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摘 要 耕地是國家和人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耕地保護是國家和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的基本國策。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耕地被違規占用、土壤污染嚴重的問題已不容忽視,亟待解決。基于此,本文闡述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分析耕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我國耕地保護的有效建議。
關鍵詞 新時期 耕地保護 實效研究
一、引言
我國人口眾多、耕地數量處于較低的水平,耕地數量的多少直接決定我國糧食產量的多少,是國家和人民群眾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支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對耕地造成了污染、水土流失、重金屬污染等現象。如何行之有效地保護耕地,認認真真貫徹和落實國家耕地保護的基本國策,促進耕地數量和質量的提升,確保生態平衡是需要重點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二、加強我國耕地保護的重要性
保護耕地能夠為基本農田提供更好的保護基礎,更重要的是符合人們生活對糧食產量和質量提高的需求。當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將耕地保護作為開展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工作實踐中也需要通過大力宣傳促進廣大農民增強耕地保護意識,從耕地開發與利用的源頭上真正提升耕地保護的水平,滿足農民對耕地質量和數量的正常需求,實現農業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
三、現階段我國耕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一)耕地保護意識不強
國家對耕地保護工作予以高度重視,陸續出臺耕地保護相關的文件,對土地管理、嚴格禁止亂占、濫用耕地以及基本農田保護等有嚴格的規定。然而,地方政府通常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當地經濟發展工作上,在耕地保護層面存在著執行力度嚴重不足的問題,重利用、輕保護及對耕地違法占用的問題普遍存在。近年來,糧食價格偏低,農民種糧食的熱情也大大降低,耕地荒廢與流轉、改種經濟作物等在農民中普遍存在,對耕地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形成一定的阻礙。
(二)耕地占補難以平衡
占補平衡機制對耕地保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開墾等項目是補充耕地的有效方式。通過綜合地整治山、林、田、湖、草等基本資源,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提升土地質量,增加土地產出。然而,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可開發的耕地后備資源越來越少,耕地補充的難度越來越大。
(三)耕地集約節約利用程度較低
一直以來,政府對耕地審批有著高度的重視,主要體現在嚴格的審批程序上,審批之后的監管卻不被重視。在政府后備土地中,出讓后的土地存在閑置、未利用、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由于耕地本身具有地勢平坦、位置優越、交通方便等優勢,加上政府部門對青苗的補償標準較低,遠遠比不上已有經濟作物補償的價格,使得耕地的浪費成為一種常態。
四、新時期提升我國耕地保護實效性策略
(一)強化耕地保護理念,構建耕地保護責任機制
第一,加大耕地功能宣傳力度,強化質量、數量與質量為一體的耕地保護觀念,認清耕地保護對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營造人人自覺參與耕地保護的良好氛圍。同時,應當在耕地保護中加入人類文明因素,為農村經濟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第二,國家應當針對耕地保護設置科學嚴格的補償標準,建立健全耕地共同保護責任機制。耕地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耕地的利用效益較低。這就導致耕地保護力度大的地區反而經濟發展機會減少。對此,耕地保護責任應當上升至國家層面,提升耕地保護的公平性。
(二)對土地實行生態化整治,提升耕地質量
第一,在整治土地的全過程中,應當堅持生態化理念,從整治的設計、施工到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將生態理念貫穿其中,有效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強化土地整治、水利工程和交通工程的建設與融合。
第二,在土地整治生態系統建設中運用生態技術。應當遵循土地周邊生命發展的規律,追求耕地生態的協調性、生態性與整體性,統籌規劃耕地培育、田間環境保護、土壤修復、條件改善等項目,在保障生態功能中推進耕地生產的發展。同時,應當結合當地耕地文化特色,研究先進的土地整治生態技術。
(三)調動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讓農民成為耕地保護主體
第一,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建設良好的城鎮化環境,實現耕地的快速流轉。對于積極參與耕地保護的農民應當給予適當的經濟獎勵,將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調動起來;以經營權流轉的方式解決家庭承包、分散承包與農業經營現代化之間的矛盾,實現耕地利用中的有效保護。
第二,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土地功能由保障性向資本性的轉變。土地功能的定位對人們利用土地的態度、行為和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應當著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讓農民真正成為耕地的自然保護主體。
第三,加強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發揮耕地保護監管作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者,肩負保護耕地的重要責任。因此,應當賦予集體經濟組織以法人身份,強化組織建設,加強對農民耕地保護的監管,實現對基礎農田設施的高效管理與保護。
五、結語
快速發展的經濟給耕地帶來了污染,迅速增長的人口給耕地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耕地保護迫在眉睫。要著力強化耕地保護的意識,完善相關法律規定,政府職能部門做好土地規劃,嚴格將耕地保護貫徹到位,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基礎,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作者單位為鄭州市中牟縣自然資源局)
參考文獻
[1] 臧春明.新時期提升我國耕地保護實效的思考[J].國土資源,2018(08).
[2] 胡飛,柯新利,等.權衡城市擴張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城市增長邊界劃定——以武漢市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9(03).
[3] 曹克晶.黑龍江省耕地保護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南方農機,2019(09).