選擇“助教”和“學生”(也可由教師指定),數學課上,和“學生”同坐一桌,一般情況下,由“助教”完成學習任務后負責檢查、輔導其“學生”的課堂練習,讓學生說解題思路(當然這種助學行動也可以延伸至課后)。這樣不僅起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而且從小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
五、培優輔差,輔導分層
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課堂只能解決大部分學生的問題且重點是中等生,兩頭學生則會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因此我開設了課外興趣小組,小組中兼有不同層次學生。第一層次學生在小組中起主導作用,可以幫助學困生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小組成員之間也可相互研究、探索,經常會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問題,極大地培養了他們自主解決問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教師的個別輔導也是不可替代的。在輔導的過程中,讓第二層次的同學輔導第三層次同學,第一層次同學輔導第二層次同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又減輕了教師的負責,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其它教學方面的工作。
經過半年多分層教學的實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成績顯著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上分層教學法的實施,使得我班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小學數學學習中 “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與我的關系更加密切和諧,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更高;而且,由于我在備課、上課時,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的放矢,這樣做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周玉仁主編,《小學數學教學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2] 梁鏡清主編,《小學數學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3] 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