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珊
【摘要】“普通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品質”“文化傳承與理解”和“審美鑒賞與創造”四個方面。從2016年開始,全國卷的作文命題就向這四個方向靠攏,尤其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命題人有意從社會時事、熱點問題入手引導學生思考國家與個人的關系,深入分析社會現象背后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習慣,打擊宿構之作,套作之文。我國高考作文的命題模式正在逐步形成:高考作文題已從早期孤立靜止的,甚至是封閉絕對性的作文題,到后來的二元對立、相互關聯,再到近幾年的以培養辯證理性思維為主的命題。面對全國卷作文命題思維上的改變和網絡新媒體的高速發展,將時事評論寫作訓練引入高中階段作文教學,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生多元性思維的培養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關鍵詞】時事評論;寫作思維;高中作文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本文在參照其他老師做法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依照高中生思維發展特點,探索時事評論寫作思維訓練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意義與方法。
一、多向解讀活思維,公民姿態評時事
(一)時評推崇個性與自由,為寫作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
以往的作文教學側重于教學生如何遣詞造句與謀篇布局,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然而,除此以外,我們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即教會學生客觀理性思考、批判逆向思維、多向深入分析,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從而寫出或理性深刻、或富有靈性、或創新獨特的好文章。
新課程標準提出,高中階段“考慮不同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養科學理性精神”。而時評寫作或以新近的熱點新聞為題,或在論述過程中以時事為素材,其內容新穎,緊貼生活,可多向解讀,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表達的欲望,可以讓學生通過寫作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并明確表達出來。時評是一種推崇個性與自由的創新型寫作形式,能讓學生在思維發展上更加多元和富有個性。
(二)時評要求聚合與收斂,有利于增強學生寫作思維的嚴謹性
1.隨著微信、微博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我們已經進入了自媒體時代。高中生和很多成年人一樣也獲得了自主發表見解的平臺與機會。其次,高中生意氣風發,擁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激情,渴望參與社會事務,擁有強烈的表達與討論的欲望。但與此同時,信息時代信息爆炸,高中生在這樣快節奏的環境中習慣于碎片化閱讀,加上高中生的年齡特點,這都讓高中生看問題比較情緒化、片面化、極端化。我們不妨把時評作文題目看作關注時代、社會的一個窗口,把時評寫作當作培養學生客觀理性思維的方法和途徑。通過時評寫作訓練,一方面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在對學生加以點撥與引導,有利于讓學生從一個國民成長為一個有承擔、有理性的公民,有利于增強學生寫作思維的嚴謹性。
2.“聚合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生邏輯結論,從現成資料中尋求正確答案的一種有方向、有條理的思維方式?!本酆纤季S是把多向廣闊的思路聚集成一個焦點,是一種高中生需要提升的思維能力與必備的寫作能力。首先,基本上近十年高考作文題命制都運用了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考生需要以題目材料為中心,對寫作思路進行多向聯想與拓展,然后通過聚合思維選取最佳角度。而時事評論主要運用了概念、判斷與推理等手法,是在發散性思維的基礎上將思維進行聚合??傊瑫r事評論的寫作思維,不僅能讓學生在高考作文中避免偏題離題,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思維品質。
(三)時評關注社會熱點,有利于樹立公民姿態
公民社會是個表達社會。公民的表達不僅是一種權利,也是對國家和社會的義務,是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的力量。當今高中作文教學,應注意培養學生“以公民身份、就公共事務、對社會發言”的表達素養,這就是“公民表達”。高中語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現實,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社會實踐。要提高公民表達能力,除了要有“言說”的意識,還要學會“講道理”。我們可以利用時評寫作訓練引導學生多角度看問題,辯證選擇最佳角度,以理服人,從中獲得某種啟示。
二、在高中作文教學中開展時評訓練的策略
(一)明確文體特征
時評雖然屬于論述文的一種,但它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具體而言,時評在具有論述文特點的同時還帶有新聞特性——“倒金字塔”結構特點,此文體習慣于把新聞事件和論點放在最前面。這種“論點前置”結構是常見的新聞評論模式,是適用于時評的表現方法。然而,學生考場上的時評文章和一般的新聞時評文章又有所不同。一般的新聞時評文章有較強的目的性,追求新聞價值,講究新聞效應。而考場作文則更注重審題準確、中心突出、內容豐富、論證深入、結構完整。因此,我們提倡學生考場時評文章結構為:引—議—提—聯—結,它們分別是引用材料,展開議論,提出觀點,聯系現實,收束全文。學生利用這種結構模式,很快就可以找準方向,打開思路,多向展開論述,從而寫出具有一定熱度、廣度與深度的文章。
(二)精選時事素材
1.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年齡結構、認知水平、城鄉差異和地域特征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他們對話題的關心度,我們應該盡量選擇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在時評寫作訓練的初期,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考慮高中生的認知水平。雖然不少新聞話題非常熱門,學生也有很高的關注度,比如個人所得稅減免、高考制度改革等,但由于學生缺乏大局意識與專業知識背景,僅憑個人情緒,很容易得出“個人所得稅應該全面取消”“高考制度應該取消”等偏激的結論。因此,我們在選擇時事素材時應考慮高中生的認知水平。
3.注意話題本身的敏感度。新課標指出:“高中語文教學還應體現高中課程的共同價值,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作為國家級重要考試中的一部分,高考作文的價值導向更加明顯,這要求考生在作文中體現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因此,高考作文考生的言論空間一般不能超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同時也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比如影視明星文章出軌等敏感度較高的話題,就不符合高中生的年齡階段與情感特點,容易引導學生對愛情、婚姻、性等敏感問題的過分關注。
(三)結合階段特點,保持時評訓練的序列性
高中時評寫作訓練教學內容繁多,富有實效,應貫穿于高中三年作文教學階段,這就要求我們高中階段時評作文教學與訓練要有科學合理的序列。教師應依據學生心理和思維發展的規律,通過編寫時評寫作教學校本教材,在符合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基礎上有階段性、有針對性地加以訓練。
高一上學期大部分學生的理性思維逐漸成為主導,寫作訓練也從記敘文逐漸轉向議論文。到下學期,大部分學生的經驗型邏輯思維進一步向抽象型邏輯思維轉化,此時的時評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并讓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習慣。在此階段,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并學習優秀的時評作品,通過“同文閱讀”、時事視頻,讓學生不斷取得生活素材和生活經驗,著重引導學生多向解讀,理性分析。
高二階段是時評寫作訓練的重要階段,應著重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與辯證聚合思維的習慣,搜集資料、整理歸納、分析評價等能力,學習合理安排文章結構與內容。具體的訓練目標為:學習時評寫作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引—議—提—聯—結”“并列式”“遞進式”等結構模式;把握由總論點分解為多個分論點并層層深入議論等方法。
高三階段著力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應試能力,讓學生在考場中運用辯證分析的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思考分析,并能在考場上寫出論證深入、思想深刻的好文章。訓練目標:學會寫時評文章,懂得謀篇布局,懂得深入思考,多角度分析;逐步形成批判思維、辯證思維,逐漸養成深入、客觀、理性思考分析的習慣;學會綜合地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論證時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富有文化內涵。同時,針對近年高考作文題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讓學生借此了解時評文章與高考作文的相同點,提高學生的遷移能力。
(四)創新訓練形式
1.利用新媒體環境,創新訓練形式。不少老師仍遵循老一套的做法——將時評作文課僅局限在課內,老師講學生練,形式單一老套,而忽視為高中學生喜愛的微博、微信、抖音等網絡新媒介。相對于形式創新的課堂,傳統作文課堂形式單調乏味,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自然也就發揮不出時評的訓練優勢。實際上,我們可以利用學校公眾號這個平臺,在公眾號上開辟“時事開講”等欄目,并在上面發表各年級同題優秀時評作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運用新聞短評,給學生一個進步的階梯。新聞短評是一種運用簡潔的語言、簡短的篇幅、簡單的結構、單一的角度評論時事新聞的一種評論性文段,它觀點鮮明,論證結構簡潔,可以為我們的時評寫作訓練提供一個階梯。同時,因為“短小”,新聞短評操作簡單靈活。教師可在上課之前將最近重大的有意義的時事,用視頻播放的方式或者壓縮改編成較短的素材向全班展示,然后讓學生利用課前三分鐘做時事短評。又或者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讓學生對全體學生進行“時事開講”?!皶r事開講”必須包含“新聞概說”“眾說紛紜”“我的見解”三部分,讓學生提前制作課件,利用課前五分鐘給全班同學講解。這些時事短評形式簡短靈活,讓學生養成關注時事新聞的習慣,在多向分析時事的同時聚合收斂形成自己的觀點,這對他們寫800字左右的時事評論文章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3.讀寫互促,提升思維的深度與廣度。網絡時代,信息轟炸,高中生受碎片化閱讀影響,對一些問題的認識膚淺表面,表現在議論文寫作中就是文章膚淺片面,缺乏深入分析。讀寫互促,為此,教師就必須創設活動平臺,比如利用“專題閱讀”“同一件時事不同的看法”等活動將寫作與閱讀結合起來,加大學生閱讀的量,以讀促寫的同時,也加大文章的深度與廣度。
總之,以時評寫作訓練為切入口,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與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如今高考出現時事評論類的作文材料的情況越來越多,考卷閱讀量大增,考場作文完成時間更緊張。在這種局面下,對高中生實施時事寫作訓練,有利于高中生在考場中更容易進入寫作狀態,提升高中作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余黨緒.以公民姿態,就公共事務,做理性表達——基于“公民表達素養”培育的寫作教學[J].語文學習,2013(1).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